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练
02
名师导学
一、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1)作者求学生活的艰苦和同舍生生活的奢华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目的在于突出作者“以中有足乐者”,从侧面强调要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矢志不移,追求精神的充实。
(2)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
二、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理清文脉)
第一部分(第1~2段):叙述作者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与否。
第1段:
写求学之难
幼年得书之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苦勤奋)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成年求师
之难
寻师之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师的坚决)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之难:“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学的诚恳)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勤
第2段:
写生活之苦
行:“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住:“寓逆旅”
食:“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衣:“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艰
第3段:写今太学生的优越条件
生活上
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衣:“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住:“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行:“无奔走之劳矣”
求学上
求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
得书:“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第4段:赞扬马生,以教化太学诸生
第二部分(第3~4段):叙写今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知识思维导图
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走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达德隆望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门人弟子填其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未尝稍降辞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跑。
因此。
声望高。
学问渊博的老师。
挤满。
言辞和脸色。
(7)援疑质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或遇其叱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俟其欣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负箧曳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持汤沃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腰白玉之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提出。
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询问。
训斥,呵责。
等待。
背着。
热水。
(13)右备容臭 __________________
(14)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
(15)犹幸预君子之列 __________________
(16)缀公卿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
(17)流辈甚称其贤 __________________
(18)生以乡人子谒余 __________________
指吃穿的供给。
参与。
香气。
跟随。
同辈。
拜见。
2.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同“肢”,肢体。
“被”同“披”,穿着。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走送之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2)益慕圣贤之道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3)尝趋百里外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4)卒获有所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5)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跑。
行走,走路。
更加。
好处。
快步走。
趋向。
最终。
兵。
热水。
汤水。
4.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
B.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烨然若神人
C. 言和而色夷/天山共色
D. 余之志也/处处志之
A
4.(1)【解析】A. 有时;B. 如,比得上/像,好像;C. 脸色/颜色;D. 志愿/做记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益慕圣贤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B.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
C. 是可谓善学者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D. 其将归见其亲也/男有分,女有归
C
(2)【解析】A. 学问/说;B. 担心,动词/祸患,灾难,名词;C. 代词,这;D. 回家/女子出嫁。
二、句子翻译
1.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气特别冷时,砚台里的墨汁结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但我仍)不放松抄录书。
因此别人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得以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3.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士同(自己)交往,(我)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我站在旁边侍候,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5.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时遇到老师训斥,(我)神情越发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来辩解。
(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吃。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读书),(所以我)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知、求教而无所收获的情况了。
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那样用手抄录,向别人借然后才能看到。
10.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中如果学业有不精通、品德有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全文的总领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外出求学,以“缊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幼时即嗜学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求学态度诚恳的动作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同舍生光彩照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烨然若神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文章以自己求学抄书之苦突出今太学生条件优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强调太学生求学应该要专注刻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所宜有之书
皆集于此
不必若余之手录
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
德有不成者
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岂他人之过哉
2. 内容理解简答。
(1)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阐述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作者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要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每个人要刻苦专注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2)文章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举例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
(3)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记叙、议论。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写得生动、感人,这样写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
(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
(各用四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B. 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勉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
C. 作者叙写自己求学时的衣食住行,与同舍生对比,从而表现自己“中有足乐者”,也就是内心的乐趣。突出作者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的精神追求。
D. 文章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如“未尝稍降辞色”形象地写出了老师讲学时的动作;“俯身倾耳”形象地写出了学生求学时的神态。
D
3.(1)【解析】“未尝稍降辞色”是神态描写,“俯身倾耳”是动作描写。而且“俯身倾耳”描写的也不是所有学生求学时的动作,仅仅是描写宋濂一人的求学时的诚恳动作。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 描写富家子弟的奢华,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自己穷酸生活的不满。
C.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一句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观点,强调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专注刻苦。
D.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2)【解析】描写富家子弟的奢华,是为了突出作者“中有足乐者”。
B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对比阅读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⑦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⑧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⑨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
【注释】①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
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省:记。⑦孙搴(qiān):人名。⑧勒:此处译为编辑。⑨庶几:或许,差不多。
参考译文: 【乙】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之中,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我)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因为不勤奋而荒废(学业)。近几年来,我学习非常勤奋,以此来惩戒自己,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损耗,几乎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本书,(我)一定会从头到尾推敲探究数次,(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因为善忘而荒废(学业)。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搴说:“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敌人数万疲弱的士兵。”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若干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容易忘记,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媵人持汤沃灌/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B. 媵人持汤沃灌/浩浩汤汤
C. 主人日再食/如是再啮
D. 主人日再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A
4. 【解析】A. 拿着;B. 热水/水势浩大的样子;C. 两顿/第二次;D. 动词,供养,给……吃/量词,顿。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
B. 足肤皲裂而不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以衾拥覆/以刀劈狼首
D. 以中有足乐者/不足为外人道也
A
5. 【解析】A.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 连词,表转折;C. 介词,用;D. 值得。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读书),(所以我)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成年后容易忘记,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7.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
7. 【解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语法结构来判断。
8. 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 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 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做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 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D
8. 【解析】不是忘记目标,而是记忆力衰退,只能靠勤奋弥补。
9. 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异: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时记忆力突出却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减退,用勤奋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