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5 22:4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教案
文题
1.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
2.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能收获满满的自信。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访问完成后,以《对————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第一个题目“回家晚了”背后有故事,适合写记事的记叙文。
第二个题目要求“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老师”,因此这个题目的横线上都只能填写人物,是写人的记叙文。
因此,本单元的单元写作可以说是在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单元写作基础之上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如何思路清晰地记事和抓住特点写人呢?本单元写作后的补白部分中朱光潜先生谈自己写作准备的方法可以学一学:我们可以先“抱着题目四面八方地想”,也就是展开“自由联想”,然后根据标题的关键词来筛选掉“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后,再理一个“线索和次第”,“写成一个纲要”。朱光潜先生谈的就是如何安排文章行文思路的问题,而且是先有思路再行文。因此,我们可以先整体构思,确定写作的顺序,列好写作提纲再下笔写作,这样就容易做到文章思路清晰了。
范文
这天,我回家晚了
高妍
以后,在每一个晚归的夜晚,不管是寒风萧瑟还是空旷寂静,我都会想起那一束光。
——题记
做完班级的值日,当我走出校门口,天已完全黯淡,除了风轻拂树叶的声音,别无他声。偶尔有陌生人从我身边经过,我就会更加紧张。我将外套裹得更紧些,包裹住我害怕与担忧的心。
终于,我远远地看到了家中窗户透出来的暖光,我那颗瑟瑟发抖的心总算被安抚了。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向那光奔过去。
突然,一束手电筒灯光,若隐若现,闯进我的视线。远处一个模糊的身影正来回踱步,试探着用手电筒的光去辨别黑暗中走过的人影。我那颗刚放下的心转瞬又提了上来,不会是坏人吧!我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循着月光与手电筒灯光的交汇处,隐隐约约映照出那个人模糊的面庞。哦,是亲爱的妈妈啊!
那个瘦弱疲惫的身躯在不安地踱步,焦虑地注视着黑暗中的过客,我顿时心生暖意。终于,灯光聚在了我的身上,很确定地罩住了我。母亲用一束光将我引到她的跟前,没有言语,只是挥了挥手,转头进了屋。她的腰没事吧?她没生气吧?我赶忙走进屋中,温暖而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妈妈走过来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轻声说:“好了,该吃饭了,这天凉得快!”我坐在餐桌前,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饭菜,一边望着母亲忙碌又单薄的身影。她只穿了件薄薄的外套,这是着急过头了吗?还是忙忘了?也怪不得喉咙沙哑了。我有些心疼与自责,脑中浮出一个画面:她担忧地拿着手电筒在门口向外张望,无数次按捺住在微信里询问老师的想法,无数次和自己说:“没事,肯定有事情耽误了。”
此时妈妈的神情,轻松而安详,仿佛什么事都未发生过,这使我也安心下来,内心的害怕早就烟消云散了。
饭桌上,妈妈使用过的手电筒仍有余温,它和妈妈为我温着的饭菜一样,平常无奇却代表着光明与爱。不知母亲使用过它多少次?什么时候它成了安抚我、指引我的定心丸和指路灯呢?母亲平静如水地做着耽误了的工作,而那指引我的一束手电光,将爱意藏于我心中,融入我身里。
这天,我回家晚了。领略了黑暗寂静的可怕,领略了孤身一人的恐惧与无助,也明白了母亲那不言语的如光束沉默的爱……
点 评
作者选择的材料非常微小寻常,写的是一次因为回家晚了而感受到的母爱沉默温暖的生活片段。题记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和主题,围绕这个中心和主题,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交代了自己“回家晚了”的前因后果,详略安排得当。文章中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妈妈寻找“我”并为“我”引路的手电筒的灯光;一条暗线,“我”在这个晚上心理活动的發展和变化。这两条线索的交织出现,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结尾将光与爱、与成长合为一体,点示出了文章的主题,令人回味。
对陈校长的一次访问
陈煊
按照预约的时间,我敲开校长室的门。随着一声温婉的“请进”,我忐忑地走了进去。一见到陈校长,我脑海中便投映出《繁星·春水》这本书。我们自报家门,表明来意。陈校长的双眸流露出鼓励和欣赏之意,我顿时放松了很多,采访就此愉快地拉开序幕。
“我是极爱书的。”她一开始便如此说道,眼中流转着温情,似在回忆某件很久远却又熟悉的事情。她说起她那贫穷艰苦但充满爱、飘逸着书香的童年,提的最多的是她的母亲和书。我瞥见那双眼睛蒙上了一层水雾,带着无尽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她有些自豪地讲述她的母亲—— 一名女校长带领女儿读书的故事。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她的生活条件远不及现在的我们,但她拥有的知识财富却远甚于我们。她的身体微微前倾,双眸注视着我们,此时我眼中的她,是一个倾诉者,我们与校长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我问她,为何想成为一名校长?她亦提起了她的母亲,也提到在她成长过程中影响过她的人。
“我的班主任很爱我,她说我是班上的中流砥柱,这明确了我的方向和目标。”
“英语老师对我也甚好,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进入了广州市外国语学校学习。”
“我毕业了,成为一名老师,后来成为一名不错的老师……于是我开始思考,我就只能做这么多了吗?”
听到这里,我的心猛地震动了一下,眼前仿佛并不是我的校长,而是一个正在思考人生的年轻人。
“我读了很多书,我想将更好的教学理念告诉更多的老师,我想要培养更多的好老师,从而培养更多的好学生。”
“我从前的英语老师后来成为一名校长,再后来,我也成为一名校长。正如歌中所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说完,她眉眼带笑,笑得温柔,笑得有力量。
我不禁好奇,陈校长这份淡然自若的气质是从何而来的,是時间的沉淀,还是挫折的锻铸?陈校长表示她经历的磨难并不算多,并告诉我们,气质是内在知识沉淀而形成的,它体现在我们读过的书,我们的独立,我们的思考,和我们面对磨难的态度——应当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去面对。我觉得困惑我许久的关于如何回应别人看法的结突然解开了,答案如此简单。
采访愉快地结束,我们在陈校长的微笑相送中离开了。
我想,陈校长的人生就像是一个爱的接力棒,她的母亲、她的老师将爱的力量传递给她,她再将这份爱和勇气传给老师们,传递给学生们。这种传承,来自独立的思考、内心的信仰,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这样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校长吧。
点 评
作者说,陈校长总是让她想起董卿,“优雅不是用来形容她的,而她本身是用以形容优雅的。”从人物访问中看到,为了达到思路清晰的目的,人物采访的第一个问题就设定在了“阅读”上,后面则是以“阅读”作为行文的关键词,串起了人物的经历。文章中通过三个采访问题来推动访问进程、划分结构,这三个问题或明或暗,牵引出了被访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境界,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同时,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细微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这些贯穿始终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内心,塑造人物性格,成为让文章思路清晰的另一个小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