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级下学期科学1.1白天与黑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级下学期科学1.1白天与黑夜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06 11: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天与黑夜
【课标要求】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 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学习目标】
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做出猜想。
了解历史上人们对昼夜的认识。
通过操作,观察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成因实验,交流归
纳出昼夜交替的原因。提升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4、再次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变化情况。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做出猜想。(检测目标1)
任务二:探究活动(一):人们对昼夜的认识。
探究活动(二):通过操作,观察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成因实验,交流归纳出昼夜交替的原因。提升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检测目标2,3)
任务三:再次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变化情况。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检测目标4)
【资源与建议】
1、本课是属于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白天与黑夜。属于13.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 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想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需要课前对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观察,并准备手电筒、地球仪等。搜集历史上人们对于昼夜现象的认识。以及宇航员在太空观望地球的视频。
2、学习过程:首先对昼夜现象做出猜想,,接着通过操作,观察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成因实验,并了解历史上人们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再次,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变化情况。
3、教学重点:知道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教学难点: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探究
观察一周的日出、日落时间并查阅关于探究昼夜成因历程的资料
《白天和黑夜》课前预习单 月 日,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月 日,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月 日,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月 日,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月 日,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月 日,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月 日,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我搜集到的昼夜成因历程的资料:
任务一: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做出猜想。(检测目标1)
一、情境聚焦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请大家欣赏,然后说说这两张照片的不同。(出示课件:白天鸟巢图 夜晚鸟巢图)
2.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你发现这两张照片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这两张照片最大的不同是时间的不同,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3.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正像同学们看到的这样,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整个大地,万物都清楚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而当傍晚太阳渐渐西沉,夜幕悄悄降临时,我们又陷入了黑夜,如此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交替过程我们称为昼夜交替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板书课题(14.白天与黑夜)
3.关于白天和黑夜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交流预设:白天与黑夜是怎样形成的?白天与黑夜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昼夜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汇报交流:和地球有关;和太阳有关
评价标准:1.能大胆猜想昼夜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2.发言时声音洪亮
3.阐述自己的猜想是有理有据。
任务二:探究活动(一):人们对昼夜的认识。(检测目标2)
探究活动(一):人们对昼夜的认识。
1、交流分析历史上人们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以故事的形式解说古人对昼夜变化原因的认识过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了解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师生通过研讨、交流,找出“地心说”解释昼夜成因的缺陷。
对于哥白尼的日心说谈谈自己的观点。
播放宇航员在太空观望地球的视频。
天文学家通过对星星的测定,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的事实。乘坐在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在太空中回首观望地球是,可以亲眼目睹到地球在空中不停地旋转着。
2.地球的自转
师:地球自转形成的白天与黑夜交替出现的现象,我们平时感觉到地球自转了吗?教师演示傅科摆的运动来验证地球的自转。
从以上人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索历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科学家对于探索宇宙的奥秘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同事也感受到科学家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尊重证据的科学精神)
3.自转的方向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是有方向的,那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呢?
教师出示视频,运动中的火车。
交流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地球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评价标准:1.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能谈谈自己的见解。
2. 能根据“傅科摆的运动”,理解地球是自转的。
3.根据物体的相对运动,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
任务二:探究活动(二):昼夜交替的原因。(检测目标3)
二、方案探究
1.确立研究方案。
讨论交流,研究模拟昼夜成因材料和方案
用手电筒当作太阳,也可以用灯泡当作太阳,用地球仪当作地球……
2.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小组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事项:
(1)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适当,以电筒光圈照到地球仪的一半为宜。
(2)调节好“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后,实验过程中,不要去移动。
(3)转动地球仪时,自西向东,方向不能转错。
(4)实验过程中,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5)小组中成员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项实验。
小组合作探究
模拟实验记录单
1,实验过程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
3.全班汇报交流
(1)小组代表边模拟边汇报:用手电筒一直照着地球仪,然后将地球仪自西向东转,然后选择一个观察点作为实验点 ,观察各个国家的受光状况……(其它小组成员补充,教师适时评价)
(2)地球上某一点从明亮部分转入黑暗部分的交界处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由?由黑暗部分转入明亮部分的交界线是什么时候?正对太阳光的地方是什么时候?
师小结: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
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传,昼夜就不断地交替。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是24小时。
评价标准:1.分工明确、人人参与
2.实验过程中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并认真观察并记录
任务三:再次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变化情况。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检测目标4)
(一)探究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变化情况
1.当我们处于中午12点是,地球上的哪些地区是黑夜?两人
一组从地球仪中找出。
2.当中国是白天时,哪些国家是夜晚?当中国是夜晚时,哪些国家是白天?
3.我们这里是中午是,东面的国家是什么时候?西面的国家是什么时候?
(二)了解区时知识
1.师课件播放飞行员“威利·博斯特和哈罗德·格蒂”快速环球飞过时区的故事。
2.游戏看日出
科学家把地球自转一周定为24小时。根据这一点,科学家在地球仪上标出24条竖线,(观察地球仪)大家看它们把地球仪分成了24等份,那么地球转动一等份需要多少小时?(1小时)
创设情境:小明住在秦皇岛,小强家住乌鲁木齐。一天两人在电话里争论,都说自己先看到日出。请问他们谁说得对?
假如在秦皇岛的小明是5:00看到日出,那么乌鲁木齐的小强几点钟看到日出,为什么?
学生观察地球上的经线回答。
三、总结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师这一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的科学研究还没有结束,课下请同学们根据日出、日落时间的观察,把表示黑夜的方格涂黑。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检测与作业】
填空。
(1)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 )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这就是“地心说”。
(2)波兰科学家( )提出了“日心说”。
(3)地球( )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 ),它自转一周大约是( )小时。昼夜更替变化的原因是( )。
2.选择题。
根据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都随时间( )移动的现象,可以知道地球运动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板书设计】
14.白天与黑夜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昼夜更替
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