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四 混合运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四 混合运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06 06:2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4~35页例1。
2.教材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接触过乘加、乘减。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而本节课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也就会涉及运算顺序的主要规定;另一方面,学生还会第一次学习用递等式表达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特别是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学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用递等式进行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
2.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
4.学生在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混合运算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抢苹果游戏,指名学生回答)
(1)35-4+10 先算( )法,再算( )法。
(2)16×3+5先算( )法,再算( )法。
(3)28×9-11先算( )法,再算( )法。
【设计意图】知识链接以抢苹果游戏形式出现,既复习所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联想前面所学的运算顺序,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为本节课所学的混合运算做铺垫。
二、学习探究
(一)探究一: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情境图。
提问:哪位同学愿意来当导购员,向大家介绍店里的文具呢?
预生:说出物品名称和单价。
追问:水彩笔是一支15元还是一盒15元呢?
课件出示问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2.分析解答。
(1)想一想: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探究一”。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4)学生展示交流。
预生1:5×3=15(元)15+20=35(元)
交流:解答的过程对不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出3本笔记本的价钱?
预生2: 5×3+20
=15+20
=35(元)
答:一共用去35元。
预:如果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说出解题思路最好,如果没有老师就要追问:
①“5×3”和“20”各表示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为什么要先算“5×3”?
③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书写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④用递等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列式介绍综合算式引出课题:乘法和加 法的混合运算。
3.引导学生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理清解题思路,自主合作解决问题。主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新学内容的学习自信,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氛围。解答后的小组交流活动和展示环节既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也能为学生对综合算式的理解和相关运算顺序提供支持。
(二)探究二: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问题(2):小晴也买了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列式解答。想一想:要求“应找回多少元?”,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①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完成导学案探究二。
②学生展示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先算什么,在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师再次强调递等式计算书写格式。)
预生: 50-15×2
=50-30
=20(元)
预:要强调“15×2”表示什么,应写在哪个位置。
3.结合学生展示结果小结归纳。
师:像这样,在综合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叫做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补充课题)
4.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归纳运算顺序。
(1)比较两道混合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2)小组讨论小结: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板书)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综合算式”和“混合运算”,也初步掌握了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所以在解决第二个问题中,一方面注意放手让学生列式、计算;另一方面则突出“15×2”在综合算式中的位置,以及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为学生体会混合运算的合理性和感受运算顺序提供了机会,也为后面的混合运算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达标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第1、2大题。
(第1大题先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集体订正;第2大题由学生来说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紧扣重点、难点,由易到难有层次推进,有利于激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全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
【设计意图】总结反思今天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的知识及情感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5×3+20 50-15×2
=15+20 =50-30
=35 (元) =20(元)
答: 答:
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流程图:
开 始
游戏引入,知识链接
观察发现、解决问题
学习探究
整理信息
整理信息
独立思考、
自主解答
学习探究二
理清思路、
解决问题
学习探究一
展示交流
小组交流
归纳小结
展示小结
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总结算法
达标检测练习
课堂总结评价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