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1.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米尼兹成为了上埃及的最高统治者。之后他又乘势征服了下埃及,初步完成了埃及的统一。米尼兹在继任时,考虑到上下埃及的不同情况,干脆进行了两次加冕仪式。这一决策所体现的英明之处是( )
A.宣传宗教,发展经济 B.入乡随俗,赢取民心
C.注重礼仪,区域自治 D.强干弱枝,加强专制
2.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也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农耕文明是古代各区域的共同选择 B.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纯属偶然现象
C.古代不同文明间存在着联系和影响 D.这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必然现象
3.如图是一副从意大利古城庞贝出土的马赛克镶嵌画,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早期,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学生讨论哲学的情境。它反映了 ( )
A.柏拉图学园开设的主要是哲学课 B.文艺复兴借古希腊文化的展现
C.古希腊文化在古罗马的传承 D.人文主义精神在古罗马的起源
4.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帝国。下列对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表述错误的是( )
A.疆域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B.都实行行省制度
C.都推行君主专制 D.都任用希腊人担任重要职务
5.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又转而进入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
A.伯里克利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穆罕默德
6.“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D.孔雀帝国
7.形式逻辑是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最基本的规律之一是同一律。托马斯 阿奎那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的目的是( )
A.教皇与国王利益一致 B.宣扬基督教信仰
C.教权与王权互相竞争 D.教义系统化利于统治
8.考古学家在甘肃、陕西等地发掘了大量“铅饼”,正面雕刻有象征皇权威严的蟠螭,背面刻有希腊文字母和汉代印戳。专家推断其可能是希腊化的中亚西亚地区的货币。由此可知汉代( )
A.与罗马帝国有了官方直接往来 B.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贸往来
C.外贸成为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 D.统治范围己扩及中亚西亚地区
9.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如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同时他又实行了一些“充满魅力”的措施,例如让手下将领同波斯女性结婚,这样就形成了希腊人、马其顿人和波斯名门出身的新的统治阶层。这说明他( )
A.致力于传播希腊文化 B.热衷于制度创新
C.采取多种措施维护统治 D.非常关注民生问题
10.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这一文化遗产见证了( )
A.英德两国社会转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英德两国世代友好 D.罗马外贸的兴盛
11.古典时代,欧亚大陆上各个帝国的活动区域几乎完全局限于其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以至于在世界地图上看起来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然而,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的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这一文明地带( )
A.主要通过武力征服建立 B.促使冶铁技术传入中国
C.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D.促进了四大发明的西传
12.在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字母。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字母表的末位。因为只有在书写希腊词汇时才会用到这些字母。这表明( )
A.腓尼基字母的创制深受阿拉马字母的影响 B.希腊字母是当今欧洲所有字母的唯一源头
C.征服扩张对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影响 D.拉丁字母形成后进一步演化出希腊字母
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波斯帝国版图辽阔,民族成分极其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为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波斯国王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3)根据所学知识,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何作用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世纪早期即罗马共和国末期,庞贝古城出土的描绘柏拉图与学生讨论哲学的镶嵌画,反映了古希腊文化在古罗马得到了继承与发展,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柏拉图学园开设的主要是哲学课,A项错误;文艺复兴发生在14到17世纪,B项错误;人文精神起源于古代希腊而非古代罗马,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都实行行省制度、都推行君主专制;亚历山大帝国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重要职务。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5.答案:C
6.答案:A
解析:题干中说到帝国的特征:“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根据课本知识罗马帝国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当时帝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不仅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防。故此题选择答案A。
7.答案:D
解析:托马斯 阿奎那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目的在于使教义系统化,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故D项正确;教皇与国王利益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教权与王权互相竞争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排除。
8.答案:B
解析:中亚西亚地区的货币形式既受到希腊文化又受到汉朝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两部地区大量出土,说明丝绸之路的经贸活动加强各个不同的地区往来联系。货币的出土不能证明汉朝与罗马帝有官方直接往来。汉朝的统治范围没有达到中西亚地区。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一方面采用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实行了一些“充满魅力”的措施,其主要目的都是维护、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其热衷于制度创新、传播希腊文化和关心民生等内容,故A、B、D三项排除。
10.答案:B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连接了从东亚到西欧几大帝国的通道为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以商贸往来为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故C项正确。丝绸之路是随着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自然形成的,A项排除;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后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掌握冶铁技术,B项排除;四大发明中只有造纸术产生于汉代,故公元1世纪建立的这一文明地带不可能将四大发明传到西方,D项错误,排除。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字母表的末位”“在书写希腊词汇时才会用到这些字母”可知,征服扩张在客观上加强了不同地区和民族间文明的交流和联系,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故A项表述错误;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故B项错误;腓尼基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故希腊字母早于拉丁字母,故D项错误。
13.答案:
(1)措施:加强王权,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并神化自己的权力;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重要职位;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让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2)相似之处:都通过征服和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疆域都包括地中海东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3)作用: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逐渐连成一片(或进一步扩张了农耕文明区);促进古代世界各地区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或促进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