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5 22:2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
写作任务
1.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能够“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论据是作者论证和阐述观点的根据,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另一类是道理论据。使用论据论证或阐述观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论据要真实准确
材料要真实可靠,不可杜撰;要准确无误,无可辩驳。引述事实论据,不能编造;引用道理论据,出处明确。這是使用材料论证观点的基本要求。
二、论据要注重取舍
材料取舍的根据是什么?用哪些不用哪些,唯一的根据就是论据与观点的一致性和匹配度。如果材料不能支撑观点,就要毫不犹豫地舍弃。同时,还要辨析不同材料的内涵与观点的匹配度。如《谈诚信》中,很多同学引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欠妥,“诚意”与“诚信”的差异需仔细辨明。
三、论据要重视剪裁
尤其是引述事实论据的过程中,切忌大篇幅叙述事件过程,要注意区分议论文中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的不同,同时要根据论证的需要,有重点地突出此事实论据与观点一致的地方,注重行文的逻辑性。
四、论据要丰富多角度
文章论证严密,论据须得丰富。丰富不仅指数量多,还指种类的丰富和角度的多样。丰富多样的论据,可以从不同侧面论证论点,从而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例文
谈诚信
王嘉仪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小家”之本,更是立足“大家”之基。
诚信即诚实守信,简单四字,却意蕴丰富。诚实是待人处事之道,心诚而实在,从不欺骗隐瞒、夸大其词。守信是在社会中生存的必要之法,坚守信用,说到做到,不拖欠债务,不要立下誓言而转眼忘得干净不去执行……诚则内诚于心,信则外信于人。
而又是因为什么,使得诚信成为千百年来人人传承的基本品格?原因有二:做诚信人,生活中无愧于心,更能使社会稳定发展。古有季札出使晋国,路过徐国,徐王喜爱他的剑却没有说出来,可他不久离世,季札虽是在心中应允,但仍在返途时解剑挂于其坟前树上。今有蔡双雄应聘职位,笔试时有道题:“唐太宗李世民为保护环境采取的措施”,他坦然写下“我不知他采取过什么举措”,最终通过考试,因为这题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应试者的诚信度。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诚信无伪,才能问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极大的精神之乐。
而反观高考舞弊事件,仝卓通过卑劣手段把自己往届生的身份改为应届生,还拿来炫耀;陈秋媛被顶替上大学,而她16年对此一无所知。一件又一件的事件揭开了社会的无底洞,让人五味杂陈。通过舞弊进入大学,意味着有另一个人被挤掉。那将是一段无法弥补的人生!所有的成就都应该凭努力去争取,所有的荣誉都要靠真本事来获得。毕竟人生苦短,而時间永不停歇,那些失信的伪装将在时间面前被撕成碎片,变成不堪回首的笑话,只有诚信才能摇曳成绚丽的永生花。
养成诚信的品质其实并不难。首先,言出必行。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许下承诺则一定要办到。其次,诚信办事。苏轼说,“服人以诚不以言”。曾听过这样一桩奇闻:两百多年前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孩坠崖身亡,父母在其悬崖落水处修建坟墓。随着土地的不断转让,有一条名为“把孩子墓地作为土地的一部分保留”的特殊要求被流传下来,后来这片土地被选作格兰特总统的陵园,孩子和总统被葬在一起,成就一段践诺守信的佳话。这不正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吗?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偷税漏税,展现阳光信用;更要诚信经营,譬如富甲天下的晋商,正是因为诚信经商才能取得如此成就。看今朝,无人商店的兴起也昭示着,恪守诚信才是富裕之道。
诚信而立,不诚则废,这是亘古不变的规矩,这更是我们提升自我、做人做事的法则。
点 评
本文开篇即亮明论点: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小家”之本,更是立足“大家”之基。论证思路条理:首先解释什么叫诚信,用事实论据来阐释诚信:“诚是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接着正反对比论证阐释做人做事要诚信的原因;然后分析如何养成诚信的品质;最后重申论点,深化主旨。逐层递进,层层深入。论证结构圆融: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文典型结构,首尾呼应,圆融一体。
忧国忧民,英雄之心
苑萌萌·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三略》
国雄于英雄之气概,民安于英雄之胸怀。溯古思今,英雄尽显忧国之抱负,忧民之胸襟。
古有英雄文天祥,文韬武略,常年奔波战场。国破家亡,满腔抱负。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不屈于元世祖的勸降,毅然留下“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之壮语,慷慨赴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那忧国之心、家国之思,“英雄”一词,亦道之不尽。
今有英雄邓稼先,布衣学者,一生致力核武器研究。戈壁滩上,环境恶劣,身患疾病,坚守岗位。病床前,仅留下一句坚定的、肩负着国家使命的“我不能走”;弥留际,沉甸甸的,是他临终的话语“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两弹元勋,忧国之忧,只为国之富强,国之雄壮。
英雄不仅忧于国家,还忧于人民。“民,国之基也。”如果说,忧国是国强之骨干,那么忧民是国富之基石。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古以来,以民为本的思想就广为流传。
古有英雄唐太宗,以民本思想,秉承“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亲民思想,采取了一系列安民富民政策,才有了唐初政治清廉,百姓和乐,欣欣向荣的“贞观之治”。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民富,国富,民安,国强,唐太宗可谓是忧民之英雄。
今有心系民生之袁隆平,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解决了上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袁隆平爷爷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劳动。他的成就,使我国人民自此不为粮食的短缺而忧虑。忧民之忧,尽显英雄之本色。
溯古,忧国忧民、道济天下之英雄尽显傲然风骨。思今,疫情肆虐之际,钟南山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扶贫攻坚,张渠伟六年坚守,助村脱贫,助民幸福。他们都有英雄之心,英雄之魂。
在天下人忧之前忧,谓之大志,在天下人乐之后乐,谓之大度。有这样的志向,有这样的风度,为国富强,为民幸福,谓之英雄。
点 评
何谓“英雄”?有“忧国之抱负,忧民之胸襟”者,谓之英雄。文天祥、邓稼先之“忧国”,唐太宗、袁隆平之“忧民”,作者以时间线为经,以人物线为纬,编织了古今英雄人物的事实论据网和道理论据网,可谓大气磅礴又准确贴切。开篇引用名言引出论点,结尾重申论点并深化主旨,结构圆融。语言简洁,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