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课时作业(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课时作业(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7 17:0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非洲与美洲
1.下表所示为班图人大迁徙的概况。据表中信息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
路线 概况
西线 最早的迁徒路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南线 向南迁徙的人最多,直至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
东线 9-10世纪时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A.破坏了南非的先进生产方式 B.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
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衰弱的进程 D.促使撒哈拉以南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2.在赤道附近发现的古代非洲的铁质钱币上的纹饰(拓印)。作为史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古代非洲( )
①国家经济政策
②商业发展规模
③冶铁技术水平
④货币铸造工艺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3.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 )
A.拥有丰厚的黄金资源 B.将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
C.兴建学校,文化相当繁荣 D.外贸发达,城市繁荣
4.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的一些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包括( )
①农业的进步
②伊斯兰教的传入
③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5.加纳国王被视为具有神性的人,他是诸部落的大酋长,又是军事首领,还是宗教首领,支配着王城附近的圣林(王陵)的祭司们。从中可以看出加纳( )
A.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
C.注重宗教在统治中的作用 D.实行国王与祭司集体统治
6.桑海君主拥有最多的土地,由一村村的奴隶在监工的监督下进行耕种。奴隶劳动在桑海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多半是战争的俘虏。材料反映了( )
A.桑海战争不断 B.在桑海,奴隶是最主要的劳动者
C.桑海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 D.在桑海,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
7.研究表明,原始班图人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他们掌握了铁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因此,班图人足迹所至,铁器也被引人。从材料可以看出( )
A.班图人南迁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B.生产力的发展是班图人南迁的根本原因
C.当时非洲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D.班图人南迁前后建立了疆域广大的帝国
8.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从中可以看出( )
A.津巴布韦对外扩张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B.石建文化并非是津巴布韦独有
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
D.石建文化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9.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形成了全民参加的体系
10.下列关于阿兹特克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明了“浮动园地”增加粮食产量
B.都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C.都城位于湖心岛上,交通便利
D.发明了独特文字和20进位制
11.印加人所取得的文明成就不包括( )
A.修建马丘皮丘城 B.实行土地国有 C.完善的道路系统 D.崛起于今秘鲁地区
12.印加人在陡峭的山坡上,将土地整平,并用石墙将它们一块一块隔成梯田;在拉马斯,人们将从宽阔的山谷中拉来的沃土连同收集的海鸥粪便一起倒入梯田里,以保持土地肥沃。据此可知印加人( )
A.开始精耕细作 B.农业技术先进 C.建筑艺术高超 D.懂得利用自然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戴维·休姆说:“黑人没有精巧的制造者,没有艺术,没有科学”,巴兹尔·戴维逊说:“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
材料二 撒哈拉沙漠是一个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531年,西班牙的皮萨罗率兵向印加帝国发动进攻。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亲自同皮萨罗见面,因拒绝皈依基督教被抓。皮萨罗提出,如果能用黄金填满囚禁国王的房间以及用银子填满另外两个小房间,国王就可以获释。待黄金到手后,皮萨罗却背信弃义地绞死了国王,并大肆屠杀当地居民,西班牙殖民者能够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秘密武器”是天花。10年内,阿兹特克人口从2500万迅速减少到650万人,一个强大的帝国就此消亡,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四 大津巴布韦城遗址包括:防御工事、王宫锥形塔、排水系统、观景平台、带有几何学弧度的走廊,英国探险家西奥多·贝特说:“这是我有幸能见过的最为神秘、复杂的建筑结构。”
英国考古学家戴维·兰道尔—麦基弗说:“大津巴布韦的建筑风格丝毫也没有古代欧洲任何时期的痕迹,因此它只能是出自非洲原居民之手。”
(1)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根据材料三、四驳斥材料一、二的作者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文明的其他表现以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事例。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班图人的迁徙路线可知,这一迁徙有利于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演进,并非是破坏,A排除;材料与阿拉伯帝国衰落无关,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非洲是各部落林立,排除。故选B。
2.答案:A
解析:题干“古代非洲的铁质钱币上的纹饰(拓印)”体现出非洲已经出现冶铁业,而且货币铸造工艺具有一定的水平,故③④正确题干无法体现国家经济政策,故排除①;题干不能体现商业发展规律,故排除②。故选:A。
3.答案:D
4.答案:A
解析: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故选A。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C
解析: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出阿兹特克人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故C项正确;学校种类多样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目的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形成了“体系”,故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抓住题干的限定词“错误的是”,独特文字和20进位制是玛雅文明的成就。
11.答案:D
解析:D项属于客观生存环境,不是主动创造,故D项说法错误,即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据“陡峭的山坡……隔成梯田”“山谷中拉来的沃土”“收集的海鸥粪便”可知,印加人懂得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故选择D项;“开始”不能得出,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参照物,印加人的农业技术先进与否不能得知,排除B项;材料中仅涉及石墙,没有体现建筑艺术,故排除C项。
13.答案:(1)材料一观点:古代非洲没有自己的文明。材料二观点:导致非洲古代处于黑暗时代的原因;客观环境(撒哈拉沙漠)制约了南北非洲各民族间的学习交流;殖民者对非洲开发较晚。驳斥:大津巴布韦城市遗址可以证明,非洲古代已有自己独特的文明,王宫、防御工事表明非洲已经进入国家文明时期;从锥形塔、排水系统、几何学弧度等可以说明古代非洲对科学已有一定的认知。殖民者并不能给非洲带来文明,从西班牙殖民者对美洲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殖民者的目的是掠夺财富,传播基督教,这导致了其他文明的毁坏或消失。
(2)政治:公元4世纪东非进入阿克苏姆王国时期,16世纪西非的桑海帝国、南美的印加帝国建立中央集权制。
文化:玛雅人建金字塔、发明文字、使用20进位;印加文化建马丘皮丘城等。
对外交往:10~15世纪,东非对外贸易发达,中国的瓷器、纺织品输入,输出黄金、象牙、奴隶等;西非的廷巴克图城是南北非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