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5 22:4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6)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材:《谁是最可爱的人》
丛书:《战士》
【学习目标】
1.在梳理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抒情方式并体会其作用,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2.批注阅读,体会用作者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与引用受访者的话相结合的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美国借联合国名义,组织“联合国军”正式参战。10月1日起,美军、南朝鲜军北上越过三八线,并推进至中国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为了向祖国人民传递胜利的消息,讲述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感人故事,作家魏巍于1950年11月进入朝鲜战场采访,写下了这篇新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轰动。70 年来,这部伟大的作品鼓舞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不朽的作品,体会先烈们的不朽精神。
二、梳理脉络,把握抒情
课文的题目是《谁是最可爱的人》,答案是谁呢?大家一定都猜到了,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那么他们可爱在何处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第3段的节选: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评价呢?让我们阅读课文,梳理本文的内容和情感。
(一)默读课文,整体把握人物形象和作者情感。
参考句式:
段,在记叙 这一事迹中,赞颂了志愿军战士 的精神品质。
参考示例:
5—9段,在记叙松骨峰战斗的事迹中,塑造了志愿军战士的集体群像,赞颂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坚韧刚强、不屈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10—12段,在记叙马玉祥烈火中救助朝鲜群众这一事迹中,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纯洁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
13段,在记叙作者与战士的谈话(三问三答)这一事迹中,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纯朴谦逊、美丽宽广的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精读片段,把握抒情方式及作用。
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精神品质的赞颂,是如何传递给读者并引起读者的共鸣的呢?有感情地朗读以下片段,体会其抒情方式及效果。
1.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加点的词语对于抒情有什么作用。
原文: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1段)
参考示例:
运用第一人称,以朋友的身份与读者交流思想、情感,使人感到亲切诚恳。
2.现代汉语的句式按用途和语气可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观察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句式对于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
原文: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疑问句)(8 段)
改文: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会有很多感想。(陈述句)
参考示例:
疑问句,引起读者思考,表达了对志愿军的赞颂。
3.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对于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
原文: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8 段)
改文: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你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自豪。
参考示例:
反问修辞,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下列句子是怎样做到抒发强烈的情感的?
原文: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14段)
参考示例:
特殊句式(感叹句)和修辞手法(反复)相结合,强烈地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赞颂。

三、批注阅读,体会写法
(一)做批注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阅读时将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感悟、评价和疑问,用简洁的语言写在文章的空白处。
(二)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结合文中的相关例子,体会这种写法的效果。
教师播放《彩云史话》《1950他们正年轻》视频。
提问:两段视频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视频中哪位老人(老志愿军战士)的话让你印象深刻?体会叙述语言和引用受访者的话的区别,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参考示例:
叙述语言:推动情节发展。
引用受访者的话:展现人物内心,真实可信。
这是文艺作品常用的手法,叙述与引用交错使用,叙述错落变化,既典型又生动。
(三)精读以下例句,比较、体会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并在例句旁用简洁的词句写下自己的点滴体会,做好批注。
1.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5段)
2.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7段)
参考示例:
1.用作者自己的话叙述描写战斗经过,便于展现壮烈的战斗场面,推动情节发展。
2.引用被采访者的话,展现了营长内心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四)根据以上两个例句在写法上的表达效果,阅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第10、11段。勾画出作者的叙述和引用的被采访者的话,运用做批注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二者的表达效果。
参考示例:
1.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10段)
批注:这段话运用了作者的叙述语言,叙述了马玉祥因看到朝鲜老妈妈的房子被炸而自愿调到步兵连的经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10段)
批注:这段话引用了受访的青年战士马玉祥的话,生动地展示了小战士对敌人的恨,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显得真实可信。
3.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11 段)
批注:这段话运用了作者的叙述语言,叙述了马玉祥烈火中救助朝鲜群众的经过,集中笔墨推动了情节发展。
4.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11段)
批注:这段话引用了受访者马玉祥的话,塑造了一个内心纯洁高尚的志愿军战士形象,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显得生动、真实。
以上这些例子所运用的写法,在文学、影视等作品中经常运用,叙述与引用交错使用,叙述错落变化,既典型又生动。
四、迁移阅读,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的知识,阅读从书中孙犁的《战士》一文,注意叙述的语言和小战士的话,批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与全班同学交流。
参考示例:
1.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小壶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
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4—6段)
批注:作者用自己的话叙述第二次来访,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2.“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8段)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一辈子干这行当吗?”(13段)
批注:引用小战士的话,刻画了一个乐观的小伙计、小战士形象,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
3.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25、26段)
批注:用作者自己的语言叙述,推动情节发展;引用受访者的话,展现人物内心。叙述的语言和人物的语言相结合,叙述错落变化,典型生动。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批注的方法,体会了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和叙述、引用人物话语相结合的表达效果。保家卫国,捍卫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我们看到了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纯洁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纯朴谦逊、美丽宽广的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战士》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善战、爱恨分明、坚强乐观、自立自信的抗日小战士形象。他们坚硬如刚的精神意志,保家卫国的赤子情怀让我们深深感动。英雄儿女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让这种精神永远根植在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心里!让我们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阅读丛书《家国情怀》“保家卫国”单元的《船夫曲》《无线电话机旁》《游击队员宋二童》。
2.推荐阅读:王树增《朝鲜战争》,搜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第7课时 组文阅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