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湖心亭看雪》课件(共4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课件(共4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5 22:3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13 湖心亭看雪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时




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结合注释翻译全文,积累常见文言实词。
课前导入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见杭州西湖的名气。同学们,杭州西湖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
能说出描写西湖的诗句来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
雨二首·其二》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拏( ) 更定( ) 毳衣( )
雾凇( ) 一芥( ) 喃喃( )
铺毡( ) 强饮( ) 崇祯( )
沆砀( ) 更有此人( )

ɡēnɡ
cuì
sōnɡ
jiè
nán
zhān
qiǎnɡ
zhēn
hànɡ dànɡ
ɡènɡ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撑(船)




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消失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点明看雪的年月、地点、环境和具体经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勉强
船夫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写湖心亭奇遇
整体感知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
天气状况和赏雪的具体经过。
第二部分(2):写湖心亭奇遇。




第二层:看雪的具体时间,船中所见雪景(远景)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客此。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第一层:出游时间,气候、环境
是日更定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三层:亭中会客经过
第四层:借船夫之口抒发感慨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
今义:剩余
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古义: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三大杯酒
焉得,哪能
更,还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能否独立归纳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的词?
13 湖心亭看雪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
1.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的词。
2.结合作者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3.品读课文,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余住西湖( )
是日更定(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古义:我 今义:剩余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与“黑”相对






上下一白(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大喜曰(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名词,白色
副词,非常
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形容词,大,跟“小”相对





上下一白( )
长堤一痕( )

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
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副词,全
数词,一
副词,还
大雪三日( )
与余舟一芥( )
客此( )
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思考探究
1.文中舟子对张岱的评价是什么?
2.其中关键词是哪个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痴 迷
特立独行,不随俗流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痴景
傲岸自恃,独立不羁
1.张岱当晚遇见了谁?
2.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3.相遇之后两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思考探究
亭中人
到湖心亭看雪
志趣高雅
痴“情”
偶遇知己的惊喜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是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张岱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明亡以后,他避居于山中,专注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皆写于他入山以后,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刻意突出湖中人是“金陵人”,主要是为了表达对明朝兴盛繁荣时期的怀念与追思。




崇祯五年
是金陵人
痴“心”
执着 坚守 痴迷



“情”

“心”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
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
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说你认为写得好的原因。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
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动态描写
雾凇沆砀
白描手法
点明气候特点
天与云与山与水
流畅自然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生动形象
出神入化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
对坐,一童子烧酒炉
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
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
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
似相公者。
言简意丰
意尽其趣
错落互见
语言
特色
多 用 白 描
朴 素 淡 雅
写 意 传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