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八 压缩语段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八 压缩语段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6 15:1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专题八
之压缩语段
演讲者:
压缩语段——是指对一个比较长的语段或者几个意义密不可分的语段,进行正确的筛选、准确的提炼、高度的概括压缩。
一、什么是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主要考查
筛选、归纳、概括、整合的能力。
二、中考中语段压缩的类型
1.拟写新闻标题
2.概括文段基本内容
3.按要求提取关键信息
4.下定义
5.材料探究
1. (2021绵阳12题9分)立德中学开展“书房文化专题研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相关材料及活动开展的情况。(见《试题研究》P38)
材料一:书房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是中国人阅读的重要空间。汉代开始设立藏书阁,以收藏重要文书,形成皇家藏书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重视对典籍的整理,使得书房文化进一步系统化。唐代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图书数量,提高了图书质量,促进了书房的普及。明代造纸和印刷工艺的改进,使书籍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书房的藏书内容。
真题再现
(1)哪些因素推动了书房文化的发展?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
【答案】统治者对文书典籍的重视;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造纸和印刷工艺的改进。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每问限一条结论,每条不超过30字。(2分)
①比较图一中“有书房用户”和“无书房用户”的相关调查,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示例:有无书房的用户均有七成以上认为书房对阅读重要。
②总体上看,可以从图二中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通勤、如厕、晚休前等成为碎片化阅读新场景。(每点1分)
真题再现
考向1 拟写新闻标题
1.理清新闻要素。要想准确地压缩新闻,必须先了解新闻的“五个W”,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
2.分析内容,合理删减。即根据材料和题意提取有关信息,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筛选、概括出新闻主旨或主要内容,即“何人+何事”。此外,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新闻中有震撼力的事件作为标题,突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力。
方法指导
3. 检查验证。组织出来答案后,要注意验证压缩后的语句,检查语言是否连贯,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
针对
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
(不超过18个字)(3分)
人民日报酒泉9月17日电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
9月17日12时4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答案】(3分)示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考向1 拟写新闻标题
考向2:概括文段基本内容
1.明确文段文体类型,抓住主要信息。
(1)叙述性语段:①陈述对象;②陈述对象经历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说明性语段:①说明对象;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③说明的目的。
(3)议论性语段:①议论的话题和主要观点;②论证观点的论据。
例1.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
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拒绝浪费,从我做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该信息被转发约5000万次。紧接着,人民网也表示支持“光盘行动”,倡议网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今天不剩饭,打包离开,从我做起”。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转载。很快,活动参与者在北京实地发放宣传单6万多份,在餐饮企业张贴海报5000余张,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城市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
【答案示例】网络发起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网友及媒体纷纷响应,众多志愿者进行实地宣传。
叙述性语段解题方法:
分层法+提取关键词法
说明性语段解题方法:
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形状、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有良好的保健功能),是高雅不屈的象征。
主干摘取法(摘取句子主干,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旨:
梦想再美,仅仅从属于个人,它是满足自我的一己追求,精致细小地囿于狭窄的内心天地里。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以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尽管在理想的追求中也要遭到困扰和阻挠,我却喜欢它壮阔的气势,集体的荣誉感,强有力的有血有肉的硬碰硬的奋争。无论它成功或失败,都富有同样的人生价值。成年人未必没有梦想,但只有把梦想转化为理想,才能获得人生意义上的升华。
议论性语段解题方法:
参考答案:只有把梦想转化为理想,人生才有意义。
中心句摘取法:寻找语段中心 (段首段尾)
考向2:概括文段基本内容
2. 根据语段特点,采用不同方法。
(1.)叙述性语段解题方法:分层概括——提炼主体——整合连缀
(2)说明性语段解题方法:主干摘取法(摘取句子主干,
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
(3.) 议论性语段解题方法:中心句摘取法(寻找语段中心)
①遵守字数要求;
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②尽量用材料中的词语;
③组合答案时,尽量不用修饰语;
④用自己的话概括时,尽量用缩句。
考向2:概括文段基本内容
典例
展示
1.审题干,明考点
2.读材料,析内容
3.明方法,调语言
考向2:概括文段基本内容
(1)“在线学习”的优缺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
材料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比如居家期间,也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在线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或手机无线网络,在一个网络虚拟空间进行学习的方式。在线学习虽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网络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设置了障碍。
(见《试题研究》P38)
考向3:按按要求提取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是指能表示文章实质意义的名词或词组。解答此类题目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明确陈述的对象或议论的中心。
第四步,对所选关键词进行检验
(1.是否重复 2.能否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 划分层次(一般以句号为标志)概括每层主要信息
第三步, 筛选提炼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关键词
(关注动词、名词、反复出现的词)
考向3:按要求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请你从中提取出四个词语,简要说明茶文化的特点。(4分)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六安的六安瓜片等。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
【答案】(4分)①形式多样 ②历史悠久 ③种类繁多 ④影响深远(每点1分)
针对
训练
1.审题干,明确需要下定义的对象及字数等要求。并清楚:被定义的事物=事物特点+属性。
考向4:下定义
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格式为“……是……”
或“……叫……”
2.分析语段,删除无用信息。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找到事物的特点和属性。
4.整合信息,合理表达。把被定义者、本质特征、属性“是”“叫”等连接词连接起来,使之符合“事物特点+属性”的结构。
考向4:下定义
3.明确需要剔除的信息。主要有材料中的重复信息,比较信息原因及背景信息,描写信息,影响、意义、作用信息,举例信息等。
5.注意定义不能循环,不能否定,不能使用比喻。
【答题规范】被定义的事物=事物特点+属性。表述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如“……是……”或“……叫作……”。
针对
训练
考向4:下定义
1.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给“文化遗产”下定义。(2分)
(见《试题研究》P27)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
【答案】(2分)示例: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具有艺术性的文物以及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可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意思对即可。2分)
针对
训练
考向4:下定义
2.下面的材料是对中国剪纸的介绍,请你综合材料信息对中国剪纸下定义。(3分)
(见《试题研究》P27)
①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②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不仅用于装点生活,还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贴上美丽鲜艳的剪纸,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③剪纸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答案】(3分)示例: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且有多重社会价值的民间艺术。
考向5:材料探究
材料探究题以主观题为主,一般表现为:题干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筛选提取相关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
(1)要求根据材料内容,探究某种现象的原因。
(2)要求根据材料写出你探究出的信息。
(3)要求根据所给材料概括出某种事物的功能、特点、作用、影响等。
(4)要求概括材料中的调查显示的结果。
(5)要求阅读所给的材料,然后得出某种结论。
(6)开放性试题,要求谈自己的感情、体会、启示、建议或观点等。
多则材料解题指导(思路和方法)
筛选:就是将长材料读短。找准材料的关键词,概括材料涉及的话题和观点以确定比较的方向。
分析:在“筛选”的基础上,将各材料的话题观点进行比较,找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或相关性。
表述: 在比较的基础上联系现实和生活规律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发现现象、规律、哲理的操作并将其用精确的语言表述。
核心思想:求同存异
考向5:材料探究
解题四步走
第一步:审题解读 归纳要点。
审清题干,读懂句意,用简洁语言归纳,概括出各则材料要点。
第二步:整合比较 发现共性。
把归纳出的要点进行整理、合成或筛选、提炼,概括出共性。如果几个材料要点是对立的,可以把其中的异同点各自加以合并、归纳,概括出相对的两方面共性。
考向5:材料探究
解题四步走
第三步:联系现实 生发观点。
发现出几则材料间的共性,结合题目中的解题提示,联想到当前现实中的热门话题,生发出感想。
第四步:组织语言 写出结论。
解题四步走
考向5:材料探究
牛刀小试
完成《试题研究》P39 3(2019绵阳12题)第(1)(2)
(1)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为什么要重视科技创新。(3分)
【答案】①科技创新影响综合国力;②科技创新影响企业发展;③科技创新关系民生。(每点1分)
(2)请根据材料二中的统计图,概括出2009~2018年我国企业科研投入全球占比呈现出的两个特点。(4分)
【答案】①我国企业科研投入全球占比低于美国、欧盟和日本;②我国企业科研投入全球占比呈递增趋势。(每点2分)
考向5:材料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