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八年级上册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各州县连连下令催交捐税,急如星火,老百姓苦不堪言。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1.原因: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启示下,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洪秀全创 立“拜上帝会”, 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
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后来 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洪秀全
(1814-1864)
2.酝酿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思想上: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组织上:形成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1、金田起义——运动爆发
(1851年)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吏,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禁山而来,如虎兕出柙。……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清军腐败不堪一击,太平军勇猛无敌,发展迅速。
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洪秀全(天王)
杨秀清
(东王)
萧朝贵
(西王)
冯云山
(南王)
韦昌辉
(北王)
石达开
(翼王)
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为以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3.定都天京——同清朝对峙
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天王府模型
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4.北伐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目的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结果
意义
北 伐 形 势 图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被太平军打败的曾国藩欲投水自尽
太平军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
新课讲解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4.北伐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目的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结果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意义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天王府模型
天王制造24只金碗,金筷子,“筋长近尺浴盆亦以金。”连净桶夜壶都以金造。
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新课讲解
杨
韦
石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⑦灭
你能分析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吗?根源是什么?
洪
①逼
1856年,领导集团的内讧,使太平天国迅速走向衰落。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5.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1)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
(2)任用洪仁玕总理朝政
李秀成
重建领导核心,提拔新人,
颁《资政新篇》——改变不利局面
(1)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化思想日益滋长;
(2)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天京变乱的原因
新课讲解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6.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1)安庆失守: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
(2)天京被围: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金田
永安
天京
长沙
武昌
南昌
九江
天津
1851年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1853定都天京
1864天京陷落
北伐西征
天京变乱
后期防御战
太平天国的发展过程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新课讲解
三、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
核心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三、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缺少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局限性: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贩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贩彼荒处。
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不能实现?
探究研讨
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缺少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积极性: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新课讲解
三、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2.《资政新篇》——治国方案
编写者:
洪仁玕
内容: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些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评价:(1)积极:
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设想,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消极:
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缺乏群众基础;处于战争环境,未能实施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1)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如天京事变;战略上的失误)
①农民是小生产者,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革命目标不明确。
②领导特权思想膨胀,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贪图享乐。
③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等。
(2)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探究研讨
失败原因:
启示:
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探究研讨
文献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①产生背景不同:《天》盛/《资》衰 ②群众基础不同:《天》拥/《资》乏 ③作用不同: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发展/未能付诸实施。 ④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质是消灭私有制,违背历史发展规律。/《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①都为巩固政权;
②都反封建;
③都脱离实际;
④未能实施。
《资政新篇》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1.性质: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意义:
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堂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
起因
时间
经过
成果
影响
(1)内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社会矛盾激化。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个人因素: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为正处在苦难中的百姓,描绘了一幅人间天国的美好画卷,推动了运动的发生。
1851年
金田村
地点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颁布《资政新篇》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A
典型例题
1、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
A.宗教迷信严重 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2、太平天国的都城,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C
A
B
巩固训练
当
堂
检
测
4.金田起义在今( )
A.广东省 B.广西省
C.云南省 D.福建省
B
5.1853年,太平军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该政
权定都于( )
A.永安 B.金田
C.天京 D.安庆
C
6.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其失败的标志是( )
A.领导集团内讧 B.清军攻陷安庆
C.湘军攻陷天京 D.洪秀全病逝
C
课后作业
任务二:预习下节课并解决以下问题:
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时间、活动内容和影响
任务一:完成太平天国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