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教案
写作人物
1.从学过的小说里选择一篇,尝试缩写。
2.从学过的议论性文章里选择一篇,尝试缩写。
3.班上计划编一本“班级读书档案”,邀请每位同学用缩写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此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缩写的基本前提是尊重原作,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缩写。缩写要坚持的两个原则是:删除枝叶,保持主干;文意畅通,自成一文。为了不偏离这些准则,缩写前要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列出缩写提纲,明晰主次和写作思路。最后,对照提纲进行缩写。
在缩写中,还要注意文体不同,缩写时的注意点也应有所不同。
第一个写作练习是小说缩写。要保留原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删减不影响中心的情节,围绕文章的“六要素”按一定顺序来展开缩写,不需要做评论或补充解释。
第二个写作练习是议论性文章缩写。要突出原文的论点,体现论证的思路,适当保留关键性的论据,对论据中的叙述成分做较大幅度的压缩。
第三個写作练习是用缩写的方式介绍一本书。因为整本书的篇幅一般较长,内容丰富,为了避免缩写后的文字头重脚轻,详略不当,缺少逻辑性,需要拟写较为详细的缩写提纲。另外,作文除了要呈现整本书的主要内容,还需要简要说明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你的推荐理由。
例文
《故乡》缩写
王淑燕
严寒的冬天,我回到久违的遥远的故乡。
母亲出来迎接我,还有八岁的侄子宏儿。母亲很高兴,和我坐着谈家事。说到了闰土,我的脑海里突然就闪出一幅月下刺猹的图画来,那个戴着银项圈的小英雄带给了我无穷的快乐。突然来了一个圆规,母亲说是对门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她愤愤地指责了我一通,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走了。
一天午后,闰土来看我。他的外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是我记忆中活泼的闰土了。我很兴奋,叫他“闰土哥”,可是闰土却恭敬地叫我“老爷”,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他叫儿子水生给我磕头。我问他的境况,他只是摇着头说非常难。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九天后,我离开了故乡。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希望我们的后辈不要有隔膜,应该有新的生活。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点 评
这篇缩写抓住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前后变化,尤其是闰土的少年时代和中年时期的对比,保证了小说主题思想与原文的一致性。同时对原文的次要情节进行了概括或舍弃,原著中的环境、对话、神态等描写,都被大胆地删改,只保留了一些关键语句,既交代了故事的梗概,又很好地表現了当时农村的衰败景象,也揭露了悲剧发生的根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缩写
李汶馨
《大学》里说道: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即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探察外界不是探讨自己。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以探察竹子为例,如果想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
如今,中国的教育依然偏重理论、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我在国外求学的经历更是说明了不能光靠老师,需要我们自己做主张。
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希望我们这一代对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点 评
这篇缩写突出了原文的论点,保留了关键性论据,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的论证过程概括得很清楚。尤其是概括王阳明空想竹子格物失败的反面事例,和探察竹子需科学实验形成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原文的论点。同时巧妙摘录文中过渡句“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使缩写脉络分明,文意通畅。
高尔基的童年
李丹彤
童年,往往与天真、快乐、亲情、幸福相连。可有一个人的童年,却夹杂着苦痛与迷茫,这个人,就是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我向大家推荐的就是高尔基的代表作《童年》,小说以高尔基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而成。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和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专横暴躁。舅母教他念字,却不讲解,小阿廖沙一头雾水。外祖父却认为他没有才智,不求上进。因一点小事,他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小阿廖沙没有感受到童年的温暖。
这时小茨冈走近他,两人成了朋友。不久,小茨冈替雅科夫舅舅背十字架,由于众人的冷漠,不幸被砸倒,当场身亡。
接着阿廖沙与外婆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外婆的善良公正和乐观深深地感染着阿廖沙。后来,米哈伊尔舅舅开始带人来破坏宅子,想杀了外祖父。在阻挡他的过程中外婆不小心折了手。外祖父带阿廖沙去了缆索街的新宅子。阿廖沙慢慢地与一个房客“好事情”成了朋友,但外祖父和其他人将他赶走了。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令她经常发脾气。后来母亲再婚,她經常挨继父打。由于和继父不和,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捡破烂卖。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童年》一书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通过思考感悟,道尽了初涉人世的艰难苦楚,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相信读了这本书,你一定可以找到幸福的钥匙。还等什么,赽快来阅读吧!
点 评
这篇习作思路清晰,情节丰富,文意畅通。作者以阿廖沙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准确地抓住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加以提炼概括。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但阿廖沙童年的苦难和快乐,外祖母的勤劳、善良,外祖父的自私残忍、野蛮粗暴,舅舅们的自私自利、凶狠残暴等形象却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本文主次分明,重点介绍书籍,而非谈感受,避免了把缩写写成读后感的毛病,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