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1.古代埃及文明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这些文明的扩张( )
A.推动了城邦国家的发展 B.扩大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C.促进了行省制度的完善 D.形成了统一的社会风俗
2.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特征的是( )
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统一两河流域
②古希腊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殖民
③亚述一度征服埃及
④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3.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在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相互之间联系甚少。推动文明孤岛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文明的优势 B.军事力量的增强 C.文明的相互吸引 D.中央集权的建立
4.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据此可知波斯帝国( )
A.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B.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C.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D.官僚之间相互制约
5.起先,埃及人和马其顿人是以征服者和统治者的身份去东方的,他们强制推行希腊化模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己也发生了变化,希腊化文明成为了一个“混合物”而非“移植物”。这说明文化交流( )
A.是相互的 B.以军事实力为后盾 C.是政治行为 D.应尊重当地文化传统
6.柏拉图说:“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这说明古希腊人扩大文明影响的方式是( )
A.移民建立殖民地
B.输出技术和武器
C.广泛的商品交换
D.实行行省制度
7.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一般由国王从王室成员或波斯大贵族中挑选,有的行省总督由同一家族继承但需经国王批准。同时,远离本土的西里西亚和塞浦路斯的地方诸侯仍保留了统治权,波斯王室从来没有派遣总督到那里进行统治。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
A.统治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 B.行省制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C.整个官僚体系的不稳定性 D.选官大权掌握在贵族之手
8.公元前4世纪,某帝国的疆域“从西面的希腊本土到东面的印度,从南面的埃及、波斯湾到北面的色雷斯、里海、巴克特里亚一线”。为统治上述地区,该帝国( )
A.实行由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 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C.传播佛教以安抚新征服地区 D.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
9.“和田马钱”行于1—3世纪的于阗地区(今新疆和田一带),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无郭,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佉卢文,以“铢”为计重、记值单位。该钱币的发现,可以证明当时( )
A.于闻地区全面推行中原币制 B.丝路贸易促进了文明交流
C.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 D.汉朝与欧洲建立了直接联系
10.“—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11.《后汉书 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班超出使大秦 B.汉朝与罗马的交往
C.官方交流密切 D.汉朝与希腊的交往
12.古代帝国与奴隶压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据统计,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总共把7.5万名俘虏卖为奴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田间劳动的奴隶白天戴着脚镣种地,夜间被关在像地牢一样的屋子里;矿山奴隶系着铁链,在兵士的监督下劳动。
——《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奴隶制的发展所带来的双重影响有哪些?
1.答案:B
解析: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的扩张促进了统治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人类文明的交流故选B;城邦国家的特点是小国寡民,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行省制度的信息,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根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于两河流域下游,首次统一了两河流域,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①③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古希腊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体现了希腊文明的扩张,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属于罗马文明的扩展,②④错误,故B、C、D三项排除。
3.答案:A
解析: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故A项正确。
4.答案:C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希腊化文明成为了一个“混合物”,原因是征服者在强制推行希腊化模式的时候也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影响,即文化交流是相互的,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6.答案:A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一般的行省总督是国王任命的,但有些地方的长官由地方诸侯担任,这说明波斯帝国统治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故选A项;行省总督一般是由中央任命的,故不能体现削弱了中央的权威,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官僚体制经常变动,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国王从……中挑选……需经国王批准”,可得出国家大权掌握在国王手中,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从西面的希腊本土到东面的印度”,可知这是亚历山大帝国,该帝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据“1—3世纪”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开通,于阗地区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成为东西方文明汇聚之所,据材料中和田马钱的特征可以得出,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产物,故B正确;材料只涉及和田马钱的特征,无法说明于阗地区全面推行中原币制和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故A、C错误;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汉朝与欧洲建立了直接联系,故D错误。
10.答案:A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大秦是古罗马的名称,材料反映出汉朝与罗马的交往,B项正确,排除D;是甘英出使大秦,排除A;密切的说法错误,排除C。故选:B。
12.答案:(1)来源:战俘。(2)影响:积极影响:奴隶制庄园经济促进了罗马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为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及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
消极影响:外族奴隶多数,后期出现的奴隶起义动摇帝国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