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 (2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 (21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6 09:4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部编版 / 历史 / 七下/第三单元
新课导入
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军机处外景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3、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新课讲授
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朝初年,为强化君主集权,在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
1、军机处的设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明朝为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设锦衣卫,大大提高了皇权;实行了八股取士,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控制。
清朝建立初期,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了明朝的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保留着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1)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阅读教材,找出议政王大臣会议享受怎么样的权力?这个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一切军国大事都需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限制皇权,威胁着皇帝的统治。
(2)南书房的设立
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康熙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影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上述问题。
皇帝:康熙
设立机构:南书房
目的: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影响: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3)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期间,为了处理西北军务,削弱满洲贵族对皇权的威胁,设立了什么机构?它由那些人组成?这个机构有何地位?享有怎么样的权力?其设立有何影响?议政王大臣会议何时被撤销的?
机构:设立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组成: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地位: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权力: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执行。
影响: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撤销: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
(4)出示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①材料一反映了皇帝权力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皇帝的权力变得至高无上
②材料二是什么意思?军机大臣有实权吗?
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权力: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③军机处是谁设立的?有什么意义?
设立:雍正时期设立。
意义: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政务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文字狱
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专制政策
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 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2.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政治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加剧了社会矛盾,社会危机重重。
1、阅读教材,找出清朝中期以来,腐败现象的表现及后果。
①官场的腐败;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②军队的腐败: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八旗子弟更是百无一能,好逸恶劳。
③财政危机: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尤其是各级官吏的贪污,截留税款,大大影响了国家财政收人。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人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
后果: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2、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
原因:
①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②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成流民,以乞讨为生。
影响: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政治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加剧了社会矛盾,社会危机重重。
1、阅读教材,找出清朝中期以来,腐败现象的表现及后果。
①官场的腐败;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②军队的腐败: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八旗子弟更是百无一能,好逸恶劳。
③财政危机: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尤其是各级官吏的贪污,截留税款,大大影响了国家财政收人。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人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
后果: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闭关锁国”政策
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含义:清朝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对外贸易的政策。
强调是“严格限制”而不是“完全关闭”。
(2)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①清朝盲目自大,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产生盲目自大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稳定性、封闭性。
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受到外国侵扰。
③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出示材料: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致英国国王的信函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
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么样的思想?产生材料一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想:清朝不愿意与外国进行经济往来。
根本原因:①清朝盲目自大,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产生盲目自大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稳定性、封闭性。
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受到外国侵扰。
③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4)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具体表现:
①顺洽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②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③1757 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
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5)清朝统治者采取这种做法,大清帝国就安全了吗?
这样的安全,代价太大,不能与外界交往,中国落后于先进国家。
材料:18世纪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800年时,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
(6)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积极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导致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后小结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课后练习
1. 君臣礼仪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表现,《礼记·曲礼下》记述君主以跪拜礼对初任大夫的臣下表示敬意与拜托,汉代皇帝、大臣是坐而论道,宋代时大臣是站而议政,到了清朝时期,大臣跪受笔录。这样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2.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D.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3.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 这种专制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 )
A.东厂的设置 B.军机处的设立 C.丞相的废除 D.文字狱的兴起



板书设计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