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1.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 )
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B.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D.王权有进一步发展
2.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 )
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B.教会势力被日渐削弱
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D.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
3.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图是“一个庄园的图解”(注:庄园内包括:领主住所、教堂、领主自营地、公共草地、牧场、林场、播种地、果园、铁匠铺、谷仓、磨坊、村庄等)。据此可知西欧当时的庄园( )
A.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B.具有自然经济特征
C.生产内容较为单一 D.宗族色彩非常浓厚
4.教皇盖拉西说:“治理现世有两大系统,一为教士的神权,一为人主的君权……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这种观点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 )
A.神权大于王权 B.王权大于神权
C.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 D.国王毫无权力
5.基督教作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继承者和保存者,为中世纪文化奠定最主要的根基,也使之成为中世纪世俗和宗教教育的基础;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由此可知,基督教( )
A.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 B.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
C.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 D.起到承前启后、传播文化的作用
6.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主要课程有经院哲学、神学等。16世纪,德意志新建了 9所大学, 开设的科目包括: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和神学等。这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神学一统天下 B.学术研究僵化
C.人文主义发展 D.大学教育普及
7.《民法大典》规定,被告者若涉及与皇室相关的叛国罪时,则无一例外的应接受拷问,若不涉及,则拷问不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节制的原则。由此可知,罗马法在定程度上( )
A.蕴含了人文理性精神 B.以自然法为指导原则
C.保留了诸多野蛮习俗 D.协调了公民内部矛盾
8.1453年的一场战争的目击者说:“土耳其人屠杀每个角落里的基督徒,鲜血像河流一样将土耳其人及基督徒的尸首浮在水面上,冲进大海。”这场战争( )
A.使奥斯曼帝国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帝国B.拜占庭帝国大获全胜
C.使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D.使君士坦丁堡沦陷
9.“沙皇”是俄罗斯帝国最高统治者1547~1721年的正式称呼,最早使用这一称呼的是( )
A.伊凡二世 B.伊凡四世 C.查士丁尼 D.亚历山大
10.16世纪,伊凡四世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南部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伊凡四世的改革(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 B.促进了沙俄工商业的发展
C.使俄国进入农奴制社会 D.促进了莫斯科公国的发展
11.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这表明东罗马帝国( )
A.皇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到达顶峰 B.法律开始沦为加强统治的工具
C.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 D.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
12.罗马共和国统治时期,这一法律将本质上乡野的、高度保守的罗马社会所沿用的传统习俗编纂成文,其中的很多条款尚显粗薄,但确实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迈进了。这一法律( )
A.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B.使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
C.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状况 D.使贵族的特权彻底被取消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侯建新在《欧洲文明不是古典文明的简单延伸》中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在《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中说:“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更灵活、更都市化的法律,……商品货币经济越繁荣,个体权益也需要做出明确的界定,……进入中世纪后,经改造后的罗马私法中的‘权利’概念被引入到公法领域,形成新的权力、权利观给西欧的法律政治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而演绎出一种以个体权利为基础的全新的法治文明。”
材料二 下图为庄园的执行官正在监督农民在领主的土地上收割谷物。农奴每年以金钱缴付三项税:如人头税、地租、主人经常征收的任意费用;须为领主提供许多天的无偿劳动;农奴只能使用领主的磨坊、烤炉、酒桶或压榨机,每使用一次都需付一小笔费用;发生诉讼时,农奴需在庄园的法庭里接受判决;战时,农奴随时应召,在领主的军队里服役;农奴需为自己在市场上出售的所有产品向领主纳税;只有当领主售卖他的啤酒或葡萄酒两周之后,农奴才能售卖自己的啤酒或葡萄酒;如果农奴送一个儿子接受较高的教育,他必须为庄园因此失去一个劳力而付出一笔罚金……某些庄园,每年农奴须向为庄园提供武装保护的沃格特缴税,此外还须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理性时代》
材料三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它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即政教二元化权力体系。
——丛日云《在上帝与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欧洲中古时期城市争取自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欧庄园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欧社会的特点。
1.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只向自己的封君效忠,不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不同的封臣向自己的封君效忠,容易导致政治的分裂和国家权力的分散,C项正确;封君同时也可能是上一级封君的封臣,所以身份划分并不明显,排除A项;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教会的地位,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度不利于王权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
2.答案:C
解析: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使得国家权力分散,呈现政治分裂态势,故选C项;封君封臣的身份是相对的,划分并不明显,排除A项;仅据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无法推知教会实力如何,排除B项;“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的状况不利于王权的加强,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领主住所、教堂、领主自营地、公共草地、牧场、林场、播种地、果园、铁匠铺、谷仓、磨坊、村庄等”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特征,B正确;材料体现的庄园的生产规模较大,生产内容较为丰富,AC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教色彩,D排除。故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可知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神权大于王权.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的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拥有占据西欧的三分之一土地.在政治上,神权高于一切,可以和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故选A。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叛国罪接受拷问,但大多数不涉及叛国罪的情况下,法律的执行秉持合理、节制的原则,不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在公证的层面也保护被告的权益,说明具有人文理性的精神,尊重人体现人文精神,而法律的审判则代表理性的决断,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法通常是指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原则的集合,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是评价成文法优劣的标准之一,但是并不作为罗马法律体系的指导原则,排除B项;野蛮习俗主要指暴戾或残酷的决断方式,不尊重人性,材料反映的内容来看,都是采取法律的手段,即便是叛国罪也是先拷问,而非直接处理,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司法过程,而公民的内部矛盾主要是由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
8.答案:D
9.答案:B
解析: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故正确答案为B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国君直辖”“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可知,改革有利于打击大贵族,加强王权,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不能体现;1547年,沙皇俄国建立,D项错误。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
(1)日耳曼人的传统自由观念,罗马私法中的“权利”概念,为城市争取自治提供理论基础;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奴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奴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奴的权力,庄园实行农奴制。
(3)教权与王权互相平行,构成政教二元权力体系;基督教深刻地影响西欧的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