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07 凸透镜成像与眼睛视觉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07 凸透镜成像与眼睛视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01 18:54:57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07 凸透镜成像与眼睛视觉
一、单选题
1.(2022·温州模拟)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LED灯制成的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应记录该像的性质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2.(2022七下·诸暨期中)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若照相机位置不变,比较池水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 无水时(  )
A.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小些
B.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
C.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
D.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小些
3.(2022七下·嵊州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 10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 20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4.(2022七下·嵊州期中)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会在视网膜上成像。图示为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成像的情况。作为观察者,此时成在该同学视网膜上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5.(2022七下·余杭期中)如图是眼睛结构示意图,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角膜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
B.在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②
C.眼球的成像原理与凸透镜成像相似,相当于光屏的眼球结构是④
D.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
6.(2022·仙居模拟)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照相机模型,内纸筒的左端贴有半透明膜,外纸筒的左端装有凸透镜,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位置,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7.(2022七下·温州期中)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品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即可使二维码全部落在方框内
8.(2022八下·余姚期中)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成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9.(2022八下·海曙期中)眼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下列有关“眼睛看东西”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隔着门缝看外面,眼睛离门缝越近,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B.视力正常的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会变大,从而使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C.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看起来总是比发生漫反射的物体要更亮一些
D.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像都是实像,成语“眼见为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0.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书写中华大历史,在观众眼内形成画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
A. 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二、填空题
11.(2022·海曙模拟)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宁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成像原理相同。
(2)保持整个装置不动,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不断向   移动。
12.(2022七下·诸暨期中)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有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
下降。
(1)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   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远处时的焦距。
(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   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13.(2022八下·余姚期中)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14.如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下列结构名称:
[①]   ;[③]   ;[④]   ;[⑥]   。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②]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请写出[②]的名称:   。
(3)人能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   (填结构名称)的屈光度可以调节。
(4)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是指   ,“黑眼球”是指   。(均填结构名称)
15.(2022九下·杭州月考)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新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
(1)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 “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2)小科将水透镜换成普通凸透镜后继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人站在凸透镜的位置,向左观察到发光的物体是一个“R”型的
LED 灯,当他向右观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七下·诸暨期中)如图所示, 甲、乙分别是小科同学用相同的蜡烛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手指放在蜡烛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20cm,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到   cm 处,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3)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 5cm,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cm 的距离。
(4)请比较平面镜所成像与第(2)题中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   。
(5)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________。
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
(6)凸透镜C成实像的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为方便观察,应将光屏向   移动。
17.(2022九下·舟山月考)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实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   镜。
(2)从“人工视网膜”组成来看,眼镜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眼球中的哪一结构?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   。
(4)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
(5)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填名称)变大。
四、解答题
18.(2021·下城模拟)冬天,佩戴眼镜的同学经常由于镜片出现“雾气”而影响视觉。小金想:有没有防止镜片起雾的方法呢?他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防雾方法有三种:
①防雾镜片:在镜片上添加防雾顶膜,使得水滴在镜片表面均匀散开,形成透明的超薄水膜,就可以防止“雾气”的产生。
②防雾喷雾:喷在镜片上的防雾喷雾里的某些成分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使水分子在形成小水珠之前,就会润湿、扩散于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超薄水膜,就可以防止“雾气”的产生。
③防雾擦镜纸:主要材料是竹纤维无纺布,含有纳米活性剂、异丙醇、医用醇等,防雾原理与防雾喷雾类似。
回答相关问题:
(1)视觉是在人的   中形成的;普通眼镜上产生的“雾气”会影响视觉效果,主要是由于光的   导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防雾镜片上的水膜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隙   (选填“变大”或“变小”)。
(2)防雾擦镜纸里面含有异丙醇,其化学式为C3H8O。另一种名为正丙醇的物质,化学式也为C3H8O,但它与异丙醇的化学性质却不相同。请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异丙醇和正丙醇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
(3)小金查阅资料发现异丙醇有一定毒性,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对眼、呼吸道的黏膜有刺激作用。异丙醇的毒性属于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19.(2021八下·慈溪月考)近日《复仇者联盟》正在各大影院热映,吸引了大量观众。
(1)在我们在看电影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   ,坐在影院中各个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属于光的   反射现象。
(2)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放映机成像的原理,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时像的位置。当蜡烛在距透镜15cm~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
20.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的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解答】①当水池底部发出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我们从空气里看有水的水池底部时,看到的像比实际的位置偏浅。
②用照相机拍照时,由于看到的像偏浅,即像距会偏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需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暗箱应该缩短些,但是成的像会偏小。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特点分析。【解答】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时,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说明发光体在透镜甲左侧大于20cm远的地方(即二倍焦距以外),光屏在透镜甲右侧10~20cm远的地方(即一、二倍焦距之间)。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发光体在透镜乙的焦点以外,一定能在透镜乙右侧焦点以外,即距离透镜乙右侧大于20cm的某处,得到一个实像,所以将光屏向右移,一定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放大的。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机,物体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如图为眼球的结构:①角膜,②瞳孔,③脉络膜,④视网膜。
【解答】A.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就是角膜;故A正确。
B.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故B正确。
C.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故C正确。
D.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故D错误。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半透明的膜相当于光屏,能够成在光屏上的像肯定是实像。因为此时像距远远小于物距,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光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3)(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判断;
(2)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解答】二维码通过手机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二维码应在二倍焦距以外,故A错误,C正确;
二维码自己不能发光,它只能反射光,因此不是光源,故B错误;
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远离物品,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像变小,二维码就可以全部落在方框内,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远视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远视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则拿走远视镜后,光线会比原来发散,即像距会增大。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光屏应该远离凸透镜,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判断;
(2)根据人眼视觉的形成判断;
(3)根据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认识判断;
(4)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定义判断。
【解答】A.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知,隔着门缝看外面,眼睛离门缝越近,看到的范围就越大,故A错误;
B.视力正常的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会变大,从而使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故B正确;
C.如果在反射光的范围内,那么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看起来比发生漫反射的物体暗很多,故C错误;
D.物体在平面镜内成虚像,在光屏上成实像,这些像我们都能看到,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故选C。
11.【答案】(1)放大;投影仪(幻灯机)
(2)上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据此确定成像的应用。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倒立性”分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则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投影机(幻灯机)相同。
(2)保持整个装置不动,随着蜡烛不断燃烧,相当于火焰向下移动,根据“倒立性”可知,此时光屏上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即向上运动。
12.【答案】(1)视网膜;小于
(2)凹透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眼睛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解答】(1)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凸度大于看远处时的凸度,则前者的焦距小于看远处时的焦距。
(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此时眼角膜的中间比边缘薄,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凹透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13.【答案】15;正立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焦距是从凸透镜的光心到焦点之间的距离;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15cm;
(2)因为12cm<15cm,所以u14.【答案】(1)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
(2)角膜
(3)晶状体
(4)巩膜;虹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解答】(1)结构名称:
[①]瞳孔;[③]晶状体;[④]玻璃体;[⑥]视神经。
(2)眼球壁的外膜由角膜和巩膜组成,角膜是无色透明的,比喻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故[②]的名称为:角膜。
(3)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
(4)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是指巩膜,“黑眼球”是指虹膜。
15.【答案】(1)放大;注水
(2)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
(2)首先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像距的变化,再分析像回到光屏上需要光线会聚还是发散,进而判断注水还是放水。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则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那么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增大。要使像向前移动到光屏上,就必须使光线更加会聚,即增大水透镜的凸度,因此应该对水透镜注水。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即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那么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是B。
16.【答案】(1)B
(2)90
(3)小于
(4)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5)C
(6)上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分析解答;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等于像距,那么此时u=v=2f,据此分析解答;
(3)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反之,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
(4)根据平面镜和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5)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判断;
(6)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倒立性”分析解答。
【解答】(1)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手指放在蜡烛B的顶部不会被烧痛。
(2)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的物距u=50cm-10cm=40cm=2f,则此时的像距v=2f=40cm,即光屏的位置为:50cm+40cm=90cm。
(3)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 5cm,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即像的移动速度小于蜡烛的移动速度,因此应该向左移动小于5cm的距离。
(4)平面镜所成像与第(2)题中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5)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不会改变凸透镜的焦距等特性,因此所成的像肯定是完整的。由于会聚的光线数量变小,因此像会变暗,故选C。
(6)蜡烛越烧越短,相当于火焰向下移动,根据“倒立性”可知,此时像的移动方向与火焰的方向相反,即向上运动。要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
17.【答案】(1)凸透
(2)晶状体
(3)小
(4)甲、丙
(5)瞳孔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眼球成像的虚实和正倒确定透镜的种类;
(2)根据凸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解答】(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像,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则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3)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人向远处眺望相当于物距变大了,所以像距应该变小,则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小。
(4)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甲表示的是近视眼;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乙表示的是远视眼;图丙佩戴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图丁佩戴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因此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是甲、丙。
(5)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这时人体的瞳孔会慢慢放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然后才能看清物体。
18.【答案】(1)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折射;变小
(2)分子结构不同(分子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分子种类不同等)
(3)化学性质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种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关系称为分子结构。
【解答】(1)视觉是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处形成;眼镜上产生雾气,由于其折射的原因会影响视觉效果;水蒸气形成水膜的过程中,由气态到液态,所以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2)化学式相同,物质化学性质却不同,说明分子内的结构或者排序不同,也可能是分子不同,因为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毒性是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导致的,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折射;变小;(2) 分子结构不同(分子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分子种类不同等);(3)化学性质。
19.【答案】(1)倒立放大的实像;漫
(2)此时像距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电影放映机所成的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相同,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描述像的性质;
(2)当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虽然反射光线比较微弱,但是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
(3)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当蜡烛靠近凸透镜时,像会远离凸透镜。当像距超出光具座的范围时,光屏就不能到达像的位置,自然得不到清晰的像。
【解答】(1)在我们在看电影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坐在影院中各个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属于光的漫反射现象。
(2)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此时像距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20.【答案】解:如答图所示。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完成作图。
【解答】(1)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L1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侧的虚焦点;这条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L2后,会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但是不会经过焦点F2;
(2)射向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L1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这条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L2后,会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且经过焦点F2,如下图所示: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07 凸透镜成像与眼睛视觉
一、单选题
1.(2022·温州模拟)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LED灯制成的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应记录该像的性质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22七下·诸暨期中)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若照相机位置不变,比较池水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 无水时(  )
A.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小些
B.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
C.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
D.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小些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解答】①当水池底部发出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我们从空气里看有水的水池底部时,看到的像比实际的位置偏浅。
②用照相机拍照时,由于看到的像偏浅,即像距会偏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需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暗箱应该缩短些,但是成的像会偏小。
故选A。
3.(2022七下·嵊州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 10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 20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特点分析。【解答】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时,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说明发光体在透镜甲左侧大于20cm远的地方(即二倍焦距以外),光屏在透镜甲右侧10~20cm远的地方(即一、二倍焦距之间)。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发光体在透镜乙的焦点以外,一定能在透镜乙右侧焦点以外,即距离透镜乙右侧大于20cm的某处,得到一个实像,所以将光屏向右移,一定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放大的。
故选A。
4.(2022七下·嵊州期中)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会在视网膜上成像。图示为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成像的情况。作为观察者,此时成在该同学视网膜上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机,物体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2022七下·余杭期中)如图是眼睛结构示意图,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角膜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
B.在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②
C.眼球的成像原理与凸透镜成像相似,相当于光屏的眼球结构是④
D.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如图为眼球的结构:①角膜,②瞳孔,③脉络膜,④视网膜。
【解答】A.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就是角膜;故A正确。
B.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故B正确。
C.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故C正确。
D.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故D错误。
故选D。
6.(2022·仙居模拟)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照相机模型,内纸筒的左端贴有半透明膜,外纸筒的左端装有凸透镜,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位置,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半透明的膜相当于光屏,能够成在光屏上的像肯定是实像。因为此时像距远远小于物距,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B。
7.(2022七下·温州期中)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品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即可使二维码全部落在方框内
【答案】C
【知识点】光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3)(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判断;
(2)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解答】二维码通过手机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二维码应在二倍焦距以外,故A错误,C正确;
二维码自己不能发光,它只能反射光,因此不是光源,故B错误;
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远离物品,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像变小,二维码就可以全部落在方框内,故D错误。
故选C。
8.(2022八下·余姚期中)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成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远视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远视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则拿走远视镜后,光线会比原来发散,即像距会增大。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光屏应该远离凸透镜,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2022八下·海曙期中)眼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下列有关“眼睛看东西”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隔着门缝看外面,眼睛离门缝越近,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B.视力正常的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会变大,从而使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C.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看起来总是比发生漫反射的物体要更亮一些
D.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像都是实像,成语“眼见为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判断;
(2)根据人眼视觉的形成判断;
(3)根据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认识判断;
(4)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定义判断。
【解答】A.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知,隔着门缝看外面,眼睛离门缝越近,看到的范围就越大,故A错误;
B.视力正常的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会变大,从而使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故B正确;
C.如果在反射光的范围内,那么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看起来比发生漫反射的物体暗很多,故C错误;
D.物体在平面镜内成虚像,在光屏上成实像,这些像我们都能看到,故D错误。
故选B。
10.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书写中华大历史,在观众眼内形成画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
A. 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故选C。
二、填空题
11.(2022·海曙模拟)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宁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成像原理相同。
(2)保持整个装置不动,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不断向   移动。
【答案】(1)放大;投影仪(幻灯机)
(2)上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据此确定成像的应用。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倒立性”分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则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投影机(幻灯机)相同。
(2)保持整个装置不动,随着蜡烛不断燃烧,相当于火焰向下移动,根据“倒立性”可知,此时光屏上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即向上运动。
12.(2022七下·诸暨期中)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有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
下降。
(1)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   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远处时的焦距。
(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   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答案】(1)视网膜;小于
(2)凹透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眼睛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解答】(1)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凸度大于看远处时的凸度,则前者的焦距小于看远处时的焦距。
(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此时眼角膜的中间比边缘薄,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凹透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13.(2022八下·余姚期中)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15;正立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焦距是从凸透镜的光心到焦点之间的距离;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15cm;
(2)因为12cm<15cm,所以u14.如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下列结构名称:
[①]   ;[③]   ;[④]   ;[⑥]   。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②]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请写出[②]的名称:   。
(3)人能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   (填结构名称)的屈光度可以调节。
(4)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是指   ,“黑眼球”是指   。(均填结构名称)
【答案】(1)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
(2)角膜
(3)晶状体
(4)巩膜;虹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解答】(1)结构名称:
[①]瞳孔;[③]晶状体;[④]玻璃体;[⑥]视神经。
(2)眼球壁的外膜由角膜和巩膜组成,角膜是无色透明的,比喻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故[②]的名称为:角膜。
(3)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
(4)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是指巩膜,“黑眼球”是指虹膜。
15.(2022九下·杭州月考)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新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
(1)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 “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2)小科将水透镜换成普通凸透镜后继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人站在凸透镜的位置,向左观察到发光的物体是一个“R”型的
LED 灯,当他向右观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是   。
【答案】(1)放大;注水
(2)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
(2)首先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像距的变化,再分析像回到光屏上需要光线会聚还是发散,进而判断注水还是放水。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则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那么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增大。要使像向前移动到光屏上,就必须使光线更加会聚,即增大水透镜的凸度,因此应该对水透镜注水。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即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那么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是B。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七下·诸暨期中)如图所示, 甲、乙分别是小科同学用相同的蜡烛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手指放在蜡烛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20cm,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到   cm 处,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3)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 5cm,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cm 的距离。
(4)请比较平面镜所成像与第(2)题中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   。
(5)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________。
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
(6)凸透镜C成实像的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为方便观察,应将光屏向   移动。
【答案】(1)B
(2)90
(3)小于
(4)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5)C
(6)上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分析解答;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等于像距,那么此时u=v=2f,据此分析解答;
(3)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反之,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
(4)根据平面镜和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5)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判断;
(6)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倒立性”分析解答。
【解答】(1)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手指放在蜡烛B的顶部不会被烧痛。
(2)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的物距u=50cm-10cm=40cm=2f,则此时的像距v=2f=40cm,即光屏的位置为:50cm+40cm=90cm。
(3)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 5cm,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即像的移动速度小于蜡烛的移动速度,因此应该向左移动小于5cm的距离。
(4)平面镜所成像与第(2)题中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5)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不会改变凸透镜的焦距等特性,因此所成的像肯定是完整的。由于会聚的光线数量变小,因此像会变暗,故选C。
(6)蜡烛越烧越短,相当于火焰向下移动,根据“倒立性”可知,此时像的移动方向与火焰的方向相反,即向上运动。要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
17.(2022九下·舟山月考)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实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   镜。
(2)从“人工视网膜”组成来看,眼镜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眼球中的哪一结构?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   。
(4)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
(5)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填名称)变大。
【答案】(1)凸透
(2)晶状体
(3)小
(4)甲、丙
(5)瞳孔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眼球成像的虚实和正倒确定透镜的种类;
(2)根据凸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解答】(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像,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则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3)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人向远处眺望相当于物距变大了,所以像距应该变小,则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小。
(4)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甲表示的是近视眼;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乙表示的是远视眼;图丙佩戴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图丁佩戴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因此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是甲、丙。
(5)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这时人体的瞳孔会慢慢放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然后才能看清物体。
四、解答题
18.(2021·下城模拟)冬天,佩戴眼镜的同学经常由于镜片出现“雾气”而影响视觉。小金想:有没有防止镜片起雾的方法呢?他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防雾方法有三种:
①防雾镜片:在镜片上添加防雾顶膜,使得水滴在镜片表面均匀散开,形成透明的超薄水膜,就可以防止“雾气”的产生。
②防雾喷雾:喷在镜片上的防雾喷雾里的某些成分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使水分子在形成小水珠之前,就会润湿、扩散于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超薄水膜,就可以防止“雾气”的产生。
③防雾擦镜纸:主要材料是竹纤维无纺布,含有纳米活性剂、异丙醇、医用醇等,防雾原理与防雾喷雾类似。
回答相关问题:
(1)视觉是在人的   中形成的;普通眼镜上产生的“雾气”会影响视觉效果,主要是由于光的   导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防雾镜片上的水膜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隙   (选填“变大”或“变小”)。
(2)防雾擦镜纸里面含有异丙醇,其化学式为C3H8O。另一种名为正丙醇的物质,化学式也为C3H8O,但它与异丙醇的化学性质却不相同。请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异丙醇和正丙醇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
(3)小金查阅资料发现异丙醇有一定毒性,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对眼、呼吸道的黏膜有刺激作用。异丙醇的毒性属于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答案】(1)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折射;变小
(2)分子结构不同(分子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分子种类不同等)
(3)化学性质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种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关系称为分子结构。
【解答】(1)视觉是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处形成;眼镜上产生雾气,由于其折射的原因会影响视觉效果;水蒸气形成水膜的过程中,由气态到液态,所以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2)化学式相同,物质化学性质却不同,说明分子内的结构或者排序不同,也可能是分子不同,因为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毒性是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导致的,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折射;变小;(2) 分子结构不同(分子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分子种类不同等);(3)化学性质。
19.(2021八下·慈溪月考)近日《复仇者联盟》正在各大影院热映,吸引了大量观众。
(1)在我们在看电影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   ,坐在影院中各个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属于光的   反射现象。
(2)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放映机成像的原理,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时像的位置。当蜡烛在距透镜15cm~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
【答案】(1)倒立放大的实像;漫
(2)此时像距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电影放映机所成的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相同,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描述像的性质;
(2)当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虽然反射光线比较微弱,但是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
(3)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当蜡烛靠近凸透镜时,像会远离凸透镜。当像距超出光具座的范围时,光屏就不能到达像的位置,自然得不到清晰的像。
【解答】(1)在我们在看电影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坐在影院中各个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属于光的漫反射现象。
(2)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此时像距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20.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的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
【答案】解:如答图所示。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完成作图。
【解答】(1)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L1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侧的虚焦点;这条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L2后,会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但是不会经过焦点F2;
(2)射向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L1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这条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L2后,会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且经过焦点F2,如下图所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