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
学习目标
1. 掌握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和求法,方差的求法和意义.
2. 会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知识梳理
1. 算术平均数
一般地,如果有 n 个数 x1,x2, ,xn,那么我们把(x1+x2+ +xn)叫做这 n 个数的____________,简称平均数,记作 ,读作x拔,则有__________________.
算术平均数
= (x1+x2+ +xn)
重点突破
考点1 平均数
例1. 若一组数据1,4,7,x,5的平均数为4,则x的值是( )
A.7 B.5 C.4 D.3
D
平均数的求法:=(x1+x2+ +xn).
知识梳理
2. 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 ,xn的权分别为w1,w2, ,wn,那么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难点突破
例2.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B 95 85 95
考点2 加权平均数
请确定两人的名次.
难点突破
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B 95 85 95
权 50% 40% 10%
解:选手A的最后得分是
选手B的最后得分是
由上可知选手B获得第一名,选手A获得第二名.
知识梳理
3.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1)组中值: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叫做这个小组的组中值.
(2)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当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者对考察对象带有破坏性时,统计中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认识.
知识梳理
(3)如果所考察的对象很多,或对考察对象具有破坏性,统计中常常
用______________估计总体平均数.
(4)在频数分布表中,常用各组的_______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的_____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
样本平均数
组中值
频数
难点突破
例3. 某灯泡厂为了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
考点3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使用寿命 x/h 600≤x<1000 1000≤x<1400 1400≤x<1800 1800≤x<2200 2200≤x<2600
灯泡只数 5 10 12 17 6
解:据上表得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
=1672
答:即样本平均数为1672.
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1672 h.
样本估计总体
知识梳理
4.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______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间
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重点突破
例4. 某市在一次空气污染指数抽查中,收集到10天的数据如下:61,75,70,56,81,91,92,91,75,8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78 B.81 C.91 D.77.3
A
考点4 中位数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找出中间的两个数求平均数.
知识梳理
5. 众数
一组数据中______________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出现次数最多
难点突破
例5. 某校对部分参加研学活动的中学生的年龄(单位:岁)进行统计,结果如表:
则这些学生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15,15 B.15,13 C.15,14 D.14,15
A
考点5 众数
年龄 13 14 15 16
人数 1 3 4 2
知识梳理
6. 方差
设有 n 个数据 x1,x2, ,xn,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 的差的平方分别是,,,我们用这些值的平均数,即用+来衡量这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________,记作 .
方差
知识梳理
7. 方差的意义
方差可以反映数据的波动程度,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类似于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考察总体方差的时候,如果考察的总体包含很多个体,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实际中常常会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难点突破
例6. 甲、乙两门大炮在相同条件下向同一目标各发射50发炮弹,炮弹落点情况如下表.
(1)分别计算两门大炮所发射的炮弹落点与目标距离的平均数;
考点6 方差
(2)哪门炮弹射击的稳定性好?
炮弹落点与目标的距离/m 40 30 20 10 0
甲炮发射的炮弹个数 0 1 3 7 39
乙炮发射的炮弹个数 1 3 2 3 41
难点突破
例6. 甲、乙两门大炮在相同条件下向同一目标各发射50发炮弹,炮弹落点情况如下表.
(1)分别计算两门大炮所发射的炮弹落点与目标距离的平均数;
考点6 方差
炮弹落点与目标的距离/m 40 30 20 10 0
甲炮发射的炮弹个数 0 1 3 7 39
乙炮发射的炮弹个数 1 3 2 3 41
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
甲大炮的平均数= .
乙大炮的平均数= =4m.
难点突破
∴甲大炮射击的稳定性好.
(2)哪门炮弹射击的稳定性好?
炮弹落点与目标的距离/m 40 30 20 10 0
甲炮发射的炮弹个数 0 1 3 7 39
乙炮发射的炮弹个数 1 3 2 3 41
(2)甲大炮的方差= ,
乙大炮的方差= ,
∴甲大炮的方差小于乙大炮的方差,
本课小结
数据的代表
数据的波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 数
极 差
方 差
用样本估计总体
用样本平均数估
计总体平均数
用样本方差估计
总体方差
随堂小测
1.数据10,10,10,11,12,12,15,15的众数是( )
A.10 B.11 C.12 D.3
A
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随堂小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分散或波动的程度
B.数据1,5,3,7,10的中位数是3
C.任何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都不相等
D.中位数一定是原数据中的某个数
A
随堂小测
3.已知一组数据-3,x,-2,3,1,6的中位数为1,则其方差为______.
9
∴方差= [(-3-1)2+(-2-1)2+(1-1)2+(1-1)2+(3-1)2+(6-1)2]=9.
∵数据-3,x,-2,3,1,6的中位数为1,
∴ =1,
解得x=1,
∴数据的平均数= (-3-2+1+1+3+6)=1,
随堂小测
4. 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万元)如下表:
部门 A B C D E F G
人数 1 1 2 2 2 2 5
利润/人 200 40 25 20 15 15 12
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_____万元.
30
30(万元)
随堂小测
5. 为了了解开展“孝敬父母,从家务事做起”活动的实施情况,某校抽取八年级某班50名学生,调查他们一周做家务所用时间,得到一组数据,并绘制成下表,请根据下表完成各题:
每周做家务的时间(小时) 0 1 1.5 2 2.5 3 3.5 4
人数 2 2 6 12 13 4 3
(1)填写图表格中未完成的部分;
(2)该班学生每周做家务的平均时间是__________.
2.44
(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
2.5
3
8
随堂小测
6. 车间有20名工人,某一天他们生产的零件个数统计如下表.车间20名工人某一天生产的零件个数统计表:
生产零件的个数(个) 9 10 11 12 13 15 16 19 20
工人人数(人) 1 1 6 4 2 2 2 1 1
(1)求这一天2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平均个数.
(2)为了提高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管理者准备实行“每天定额生产,超产有奖”的措施.如果你是管理者,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角度进行分析,你将如何确定这个“定额”?
随堂小测
6. 车间有20名工人,某一天他们生产的零件个数统计如下表.车间20名工人某一天生产的零件个数统计表:
生产零件的个数(个) 9 10 11 12 13 15 16 19 20
工人人数(人) 1 1 6 4 2 2 2 1 1
(1)求这一天2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平均个数.
解:(1)=(9×1+10×1+11×6+12×4+13×2+15×2+16×2
+19×1+20×1)÷20=13(个);
答:这一天2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平均个数为13个;
随堂小测
(2)为了提高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管理者准备实行“每天定额生产,超产有奖”的措施.如果你是管理者,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角度进行分析,你将如何确定这个“定额”?
解:中位数为(个),众数为11个,
当定额为13个时,有8人达标,6人获奖,不利于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当定额为12个时,有12人达标,8人获奖,不利于提高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
当定额为11个时,有18人达标,12人获奖,有利于提高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