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04 光的传播、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诸暨期中)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
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
2.(2022七下·诸暨期中)如图所示,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B.实验中同时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
C.实验中可以用白墙代替纸板
D.斜放的镜子相当于三棱镜
3.(2022七下·诸暨期中)在暗室中,如果将一束红光和一束绿光分别射向同一株绿色植物的不同部位,则植物在被照射处所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
A.红色和绿色 B.黑色和红色 C.黑色和绿色 D.黑色和黑色
4.(2022七下·嵊州期中)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光”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光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色光进入人的眼睛
D.黑字很明显,是因为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5.(2022七下·鄞州期中)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6.(2022七下·鄞州期中)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②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
7.(2022七下·鄞州期中)在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8.(2022七下·鄞州期中)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黄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是( )
A.全身呈红色 B.上衣呈红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黄色
9.(2022七下·义乌期中)奥运五环颜色从左到右依次如图所示,分别代表欧洲(蓝)、亚洲(黄)、非洲(黑)、澳洲(绿)、美洲(红)。若想呈现亚洲环,则可以照射光的颜色是( )
A.白光 B.红光 C.绿光 D.蓝光
10.(2022七下·东阳期中)小光穿了一件白衬衫,一条蓝裤子和一双黑皮鞋,走进一间只亮着红灯的房子里,别人看到他的衣服颜色是( )
A.白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B.红衬衫、黄裤子和黑皮鞋
C.红衬衫、黑裤子和黑皮鞋 D.白衬衫、红裤子和红皮鞋
二、填空题
11.(2022·永康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12.(2022七下·永康期中)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一位猎人晚上使用红色探照灯打猎时,看到一只兔子(若兔子原本的毛是白色的),则猎人看到的兔子的毛是 色的。
13.(2022七下·瓯海期中)2022年9月我国将举行第:19届亚运会,温州龙舟基地既是亚运会龙舟赛事举办地,也是龙舟主题公园。
(1)如图是现场图片,建筑物“龙楼”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是光的 现象。
(2)“龙楼”对面是一 片大草地,烈日下,树影斑驳,小科发现很多呈圆形的“小光斑”(如图所示),实际上这些圆形“光斑”是太阳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14.(2022七下·余姚期中)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师生进校门戴口罩、测体温;老师出示甬行码,学生出示甬行证(如图所示);放学后学校对教室进行消毒等。
(1)师生进校门要经过一个测温棚,当人到达测温区时,测温棚内的测温仪会接收到人体发出的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从而测量出人的体温。
(2)老师出示手机上的甬行码,甬行码 (填“是”或“不是”)光源。学生出示纸质的甬行证,我们能看到绿色的“甬行证”三个字是因为它们 (填“反射”或“吸收”)绿光。
(3)放学后教室消毒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照射消毒灯和喷洒消毒液。喷洒消毒液前,要先进行稀释。现要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消毒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消毒液 g。
15.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园艺家为何失败?
一个爱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欢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 决定。
(2)红花会反射 颜色的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为什么看到叶子是绿色的?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七下·诸暨期中)为研究小孔成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科在硬纸板上挖了不同大小与形状的小孔,进行实验,其结果记录如下:
分析表中数据,请回答: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
(2)当小孔的形状、大小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填“越大”或“越小”),
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同学小明受到启发,改用形状为“☆”小孔进行实验,当“☆”外径为10毫米,小孔距离地面160厘米时,地面光斑的形状为 (填序号)。
A.☆ B.○ C.△ D.□
17.(2022七下·北仑期中)小科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心位置打了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将罐的顶部有拉环的这一个圆面剪去,用硬纸板制作了一个直径略小于易拉罐的圆筒,使易拉罐恰好能套在它的外面在圆筒的一端包上如图乙的半透明的方格纸(格子与LED发光单元等大)并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
像距s/cm 4.0 6.0 8.0
像的高度h/cm 2.0 3.0 4.0
(1)小科应该将半透明的方格纸包在圆筒的 端(选填“A”或“B”),采用了半透明并带有方格的纸来做光屏的优点是 。
(2)小科将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变光屏的位置,记录下像距和像的高度如右表所示,则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得到的结论是 。
(3)相比较于烛焰,小科选用“F”形光源的好处是 。
A led发光体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显;
B选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
C选用“H”形光源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
四、解答题
18.(2022七下·长兴月考)“冬季两项”是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正式项目之一,是由越野滑雪和射击两种特点不同的竞赛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运动。运动员在滑雪的时候,需要佩戴护目镜,以防患上雪盲症,雪盲症也叫紫外线眼炎,是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的眼部伤害。运动员在滑雪时,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则是造成雪盲症的罪魁祸首。
(1)紫外线属于 (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为什么说“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答 。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 原理。
(4)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中,还设有“视障组”,视障运动员射击时依靠耳朵“瞄准”,因为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电子步枪,装配有声瞄准系统,运动员佩戴耳机,收听电子靶位的提示音,越瞄准靶心声音越尖锐,运动员根据声音变化判断什么时候击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障运动员是根据声音的响度选择击发时间
B.视障运动员射击时,观众应该给他们鼓掌加油
C.“尖锐的提示音”这种感觉在运动员的耳蜗中形成
D.视障运动员应该在音调最高时击发
19.(2021七下·拱墅期中)你知道如图这种高效的复习整理方法吗?白色的试卷上用黑色的油墨印着试题,你可以用红笔在横线处填写答案,然后找一块同样是红色的透明塑料片遮盖,之后你就只能看到题目,答案好像瞬间“消失”一样。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奥秘。
20.材料一:大家都见过水波,其实光也是一种波。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的距离称为波的波长,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如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
材料二:实验表明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大气散射,即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光近。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汽车的雾灯为什么是黄色的,你认为养路工人的服装用什么颜色较好?
五、综合说理题
21.(2021九上·龙湾期中)车道是与公路主干道相连的一条距离很短的分岔专用车道,供速度失控车辆安全减速。一般设置在长陡坡下坡的拐弯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如图一二)。这种车道很特别一般长度在50-100米,有一定的坡度,路面上铺着疏松的石子、沙土层,两侧及顶部用废旧轮胎或防撞桶围起来(如图三、四)。避险车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汽车刹车失灵时的安全隐患,请你谈谈避险车道设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并作简要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紫外线、红外线;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分析;
(2)根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判断;
(3)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应用判断;
(4)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分析。
【解答】A.光与镜面成 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镜为60°,故A错误;
B.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故B错误;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故C正确;
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水中筷子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于是我们看到水中部分的虚像会比实际位置偏上,即水中的部分向上偏折,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镜子和它前面的水相当于一个三棱镜,此时光穿过这个“三棱镜”时发生色散现象,则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这证明了太阳光为复色光,故A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光从空气射入水里发生折射,然后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故B正确不合题意;
纸板的作用是借助漫反射,让我们看到彩色光带,因此白墙可以代替纸板,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解答】绿色植物只能发散绿光,则红光照射时被吸收,呈现黑色;绿光照射时被反射,呈现绿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从“光”的角度看,白纸能够反射所有色光进入眼睛,而黑字吸收所有色光,即不反射光,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原来的清水密度均匀,激光在其中沿直线传播。倒入海波溶液后,开始时溶液密度不均匀,此时光沿曲线传播。搅拌后,海波溶液变得密度均匀,此时光又再次沿直线传播,那么得到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故选D。
7.【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判断。
【解答】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共七种颜色的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生活中的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则红光照在白色上衣上显红色。黄色物体只能反射黄光,即红光照在黄色裙子上显黑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亚洲环呈现五种颜色。要想全部看到五个环,则所照射的光能够被这五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因为只有白光能够被所有颜色的物体反射,所以照射光的颜色为白光。
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红灯发出红光,白衬衫能够反射红光,因此呈现红色;蓝裤子只能反射蓝光,而吸收红光,因此呈现黑色;黑色皮鞋吸收红光,因此呈现黑色。
故选C。
11.【答案】(1)漫反射
(2)直线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1)平行光线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就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就是漫反射;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反射板表面比较粗糙,则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漫反射;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2.【答案】色散;红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色散现象解答;
(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解答】(1)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兔子的白毛可以反射红光,即红光探照灯找到兔子身上,显示毛为红色。
13.【答案】(1)反射
(2)实像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答;
(2)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和成因分析解答。
【解答】(1)倒影其实就是物体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2)实际上这些圆形“光斑”是阳光通过树叶缝隙时发生的小孔成像现象,成的是太阳的1实像。
14.【答案】(1)红外线
(2)是;反射
(3)25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源;紫外线、红外线;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解答;
(2)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当人到达测温区时,测温棚内的测温仪会接收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从而测量出人的体温。
(2)通行码自己不能发光,它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线,不属于光源。通行证为不透明体,我们能看到绿色的“甬行证”三个字是因为它们反射绿光。
(3)设需要20%的消毒液质量为x,
1000g×0.5%=20%x;
解得:x=25g。
15.【答案】(1)它反射的色光
(2)红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根据“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分析解答;
(2)根据(1)中的结论解答;
(3)根据白光为复色光和不透明体的颜色的知识解答。
【解答】(1)根据“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可知,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根据“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可知,红花会反射红颜色的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叶子是绿色的原因: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16.【答案】(1)直线
(2)越大
(3)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解答;
(2)根据“△和□”两组数据分析;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根据表格可知,当小孔外径为10毫米,形状为△和□时,如果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0厘米时,都不能成太阳的像。只有距离达到160厘米时,全部成太阳的像,那么得到结论:小孔的形状、大小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越大,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根据表格可知,当小孔的外径为10mm时,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为160cm时,无论小孔的形状如何,都能正常成像,即地面光斑的形状为太阳的形状○,故选B。
17.【答案】(1)A;便于比较像和光源的大小关系
(2)当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时,像的高度与像距成正比(合理即可)
(3)A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方格纸相当于光屏,圆筒的哪端插入易拉罐,则方格纸就要包在哪一端。方格纸上的格子相当于刻度尺,可以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2)将每组中像的高度与像距计算比值,根据比值的大小关系的得出结论;
(3)将这个光源和蜡烛火焰对比,寻找二者的不同点即可。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圆筒的A端要插入易拉罐,则半透明的方格纸要包在圆筒的A端。采用了半透明并带有方格的纸来做光屏的优点是:便于比较像和光源的大小关系。
(2)将每组数据中的像高与像距作比,比值都是0.5,则得到结论:当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时,像的高度与像距成正比。
(3) A.led发光体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显,故A正确;
B.选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故B正确;
C.选用“H”形光源是对称的,无法研究像的“倒立”特点,故C错误。
故选AB。
18.【答案】(1)不可见光
(2)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D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根据紫外线的定义解答;
(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3)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4)①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②根据噪声对人的影响判断;
③根据听觉的形成判断;
④根据音调和对准靶心的关系解答。
【解答】(1)在紫光之外,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即紫外线,因此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2)“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的解释: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原理。
(4)A.运动员根据声音的尖锐程度确定击发时间,也就是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观众鼓掌会干扰运动员对声音的判断,故B错误;
C.“尖锐的提示音”是在听觉神经中形成,故C错误;
D.音调最高时,声音最尖锐,此时对靶心的瞄准程度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试卷底板为白色,可反射所有色光;题目为黑色,不反射任何色光;答案为红色,可反射红光。当在白光下用红色的透明塑料片遮挡后,只能透过红光。故黑色的题目不反射 任何光,透过塑料片后仍旧为黑色;白色的底板反射的红光透过塑料片后变成红色;答案反射的红光透过塑料片后也保持红色,故红色的答案被红色的试卷底板“隐藏”。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①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②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体可以透过所有色光,据此分析解答。
20.【答案】(1)太阳光中的蓝色光波长短,易被大气散射,故天空是蓝色的。
(2)雾天开雾灯才会比较安全,因为雾灯的光传播得远,即不易被散射的光才能作为雾灯的光,红、绿、黄三色都较理想,但红、绿已用于交通信号灯,故雾灯选用黄色,养路工人应穿橙色的服装好,在车灯照射下,橙色光不易散射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根据“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大气散射”的知识解答;
(2)根据“波长较短的光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光近”分析即可。
【解答】(1)天空为是蓝色的原因:太阳光中的蓝色光波长短,易被大气散射,故天空是蓝色的。
(2)汽车的雾灯是黄色的原因:天开雾灯才会比较安全,因为雾灯的光传播得远,即不易被散射的光才能作为雾灯的光,红、绿、黄三色都较理想,但红、绿已用于交通信号灯,故雾灯选用黄色,
养路工人应穿橙色的服装好,在车灯照射下,橙色光不易散射,传播距离远。
21.【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动能转化为势能
增大摩擦力使车减速
废旧轮胎和防撞桶起到缓冲作用/动能转化为内能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①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②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③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④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性势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分岔专用车道设置在下坡的拐弯处,可以保证不被阻挡,而直接被看到。当车辆上坡时,它的动能会不断转换为重力势能,从而使车速减小;坡面上的石子、砂土层,使表面变得非常粗糙,从而增大摩擦力而减小车速。即使车辆到达坡顶时仍然没有停下来,但是它们会撞在废旧轮胎和防撞桶上起到减速和缓冲作用,从而将动能转换为内能,最终使车辆停下来。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04 光的传播、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诸暨期中)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
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紫外线、红外线;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分析;
(2)根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判断;
(3)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应用判断;
(4)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分析。
【解答】A.光与镜面成 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镜为60°,故A错误;
B.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故B错误;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故C正确;
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水中筷子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于是我们看到水中部分的虚像会比实际位置偏上,即水中的部分向上偏折,故D错误。
故选C。
2.(2022七下·诸暨期中)如图所示,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B.实验中同时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
C.实验中可以用白墙代替纸板
D.斜放的镜子相当于三棱镜
【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镜子和它前面的水相当于一个三棱镜,此时光穿过这个“三棱镜”时发生色散现象,则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这证明了太阳光为复色光,故A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光从空气射入水里发生折射,然后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故B正确不合题意;
纸板的作用是借助漫反射,让我们看到彩色光带,因此白墙可以代替纸板,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3.(2022七下·诸暨期中)在暗室中,如果将一束红光和一束绿光分别射向同一株绿色植物的不同部位,则植物在被照射处所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
A.红色和绿色 B.黑色和红色 C.黑色和绿色 D.黑色和黑色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解答】绿色植物只能发散绿光,则红光照射时被吸收,呈现黑色;绿光照射时被反射,呈现绿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2022七下·嵊州期中)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光”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光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色光进入人的眼睛
D.黑字很明显,是因为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从“光”的角度看,白纸能够反射所有色光进入眼睛,而黑字吸收所有色光,即不反射光,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2022七下·鄞州期中)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6.(2022七下·鄞州期中)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②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原来的清水密度均匀,激光在其中沿直线传播。倒入海波溶液后,开始时溶液密度不均匀,此时光沿曲线传播。搅拌后,海波溶液变得密度均匀,此时光又再次沿直线传播,那么得到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故选D。
7.(2022七下·鄞州期中)在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判断。
【解答】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共七种颜色的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生活中的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2022七下·鄞州期中)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黄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是( )
A.全身呈红色 B.上衣呈红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黄色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则红光照在白色上衣上显红色。黄色物体只能反射黄光,即红光照在黄色裙子上显黑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2022七下·义乌期中)奥运五环颜色从左到右依次如图所示,分别代表欧洲(蓝)、亚洲(黄)、非洲(黑)、澳洲(绿)、美洲(红)。若想呈现亚洲环,则可以照射光的颜色是( )
A.白光 B.红光 C.绿光 D.蓝光
【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亚洲环呈现五种颜色。要想全部看到五个环,则所照射的光能够被这五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因为只有白光能够被所有颜色的物体反射,所以照射光的颜色为白光。
故选A。
10.(2022七下·东阳期中)小光穿了一件白衬衫,一条蓝裤子和一双黑皮鞋,走进一间只亮着红灯的房子里,别人看到他的衣服颜色是( )
A.白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B.红衬衫、黄裤子和黑皮鞋
C.红衬衫、黑裤子和黑皮鞋 D.白衬衫、红裤子和红皮鞋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红灯发出红光,白衬衫能够反射红光,因此呈现红色;蓝裤子只能反射蓝光,而吸收红光,因此呈现黑色;黑色皮鞋吸收红光,因此呈现黑色。
故选C。
二、填空题
11.(2022·永康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答案】(1)漫反射
(2)直线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1)平行光线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就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就是漫反射;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反射板表面比较粗糙,则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漫反射;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2.(2022七下·永康期中)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一位猎人晚上使用红色探照灯打猎时,看到一只兔子(若兔子原本的毛是白色的),则猎人看到的兔子的毛是 色的。
【答案】色散;红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色散现象解答;
(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解答】(1)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兔子的白毛可以反射红光,即红光探照灯找到兔子身上,显示毛为红色。
13.(2022七下·瓯海期中)2022年9月我国将举行第:19届亚运会,温州龙舟基地既是亚运会龙舟赛事举办地,也是龙舟主题公园。
(1)如图是现场图片,建筑物“龙楼”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是光的 现象。
(2)“龙楼”对面是一 片大草地,烈日下,树影斑驳,小科发现很多呈圆形的“小光斑”(如图所示),实际上这些圆形“光斑”是太阳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1)反射
(2)实像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答;
(2)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和成因分析解答。
【解答】(1)倒影其实就是物体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2)实际上这些圆形“光斑”是阳光通过树叶缝隙时发生的小孔成像现象,成的是太阳的1实像。
14.(2022七下·余姚期中)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师生进校门戴口罩、测体温;老师出示甬行码,学生出示甬行证(如图所示);放学后学校对教室进行消毒等。
(1)师生进校门要经过一个测温棚,当人到达测温区时,测温棚内的测温仪会接收到人体发出的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从而测量出人的体温。
(2)老师出示手机上的甬行码,甬行码 (填“是”或“不是”)光源。学生出示纸质的甬行证,我们能看到绿色的“甬行证”三个字是因为它们 (填“反射”或“吸收”)绿光。
(3)放学后教室消毒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照射消毒灯和喷洒消毒液。喷洒消毒液前,要先进行稀释。现要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消毒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消毒液 g。
【答案】(1)红外线
(2)是;反射
(3)25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源;紫外线、红外线;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解答;
(2)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当人到达测温区时,测温棚内的测温仪会接收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从而测量出人的体温。
(2)通行码自己不能发光,它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线,不属于光源。通行证为不透明体,我们能看到绿色的“甬行证”三个字是因为它们反射绿光。
(3)设需要20%的消毒液质量为x,
1000g×0.5%=20%x;
解得:x=25g。
15.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园艺家为何失败?
一个爱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欢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 决定。
(2)红花会反射 颜色的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为什么看到叶子是绿色的?
【答案】(1)它反射的色光
(2)红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根据“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分析解答;
(2)根据(1)中的结论解答;
(3)根据白光为复色光和不透明体的颜色的知识解答。
【解答】(1)根据“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可知,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根据“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可知,红花会反射红颜色的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叶子是绿色的原因: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七下·诸暨期中)为研究小孔成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科在硬纸板上挖了不同大小与形状的小孔,进行实验,其结果记录如下:
分析表中数据,请回答: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
(2)当小孔的形状、大小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填“越大”或“越小”),
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同学小明受到启发,改用形状为“☆”小孔进行实验,当“☆”外径为10毫米,小孔距离地面160厘米时,地面光斑的形状为 (填序号)。
A.☆ B.○ C.△ D.□
【答案】(1)直线
(2)越大
(3)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解答;
(2)根据“△和□”两组数据分析;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根据表格可知,当小孔外径为10毫米,形状为△和□时,如果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0厘米时,都不能成太阳的像。只有距离达到160厘米时,全部成太阳的像,那么得到结论:小孔的形状、大小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越大,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根据表格可知,当小孔的外径为10mm时,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为160cm时,无论小孔的形状如何,都能正常成像,即地面光斑的形状为太阳的形状○,故选B。
17.(2022七下·北仑期中)小科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心位置打了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将罐的顶部有拉环的这一个圆面剪去,用硬纸板制作了一个直径略小于易拉罐的圆筒,使易拉罐恰好能套在它的外面在圆筒的一端包上如图乙的半透明的方格纸(格子与LED发光单元等大)并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
像距s/cm 4.0 6.0 8.0
像的高度h/cm 2.0 3.0 4.0
(1)小科应该将半透明的方格纸包在圆筒的 端(选填“A”或“B”),采用了半透明并带有方格的纸来做光屏的优点是 。
(2)小科将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变光屏的位置,记录下像距和像的高度如右表所示,则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得到的结论是 。
(3)相比较于烛焰,小科选用“F”形光源的好处是 。
A led发光体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显;
B选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
C选用“H”形光源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
【答案】(1)A;便于比较像和光源的大小关系
(2)当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时,像的高度与像距成正比(合理即可)
(3)A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方格纸相当于光屏,圆筒的哪端插入易拉罐,则方格纸就要包在哪一端。方格纸上的格子相当于刻度尺,可以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2)将每组中像的高度与像距计算比值,根据比值的大小关系的得出结论;
(3)将这个光源和蜡烛火焰对比,寻找二者的不同点即可。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圆筒的A端要插入易拉罐,则半透明的方格纸要包在圆筒的A端。采用了半透明并带有方格的纸来做光屏的优点是:便于比较像和光源的大小关系。
(2)将每组数据中的像高与像距作比,比值都是0.5,则得到结论:当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时,像的高度与像距成正比。
(3) A.led发光体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显,故A正确;
B.选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故B正确;
C.选用“H”形光源是对称的,无法研究像的“倒立”特点,故C错误。
故选AB。
四、解答题
18.(2022七下·长兴月考)“冬季两项”是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正式项目之一,是由越野滑雪和射击两种特点不同的竞赛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运动。运动员在滑雪的时候,需要佩戴护目镜,以防患上雪盲症,雪盲症也叫紫外线眼炎,是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的眼部伤害。运动员在滑雪时,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则是造成雪盲症的罪魁祸首。
(1)紫外线属于 (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为什么说“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答 。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 原理。
(4)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中,还设有“视障组”,视障运动员射击时依靠耳朵“瞄准”,因为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电子步枪,装配有声瞄准系统,运动员佩戴耳机,收听电子靶位的提示音,越瞄准靶心声音越尖锐,运动员根据声音变化判断什么时候击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障运动员是根据声音的响度选择击发时间
B.视障运动员射击时,观众应该给他们鼓掌加油
C.“尖锐的提示音”这种感觉在运动员的耳蜗中形成
D.视障运动员应该在音调最高时击发
【答案】(1)不可见光
(2)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D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根据紫外线的定义解答;
(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3)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4)①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②根据噪声对人的影响判断;
③根据听觉的形成判断;
④根据音调和对准靶心的关系解答。
【解答】(1)在紫光之外,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即紫外线,因此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2)“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的解释:雪地是白色的,会反射所有色光,对阳光的反射率很高。
(3)在射击环节,运动员瞄准时要使目标、准星、缺口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射击技巧主要利用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原理。
(4)A.运动员根据声音的尖锐程度确定击发时间,也就是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观众鼓掌会干扰运动员对声音的判断,故B错误;
C.“尖锐的提示音”是在听觉神经中形成,故C错误;
D.音调最高时,声音最尖锐,此时对靶心的瞄准程度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19.(2021七下·拱墅期中)你知道如图这种高效的复习整理方法吗?白色的试卷上用黑色的油墨印着试题,你可以用红笔在横线处填写答案,然后找一块同样是红色的透明塑料片遮盖,之后你就只能看到题目,答案好像瞬间“消失”一样。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奥秘。
【答案】试卷底板为白色,可反射所有色光;题目为黑色,不反射任何色光;答案为红色,可反射红光。当在白光下用红色的透明塑料片遮挡后,只能透过红光。故黑色的题目不反射 任何光,透过塑料片后仍旧为黑色;白色的底板反射的红光透过塑料片后变成红色;答案反射的红光透过塑料片后也保持红色,故红色的答案被红色的试卷底板“隐藏”。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①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②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体可以透过所有色光,据此分析解答。
20.材料一:大家都见过水波,其实光也是一种波。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的距离称为波的波长,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如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
材料二:实验表明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大气散射,即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光近。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汽车的雾灯为什么是黄色的,你认为养路工人的服装用什么颜色较好?
【答案】(1)太阳光中的蓝色光波长短,易被大气散射,故天空是蓝色的。
(2)雾天开雾灯才会比较安全,因为雾灯的光传播得远,即不易被散射的光才能作为雾灯的光,红、绿、黄三色都较理想,但红、绿已用于交通信号灯,故雾灯选用黄色,养路工人应穿橙色的服装好,在车灯照射下,橙色光不易散射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根据“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大气散射”的知识解答;
(2)根据“波长较短的光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光近”分析即可。
【解答】(1)天空为是蓝色的原因:太阳光中的蓝色光波长短,易被大气散射,故天空是蓝色的。
(2)汽车的雾灯是黄色的原因:天开雾灯才会比较安全,因为雾灯的光传播得远,即不易被散射的光才能作为雾灯的光,红、绿、黄三色都较理想,但红、绿已用于交通信号灯,故雾灯选用黄色,
养路工人应穿橙色的服装好,在车灯照射下,橙色光不易散射,传播距离远。
五、综合说理题
21.(2021九上·龙湾期中)车道是与公路主干道相连的一条距离很短的分岔专用车道,供速度失控车辆安全减速。一般设置在长陡坡下坡的拐弯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如图一二)。这种车道很特别一般长度在50-100米,有一定的坡度,路面上铺着疏松的石子、沙土层,两侧及顶部用废旧轮胎或防撞桶围起来(如图三、四)。避险车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汽车刹车失灵时的安全隐患,请你谈谈避险车道设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并作简要解释。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动能转化为势能
增大摩擦力使车减速
废旧轮胎和防撞桶起到缓冲作用/动能转化为内能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①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②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③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④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性势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分岔专用车道设置在下坡的拐弯处,可以保证不被阻挡,而直接被看到。当车辆上坡时,它的动能会不断转换为重力势能,从而使车速减小;坡面上的石子、砂土层,使表面变得非常粗糙,从而增大摩擦力而减小车速。即使车辆到达坡顶时仍然没有停下来,但是它们会撞在废旧轮胎和防撞桶上起到减速和缓冲作用,从而将动能转换为内能,最终使车辆停下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