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Ⅲ湘教版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时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5-08 18:1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4题。
评价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满足程度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源利用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
3.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4.该地区可能是 (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解析: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从土壤养分满足率来看,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从资源利用率可知,该地最适合农作物A的种植。综合分析四地区的特征可知该地为松嫩平原。
答案:1.B 2.C 3.A 4.C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完成5~6题。
5.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带为 (  )
A.乳蓄带、玉米带 B.小麦带、玉米带
C.小麦带、棉花带 D.混合农业带、棉花带
6.美国西南部成为全国水果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
①地处亚热带,热量较充足 ②濒临海洋,全年降水丰富③光照充足,尤其是夏季,高温干燥,多晴天 ④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5题,把田纳西河流域图和美国农业带分布图相叠加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6题,美国西南部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带”为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热量条件好,而且夏季干燥,多晴天,光照条件也十分优越,因此①③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5.D 6.A
读下图,完成7~8题。
7.A区域农作物播种时间大约在 (  )
A.3、4月 B.7、8月
C.12、1月 D.9、10月
8.B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玉米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的小麦带、玉米带的分布以及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为小麦带、乳畜带,(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区)以南为玉米带。由于中部和北部气候上有差异,中部生长期较长,北部生长期较短,所以中部种植冬小麦,北部种植春小麦。春小麦的播种时间宜在春季。
答案:7.A 8.D
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属于不同的农业区
B.⑥⑦⑧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
C.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
D.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10.关于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B.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土壤盐碱化严重
C.⑥地水土流失严重,⑦地石漠化严重
D.⑧地酸雨危害严重,⑨地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解析:第9题,①②为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③为东北地区,④为黄土高原地区,⑤为黄淮海平原区,⑥为青藏高寒牧业区,⑦为西南地区,⑧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⑨为华南地区。①②属同一农业区;⑦⑧为我国重要茶叶产区;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农业);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10题,①②地因过垦过牧,土地荒漠化严重;③地因降水集中,开垦后的黑土地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旱涝、风沙、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⑥地生态环境脆弱;⑦地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地表水渗漏严重,是我国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⑧地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酸雨危害严重;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而不发生在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⑨地区。
答案:9.D 10.B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信息说明该区 (  )
A.水资源短缺 B.农业粗放经营
C.劳动力数量少 D.水土流失严重
12.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
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
D.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解析:从图中各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某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该区域发展农业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答案:11.A 12.D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1:2012年2月9日,《农民日报》报道,2011年海南农业生产获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农业完成增加值6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成绩斐然。
材料2:海南岛热带高效农业分布图。
(1)我国海南从温度带划分看属于________,其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季节。由材料2中可看出其杂粮林业区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海南发展热带农业的主要资源优势是什么?(5分)
(3)海南的冬季瓜菜生产形势对我国蔬菜价格的稳定影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4)在我国公布的《十二五热作产业规划》中,海南是我国的重要热作产业基地,下列属于热作产业作物的是(2分) (  )
①西瓜 ②菠萝 ③茶叶 ④天然橡胶 ⑤水稻
⑥荔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5)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有(2分) (  )
①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②加快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开发 ③保护森林,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④大力发展夏季瓜果蔬菜生产,成为我国夏季果蔬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海南地处我国热带地区,热带气候资源的优势突出,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分析时应结合海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特征、生物、土壤等条件,分析其农业发展的优势,及热带高效农业建设的发展策略。
答案:(1)热带 夏秋 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2)地处热带,光热水充足,气候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较为充足,生物资源丰富。
(3)海南因地处热带,热量充足,是我国冬季瓜菜的主要供应基地。
(4)D (5)A
14.(2012·广州六中测试)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2分)
材料1:图甲是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2:图乙是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8分)
(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2分)
(4)请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4分)
解析:第(1)题,从图甲中两图比较可以看出,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展最大;小麦种植面积缩小最多;小麦分布向北移,玉米向北移,水稻向东部、南部扩展。第(2)题,A地为三江平原,其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可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机械化等方面分析。第(3)题,黑龙江省纬度高,热量不足,制约水稻生产。第(4)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积温明显增多,热量条件明显改善。
答案:(1)水稻 小麦 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玉米逐步向北部迁移;水稻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丰富。 (3)热量 (4)积温明显增多,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