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测试科学试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2.要使手电筒正常工作,两节干电池的正确安装是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都不正确
3.在用放大镜看报时,可以看到清晰的字,这时报纸上的字到透镜的距离
A.小于透镜的焦距 B.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C.在2倍焦距以外 D.可以是任意大小
4.为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5.如下图所示,a、b、c表示的是电流表或电压表,当K1、K2都闭合时,三个电表都能正常工作,则下列正确说法是
Aa、b、c都是电流表B.a、b、c都是电压表
C.b、c是电流表 a是电压表 D.a、b是电压表c是电流表
6.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7.小明同学在观看学校的管弦乐队排练时,听到小提琴和钢琴都发出C调的“Do”,他仍能区分开小提琴还是钢琴的琴声,这是依据
A.它们的声音的高低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
8.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0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0A,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减小到2.0V,导体中的电流变为
A.2.0A B.0.25A C.3.0A D.0.50A
9.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三盏灯并联的电路是
A B C D
10.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条形铁条a、b。如图甲,用手拿住b,a掉不下来;如图乙,用手拿住a,b会掉下来,这个现象说明
A.a、b均是磁铁 B.a是磁铁,b不是
C.b是磁铁,a不是 D.a、b均不是磁铁
11.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2.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A.近视眼;乙 B.远视眼;乙
C.近视眼;丙 D.远视眼;丙
13.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指向判断,下列四幅图中错误的是
14.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橡皮泥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橡皮泥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D.把橡皮泥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15.某同学按照下面的实物图连成电路,他所选择的电路图是下图的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栘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将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17.我们可以通过耳朵的听力确定发声物体的方位,对于用听力来确定方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通过两个耳朵才能完成 B.利用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来确定
C.耳和脑的共同作用能分辨千分之几的声音大小差异
D.声音传播的速度不相等
18.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下了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并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透镜的焦距小于20厘米
B.透镜的焦距等于20厘米
C.物距从0增至20厘米的过程中所成像为实像
D.物距从0增至20厘米的过程中所成像为虚像
19.如图,只有一处有导线断开的故障,现有电压表先后测
得a、d两点之间电压为3伏,b、d之间的电压也为3伏,
测a、c两点电压时,电压表的指针不偏转,由此可知断
开点在:
cd之间; B.ab之间;
C. bc沿线上; D.R1所在支路上
20.如图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某两点之间来回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5~1.5安,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6~3伏。则电源电压为
A.6伏 B.7.5伏 C.9伏 D.15伏
简答题(每空1分,共10分)
21. 身高1.6m的体操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离镜__ __m,所成的像是_ __立的虚像,像高___ ___m,这时运动员和他的像的距离是 m。
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 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2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0V,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0.1A和2.0V,则通过R2的电流是 A,R2两端的电压是 V,Rl的电阻是 Ω。
24.羊毛衫与尼龙织物相摩擦后,经检测羊毛衫带正电。表明羊毛和尼龙这两种质相比较, ▲ 易失去电子。(选填“羊毛”或“尼龙”)
25.镜面反射不同于漫反射,是由于反射面的结构所造成的。当反射面极为光滑时,
将发生镜面反射;当反射面粗糙不平时,则会发生 反射。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20分)
26. 检查视力时,眼睛距视力表应为5米。由于室内两端间距离只有3米,学校老师利用一块平面镜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图,则图中的数值a为 米。
27.如图甲是小亮同学测量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时连接的电路。
(1)请你在a、b导线中撤掉一根多余的导线,使电路符合实验要求。你选择撤掉的是 导线。
(2)撤掉多余的导线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乙,其读数是 A。
如图,蜡烛通过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成一清晰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选填“等于10厘米”、“大于20厘米”或“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29.挂有铁球的弹簧测力计在电磁铁的上方,如右图所示。现将开关s闭合,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小”或“变大”)。
30.某同学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实验中,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几组示数并记录,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U—I图线。则被测电阻R1的电阻值为 欧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电压表所接的量程为0—3伏特),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伏特。
31.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A端和永磁体B端的磁极极性,并标出磁感线的方向.
32.如右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33.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图中说明当 一定时,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 有关。
34.某同学研究光的折射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右表。
(1)分析实验数据得知,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折射角跟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是: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请你推测这位同学做实验时,入射光线是从 (选填“玻璃射向空气”或“空气射向玻璃”)
35.为了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小亮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元件连成电路;
电阻R/Ω 5 10 1 5
电流I/A 1.2l 0.60 0.39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改变 ,记下对应的电流值.
(3)如果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
36. 如图,在一根横跨河流两岸的硬塑料管内穿有三根完全相同的电线。为了辨别哪两个线头为同一根导线的两端,可以用图示的测通器来测试,其操作过程如下:
⑴连接A和B,将测通器的m连接在D上。当n连接F时小灯泡发光,连接E时小灯泡不发光。由此可以确定 为同一导线的两端(填字母,下同)。
⑵为了弄清另两根导线的两端,可连接A和C,测通器的一端必须与 相连时,另一端只需接触一根导线就能将两根导线辨别开。
分析计算题(第37题4分,第38题6分,共10分)
37.如图所示,已知电阻R2=12Ω,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1A,电流表A的示数为I=1.5A,求:(1)电源电压U;(2)求R1阻值。
38.如图是一个尚未连接完成的电路,已知R1为5欧,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
若在CD之间连上导线,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4安,
求R2的阻值。
为使电流表的示数变成1.8安,应在哪些接线柱之间连上导线?
(不能去掉原图上已连接的导线,只能选ABCD四个接线柱)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测试科学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B D B D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D D B D A A B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10分)
21. 3 、 正 、 1.6 、 6 22. 次
23. 0.1 、 1 、 20 24. 羊毛 25. 漫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20分)
26. 2 27. b 、 0.34
28. 实像 、 大于20厘米 29. 变大
30. 8 、 1.6
31. 32.
四、实验探究题
33. 电流 、 线圈匝数 34. 大于 、 玻璃射向空气
35.(2) 电阻 、 R两端的电压(或其他合理答案)
(3)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6.(1) CE
(2) E
五、分析计算题(第37题4分,第38题6分,共10分)
37.(1)I2 = 0.5A (1分)
U = 6V(1分)
(2)R1 =6Ω(2分)
38.(1)U1 = 2V(1分)
U2 = 4V(1分)
R2 =10Ω(2分)
(2)AC (1分) BD(1分)
次数 入射角 折射角
1 10 15.1
2 20 30.9
3 30 48.6
4 40 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