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登 勃 朗 峰
马克·吐温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掌握作者行踪,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文章内容,领略作者旅途美景。
3.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幽默又优美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 学 目 标
4.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 学 重 难 点
学习目标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它也是西欧的最高峰。
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一睹他的绮丽风采。
课堂导入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10米,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
课堂导入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作家、演说家。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热衷旅行,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方面。
作家作品
在内容上,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作品风格上幽默中含有讽刺。主要的代表作小说《百万英镑》(短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等。
作家作品
勃朗峰和马克吐温的作品
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林文华译。作者于1866年去夏威夷岛采访。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前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本文是他欧洲旅行游记其中的一篇。
写作背景
1.重点字音
翌日( ) 灼热( ) 俯瞰( )
巉峻( ) 焦炙( ) 拾阶( )
独踞( ) 纤指( ) 辚辚( )
打嗝( ) 醺醺( ) 颠簸( )
霓裳( ) 妩媚 ( ) 苍穹( )
纷至沓来( )
shè
kàn
cānɡ qiónɡ
diān bǒ
lín
zhuó
zhì
xiān
xūn
wǔ
jù
yì
chán
tà
ɡé
chánɡ
基础梳理
2.词语释义
翌日:次日。
巉峻:险峻陡峭。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基础梳理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整体感知
2. 按照作者先后到达的地点,梳理游踪
马蒂尼
阿冉提
高地
徒步上山
坐马车下山
黑首
高地
整体感知
3.根据作者游踪,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6):
第二部分(7—11):
写上山,描绘山中奇景。
写下山,叙述奇人奇事。
重在写景
重在写人
整体感知
合作 探究
合作探究
1.从马蒂尼出发时,作者感受如何?
“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
合作探究
2.为什么作者认为骑骡乘车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他们花了钱坐车,想要“物有所值”。但天气灼热难当,他们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像“我们”一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
合作探究
3.山为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
这是登山造成的错觉,因为随着“我们拾阶而上”,“我们”会逐渐走到勃朗峰的山脚,整个穹顶会全部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而且越往上,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的天空的大背景下就显得更高了。
合作探究
4.文中描写了什么景物?作者表达了什么感受?
段落 景物 感受(特点)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写脚下峡谷:清流急湍,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瀑布倾泻。
写勃朗峰:白雪穹顶,光艳耀目,高耸入云,独踞苍穹;
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第5、6段
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美不胜收
高耸威严
独踞苍穹
奇形怪状
轻柔、美丽
合作探究
5.作者由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眼前勃朗峰上美丽异常却瞬息即逝的云彩,就像最美最精致却又随时会破裂的肥皂泡,由此引发作者感慨:生活中美丽精致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就像美丽的肥皂泡终会破裂,因此,我们要珍惜当下。
合作探究
6.作者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
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作为“勃朗队长”的朋友,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
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合作探究
7.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持什么态度?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对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讥讽
对“车王”和“勃朗队长”:欣赏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合作探究
品味 语言
合作探究
(1)“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得值,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所以不会像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合作探究
(2)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多用四字短语,句式整齐,寥寥数语,勾勒出云的色彩、形态,展示出一幅构图巧妙而又变幻莫测的风云画卷。大自然的美景,愉悦和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陶醉,使人遐想。
合作探究
(3)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表现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幻多端的美丽图景。
合作探究
(4)“眼前的绚丽景色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价值会是多少呢?”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作者的感慨是: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虚幻的短暂的。
合作探究
(5)“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作者认为,车王能超过游客车队,我们住进上等的房间,一是因为车王车技非常敏捷,二是因为“喝得酒气醺醺”,借着酒的力量,车才驾驶得又快又好,而这些冥冥之中,仿佛又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语言幽默诙谐。
合作探究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本课小结
写作特色
1.层次分明,善于简笔勾勒。
作者分别写了自己上山与下山的经历,各有侧重,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凸显细节之美,又给人以整体的和谐感,层次分明。
本课小结
写作特色
2.抓住特征,细节展示充分。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抓住了山峰的陡峭挺拔,水流的湍急,天空的五彩斑斓,抓住了主要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将景物的细节展示得淋漓尽致。
本课小结
写作特色
3.语言幽默,富有传奇色彩。
文中描写了车夫之王的传奇怪异,叙述了奇人奇事,感受到了文章别样的幽默,带给读者感彩上的变化。
本课小结
读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也很重要。“行路”实际上是在实践中学习,在感受中感知。行路一可亲见亲历,增长见识;二可透过游历印证从书上得来的“知”;三可透过亲历亲见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即孔子讲的“我之游,观其所变”;四可在游历中将自己的知识和学说施之于“行”。
拓展延伸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
5.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庐山瀑布》
描写山的古诗词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