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五单元
20* 谈创造性思维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练
02
课外技法专练
03
名师导学
一、一课一法
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本文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并指出如何成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作者不是一下子就亮出中心观点,而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阐发。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谈
创
造
性
思
维
第一部分(第1~3段):引论——举数学分析题
证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推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第二部分
(第4~12段):
本论
如何寻求“第二种答案”——③___________________
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
心理专家的调查——⑦_______论证
道理
贝多芬、爱因斯坦等——⑧_______论证
举例
由此看来: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第三部分(第13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基础训练
知识思维导图
名师导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ɡēn shēn dì ɡù( )。
(2)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xíng zhī yǒu xiào( )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3)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tàn qiú( ),这一点非常重要。
(4)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zī zī bù juàn(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根深蒂固
行之有效
探求
孜孜不倦
(5)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chuàng yì( )。
(6)在此基础上,chí zhī yǐ héng( )地进行各种尝试。
(7)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yā zhà( )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
(8)bù yán ér yù( ),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9)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qīnɡ ér yì jǔ( )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创意
持之以恒
压榨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群众中有丰富的生产上的各种经验,我们认真学习和汲取,对我们
的工作有很大意义。
B. 马云认为,做企业不仅仅是做创意,创意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的一
环,但它只是一环,更重要的是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C.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原住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
他们瞧不起外来人。
D. 陈老师课堂上孜孜不倦的诉说,课外无微不至的关怀,抚慰了单亲
孩子孤寂的心。
D
2.【解析】“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不能修饰“诉说”,应改为“娓娓动听”。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安全常识,使
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删去“使”)
B.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
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删去“造成的”)
C. 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
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把“提醒”改为“警告”)
D. 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
模型展演等。(在句末加“活动”)
C
3.【解析】搭配不当,应把“增加”改为“增强”。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绍兴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2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是嘉庆年间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的,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传百代 流觞 雅集 鸿文 韵事 足千秋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兰亭因勾践种兰得名,因《兰亭集序》成为书法圣地,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享誉海内外。
雅集鸿文传百代
流觞韵事足千秋
原创新题
5.“提升民族创造力”是近期的一个热点词汇。有同学搜集了相关的资料,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提炼出一条信息。(3分)
【材料一】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材料二】据统计,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 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然而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学生学习成绩突出,但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解析】材料一可以直接得出结论,材料二是一种现象,要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二者结合,即可得出结论。
课内精读
①对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你若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唯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②不过,也许有人会选择图形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确实如此,这也是正确答案。答A也是可以的。因为A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那么,D又怎样呢 这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③“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④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⑤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⑥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⑦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谷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谷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给几个硬币打制器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它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⑧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⑨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⑩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6. 第③段结尾作者为什么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而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激发人们去思考,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才会有所发明创造。
7. 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个问题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首先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接着论述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为了证明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作者分析了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论述层层推进,条理清楚,观点鲜明。
8. 作者在论述“创造性思维需要积累知识前活用知识”这个问题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举例论证。作者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的两个事例很典型,有代表性,能很好地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如文章第⑩~ 段,先引用某心理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并对这个结论进行分析,最终告诉人们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9. 要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呢?(3分)【把握作者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我们周围有许多人有比较丰富的知识,也懂得如何运用,但都没有明显而非凡的创造力,这是因为非凡的灵感并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因此,要关注普通的、一闪而过的灵感,仔细地、反复地推敲,逐渐地充实它、发展它。因为很多大发明都产生于小的念头或灵感。
示例二:要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是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家有很多,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实业家也有很多,为什么只有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其原因正是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知识比较容易,难的是怎样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观点三:要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是要使自己不断地积累知识,使自己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这才是能够发明、创造的坚实基础。贝多芬正是因为不断地积累音乐知识,才会在音乐方面有创造性的成就。
课外技法专练
——了解作者观点
逆向思维的力量(9分)
陆 明
①对于逆向思维这种方式,人们已经不陌生了,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汤姆·彼得斯说:“创造性思维为你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所以说,善于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③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顿时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许能蒙混过关,但那是在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还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成了畅销货,该时装商店也因此出了名。逆向思维常常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良好的商机。
④在创造发明的路上,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
⑤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
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产生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⑥多做逆向思维能使思维更加灵活,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
⑦在传统的动物园内,无精打采的动物被关在笼子里让人参观。然而有人反过来想,把人关在活动的“笼子”里(汽车中),不是可以更真实地欣赏大自然中动物的面貌吗?于是,随着这种观赏猛兽动物方式的创新,野生动物园应运而生。
⑧在工作中如果能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就会多一个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每一种文化、行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习惯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会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却是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⑨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掌握的知识也是多门类多学科的,因此,面对一个思维对象,不能,更不必仅仅局限于传统习惯;不能,更不必死守一个点。单兵作战毕竟力量太孤单,合力作战,不就威力强大了吗?逆向思维最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力量。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了解作者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于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在创造发明的路上,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这一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先要准确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再分析作用。论证方法的使用都是证明分论点或直接证明中心论点,举例论证的论证效果就是具体准确。
3. 本文与课文都启示我们在求知的时候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联系生活体验,举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事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有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电梯速度太慢,老板愁于重新设计安装花销巨大,于是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住客走进电梯室之后,都要对镜整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电梯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
示例二:大人切苹果一直习惯于竖着切,而孩子却通过横切发现苹果里藏着一颗漂亮的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