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6 15: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卷

一、 积累与运用(16分)
(一)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烈火分身若等闲。(《石灰吟》)
2.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3.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4.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春日》)
5.《十五夜望月》诗人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能力考核(6分)
6.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骆驼 鞭炮 万像更新 重见天日
B.书籍 避静 翻箱倒柜 焉知非福
C.残暴 浓稠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D.蟋蟀 帐蓬 张灯结彩 不可思议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B.古人将20岁称为弱冠之年,将50岁称为而立之年。
C.“对联”又称“对子”“桃符”,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结构相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D.“走马观花”一词来自唐代孟郊的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见长安花”。
8.关于《鲁滨逊漂流记》,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
B.《鲁滨逊漂流记》以第一人称描写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
C.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史蒂夫”,后来这一土人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D.主人公“鲁滨逊”敢于胃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10题(4分)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9. “何当”在诗中意思是____________ 。(2分)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一、二两句给读者描绘出了空旷荒凉、高拔险峻的边疆景色。
B.“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并冠以“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C.“何当”说明作者想要驰骋疆场,建树功勋是遥遥无期的,饱含无限期盼与无奈之情。
D.从诗名看是咏马,实际上是直抒胸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6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孔子是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2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理解与本文要表达的主题联系最不紧密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B.我们要学会能言善辩,争取多辩好胜。
C.我们要学会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D.面对学海,要领会到学无止境的真谛。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6分)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以刀斩驼头( ) (2)为世人所笑( )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
只有一个地球
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⑤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⑦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⑧“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⑨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7.请在第④段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分)
18.文章第②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④段中加点的词“本来”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结合本文及你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你想对我们人类说点什么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没有对不起12岁的自己
①从没想过,25岁这一年我又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先是一笔一画地将上海话和普通话的文本抄在纸上,再跟着录音一遍遍练习发音,圈出重点难点,翌日向本地同事请教。
②学习的初衷,是因工作需要。我当然可以以外地人的理由,将这份工作交给本地同事做,这样看似轻松,却也带走了些机会。于是不服输的我,开始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地跟读练习。
③成长于中部地区的我,对上海话里众多既不是一声也不是轻声的发音困huò不已。某天学习了“我心口头有点儿痛,饭也吃勿落”后,便迫不及待地向同事展示,对方笑得直不起腰来,说其中夹杂着一股浓浓的苏北味,上海人听了的确要心痛的。
④后来这成了我们之间的笑谈,她时常会问:“惟念,今天心口头还痛吗?”
⑤转折发生在1月,某天她挂掉家里打来的电话,我随口问道:“你妈妈在跟你讨论晚饭吃什么吗?”她自然地接过话题,几秒后,突然兴奋地反问:“你全听懂了,是吗?”
⑥那天距我用最原始的笨办法学习上海话,已过去了小半年。
⑦12岁那年,我家从农村搬到合肥,因为之前没学过英语,我无法直升初中,必须要重读六年级,参加统一的招生考试后,才有被录取的资格。
⑧暑期进补习班的第一天,我就成了全班同学的嘲笑对象,老师询问谁可以背出26个字母时,我勇敢地举起了手。不会说普通话的我,带着浓重的乡音,那是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不曾听过的方言,看着同学们捧腹大笑的样子,站在讲台上的我满面通红。
⑨年轻而善良的老师,制止了不断发酵的嘲笑,用肯定的目光看着我说:“背得很好,别的还会吗?”
⑩我搖摇头,那已是我全部的知识积累,紧张不安的我,就这样开始了人生中第一节英语课。那年的夏天很热,住处没有空调,一台小小的风扇吃力地转着,作业本上落满了汗渍
一周后的第一次测试,我考了35分,第二周我及格了,第三次考了92分,拿了班级第一名。放学前老师把我留下来,在卷子上写了一段话,让我带回家给爸爸看。
“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一定让她继续学英语,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也肯下功夫,我非常喜欢她。”爸爸看后沉默很久,什么也没说,但从此之后只要我说需要任何资料,即使手头再紧张,他也不曾皱过眉。
开学的日子如约而至,过时的打扮、傻气的短发、蹩脚的普通话、怯懦的眼神,又一次让我成了新班级的焦点,淘气的男孩们总拿我开玩笑。我没有力量去抵抗外界的声音,只能埋头学习。
从不得不学英语到爱上英语,再到有同学要借我的英语笔记,才用了大半个学期。
当时本以为只要多跟他们聊天、学会普通话就万事大吉,后来发现会说当地方言能够更快地融入本地学生的圈子、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于是我又狠下心来跟着邻居学、看电视剧学、找同学操练……
我对人生中第一位英语老师始终心存感激,所以几年前我也教起英语;在外说普通话时,没有人会通过发音辨认出我的故乡,回合肥后也能用方言跟老朋友畅快地聊天;持续学上海话后,我不再为工作担忧,也主动学做本帮菜,利用空闲时间探索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
我没有对不起12岁那年的自己。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困huò_________
22.第⑤段中“□□”与“自然”两词都表明我在不知不觉中已融入了上海人的生活。(2分)
23.品读第⑥、 段的画线句子,结合加点字分析我当时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于文章第 段,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突出我学习语言能力之强 B.表现我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
C.表达我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D.与前文学上海话内容相呼应
25.简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40分)
作文: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数在6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3)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千锤万凿出深山
2.泣涕零如雨
3.开轩面场圃
4.万紫千红总是春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C
7.B
8.C
9.何日,何时
10.D
11.《列子》,儒
12.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清凉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及1分;汤1分;沧沧凉凉1分)
13.B
14.(1)用 (2)被
15.(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16.做事情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要三思而后行。
【译文】从前有一个人,先前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了瓮中的粮食,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那人跟前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蠢人,被后人所耻笑。
17.因为 不但 还
18.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19.不能删掉。“本来”是原先、原来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来是可以再生的,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0.示例①: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公民们,快醒悟过来吧!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生活的大家园——地球!
示例②:如果人类不珍惜地球资源,不注意保护地球,会酿出“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要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
21.(2分)惑
22.(2分)随口
23.(4分)“已”表明学习上海话时间之长,表达自己对终于能听懂上海话的感慨、欣喜之情; “才”强调了自己学习英语时间之短,进步之快,表达我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自豪之意。
24.(3分) B(3分) A(1分)
25.(4分)独句成段,强调了12岁学英语这件事对我影响之深,25岁学上海话是对12岁往事的延伸;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点明主旨,每个人都应该不断超越自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