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概述
本节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是: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计划免疫和艾滋病。其中人体的三道防线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本节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所以安排了形象生动的卡通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形象化,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会描述免疫的概念,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会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免疫的含义及功能。
教学难点: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七年级下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已经结合人体生理的内容学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但不系统和全面;学习免疫的知识必须以七年级下册人体结构、生理及上节课传染病等知识为基础,学习本节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八年级学生仍然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学生不易理解本节内容,多次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运用生动、风趣、活泼的语言感染学生。充分解读课本上卡通插图的含义。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一些器官结构的形状、位置和功能。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难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以形象的动画设计和卡通图片,配合教师生动的比喻、举例,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新知学习一.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课堂小结 展示引出展示问展示教具展示联系生活演示教具总结问展示展示总结提问展示阅读放映 一张纸币上的细菌数量;一立方米空气中病原体的数量为什么我们没有患病?免疫系统就像一支“军队”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支军队。漫画“无处不在的病原体”病原体已经觊觎人体很久了,它们能否一举成功呢?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身体的“免疫大军”又如何与它们战斗?病原体落在人体的皮肤上,它们能够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内吗?引导学生阅读书本资料分析,讨论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功能?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病原体入侵皮肤的动画烧伤病人为什么要涂上消毒药水,用无菌绑带包扎?病原体哪肯“罢休”,它们找到了鼻孔,试图“穿孔而入”,它们能随心所欲吗?展示鼻毛、呼吸道上的纤毛和粘液的图片。接着展示教材图8-6,提问:呼吸道黏膜上纤毛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一群“幸运”的病原微生物穿越了第一道防线,到达人体的毛细血管。它们又会遇到什么麻烦呢?同时展示漫画。血液图片,请学生回忆白细胞的作用。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图片,小结:吞噬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展示伤口化脓的图片。提问:身体受外伤,如果伤口较深,常会化脓。这是怎么回事呢?展示动画。举例:唾液、乳汁、泪液都含有溶菌酶。展示教材图8-7和图8-8,引导学生总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病原微生物在穿越第二道防线时“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可是它们中的一小支精锐部队逃过了前两道防线,到达人体细胞并攻击细胞。免疫系统是否束手无策了?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回答下列问题。1、谁负责制造抗体?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淋巴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制造抗体?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清除抗原的视频。引导学生尝试解释流感病人是如何痊愈的。 通过表格对比第一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的不同,引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 出示练习题进行巩固。 体会病原体无处不在认识到免疫系统在保卫身体健康功不可没聆听,观察漫画,积极思考总结皮肤的功能:阻挡和杀死病原体思考,回答:因为烧伤病人的皮肤受损,失去免疫功能。回顾旧知,思考得出:呼吸道上的粘液可以黏住病原微生物,纤毛不断摆动,可清除病原微生物。归纳并做笔记听讲、观察、思考。回忆血液的相关知识观察图片,对吞噬细胞有直观认识。应用知识联系生活,认识到脓是吞噬细胞与病原体战斗后双方的“尸体”。总结归纳,并作记录思考得出:免疫系统还有第三道防线阅读书本得出答案:抗体由淋巴细胞制造;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淋巴细胞在受到病原体刺激时会制造抗体。观看动画,并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痊愈过程。思考填写表格,说出两种免疫的区别。尝试总结思考做题 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及时了解及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即使整理归纳随着教学主线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设计问题,作为阶段学习的反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随主线,挖掘深度知识。引导学生与教材对话。问题的设置,有效地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