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 1.2.2 五线谱识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 1.2.2 五线谱识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6-06 09:3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线谱识读(一)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五线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包括认识五线谱的结构,学会识谱;掌握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以及他们的实际应用;掌握必要的变音记号。
教学要点:
1、认识五线谱的结构
2、学会识谱
3、高音谱号
4、低音谱号
5、变音记号
教学难点:
1、五线谱线、间关系。
2、低音谱号育高音谱号的关系
3、各个谱号记谱区的区别
4、各谱号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五线谱是以五条线的线与间作为基本单位;各种不同的音符以及它们的时值结合各种不同的节拍形成了五线谱的组织形式。那你们知道怎么把五线谱所记载下来的音乐准确无误的表现出来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认识五线谱。
第一节、认识五线谱
一、(1)五线谱上的线从下往上依次可分为五条线
(2)从下往上又依次可分为四个间 二、加线与加间 由于记谱需要,经常在乐谱上或下出现加线现象,于是又分别形成了下加线,下加间;上加线,上加间。如图: 加线、加间应注意: 1、加线的长度以记写一个音符为准,不能连用。 2、加线之间应保持一间的距离,不要过密或过宽。 3、加线不能省略。 4、记在上、下加间的音,不应在音符上、下加线。 5、加线一般不超过五条,过多加线则用移动八度记号。
学生练习:
1、在五线谱上标记出线与间的名称。
2、写出五线谱的上加线与下加线。
第二节、认识谱号
一、高音谱号 高音谱号,又叫“G”谱号,是由拉丁字母“G”的花体字演变而来。用它来记写的谱表,叫高音谱表 高音谱号的写法是:从第二线向左上起笔,像上图一样,一气画下就好了。 高音谱号具有实际意义的记谱应该是从五线谱的下加一线开始,即人们非常熟悉的中央“C”(中央C之下的音有时也用高音谱号去记谱,但由于它与低音谱号的记谱相重复,故不典型,也相对少见)。
二、低音谱号 低音谱号,表示五线谱四线为f,亦被称为F谱号,谱号亦为英文花体“f”。 低音谱号的写法:要从第四线上画起。先画一个小小的圆点,然后紧贴第五线,顺时针画半个圆,穿过第四线向左一撇,直到第二线止住。再在第三间和第四间里各点一个小小的圆点。如左下图 低音谱号的记谱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从五线谱的上加一线开始向下记谱。(而再往上则由于同高音谱号相重复而不典型,且无太多的实际意义)这个音就是中央C。
了解两种谱号以后我们便不难发现,高、低音谱号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对接关系,即:在有实际意义的记谱上,高音谱号上的最低的音就是低音谱号上最高的音。
第三节、变音记号
一、变音记号 使音在原有基础上产生音高变化的记号。
二、变音记号的种类 通常情况下,变音记号有以下五种:
(1)#:升记号表示音在原有基础上向上升高一个半音。
(2)b:降记号表示音在原有基础上向下降低一个半音。
(3)×:重升记号,表示音在原有的基础上向上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4) b b:重降记号,表示音在原有基础上向下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5)还原记号,表示音在已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下重新还原。
三、变音记号的位置
在五线谱中,变音记号记在音符的正左方,在简谱中,记在音符、音名的左上方。
四、变音记号产生的音级 应当引起注意,许多音虽然原来是基本(自然)音级,如钢琴上的许多白键上的音,但有时当作变化音级来解释。如C音被当作“#B”音实际上是原自然音级“C”,但当作“#B”时则作为变化音级;又如“xG”音原本是自然音级A,属钢琴白键的音,但当作“xG”解释时它就成了变化音级。
学生练习:
1、请将下列高音谱号上的音移成低音谱号(一个八度);
2、将下列低音谱号上的音移成同音。
课堂总结:
五线谱知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是音乐学习的最基本、最必须掌握的音乐知识,因此,在本次课程中知识点较多,希望同学们认识并熟记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及变音记号的特点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