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出示)听:叮铃铃、叮铃铃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引读:三月桃花水)看:那明镜般透彻的,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引读:三月桃花水)
2.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潺潺的春水也唱着歌儿向我们跑来了,它滋润了大地,它催生了万物。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去感受着迷人的《三月桃花水》吧!
4.(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题。
5.作者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提出自学要求。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
预设: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3.全班同学学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本单元同学们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来想象画面,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学习方法,今天我们要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出示:1.找到关键句子读一读
2.把有关词语划一划
3.想象画面说一说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第一二自然段
预设:是疑问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预设:我觉得三月桃花水很美。课文中写道“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这是一幅多美的景色啊!)(板书:美)
2.“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朝霞”“酒窝”(比喻)。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课件演示)小组合作学习建议:①小声地自由读课文;②勾画出课文中描写的声音;③展开想象,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想想听到了什么;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学3—6自然段: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预设:(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能弹奏出各种动听的声音。)(板书:春天的竖琴)
(2)我听到了有节奏的鼓点声、忽大忽小的水波声、纤细的低语、清脆的丁冬声、急促的水浪声
2.多么美妙的声音哪!高低不同、长短不一、忽快忽慢,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是一支非常动听的音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朗读声中去聆听这些悦耳的音符。(板书:美美地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听了孩子们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小溪边,满眼是清澈的春水,耳畔是动听的水声在回荡,让人久久不愿离开。
(三)三月桃花水是一首动听的歌,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能映照出春天的美景。(板书:春天的明镜)
(1)在这面镜子里,你都看到些什么?请孩子们用我们刚才学习三、四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
(2)(课件演示)小组合作学习建议:①小声地自由读课文;②勾画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小组交流;③展开想象,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讲给小组的同学听;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参与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并发表意见的好习惯。)
3.全班交流。
①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②在春天的明镜里,我们看到了燕子、垂柳、姑娘、袅袅炊烟……
③我们好像听到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快来呀!快来呀!春天多美啊!”我们仿佛看见河边的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
④我们想把我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小组有感情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4.水清如明镜,透过它,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飞燕垂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一幅多美的风景画啊!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金兰水中的美景吧!(齐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5.教师提问: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预设: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
预设: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修辞手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四)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节。
1.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预设:课文最后一段直接抒情, “啊,沉醉”表达了对三月桃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预设:“草如茵”“柳如眉”,两个比喻句,表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好,令人心醉。
2.交流。
四、拓展巩固
1.听录音,想像画面,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我好像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戏,河面上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快乐地游来游去……)果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2)(我看到了天空中飘落的蒙蒙细雨,细细的,轻轻的,斜斜地直入水中。)真是春雨贵如油啊!
(3)(我仿佛看到了在树叶上滚动的小露珠。……)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4)(我仿佛看到了在草坪上奔跑嬉戏的小朋友们,天空中是各式各样的翩翩起舞的风筝……
2.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某一个季节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
五、作业布置
模仿某一个季节的自然景观。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读
勾词 春天的竖琴声音
想像 美春天的明镜 景象
美美地读 如茵如没 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