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课件《动物狂欢节》(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课件《动物狂欢节》(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6-06 15:24:37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动物狂欢节
一、教材分析
动物狂欢节(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又称《动物园大幻想曲》。作于1886年,是一首十分独特的作品!
此曲作者为法国作曲家圣桑,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本堂课的施教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她们中的大部分人已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思维分析能力。
她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音乐的情感美和艺术美还缺乏感受与体验,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片段欣赏,了解作曲家圣桑以及管弦乐队的编制,熟悉部分音乐主题,把握塑造的音乐形象。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动物狂欢节》,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不同的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尝试进行简单音乐创编,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进一步提高、挖掘自身的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3、情感目标:通过《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激发学生进一步喜爱管弦乐作品和参与音乐创作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 。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要素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性,并进行简单创编及联系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五、教法和学法
综合运用情景创设、合作探讨、案例分析和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倡导新课标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
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看、听、唱”等方式让学生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感知音乐的情感意境,引导学生在体验思考中懂得“爱的真谛”,在尝试探索中实践音乐创作及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四个环节)
(1)乐的引入
(2)聆听快乐
(3)创造快乐
(4)快乐升华
第二环节---聆听欢乐
过程一:根据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师生交流、学习《动物狂欢节》的创作背景以及管弦乐相关知识和作曲家圣桑的简介。
过程二: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分组讨论连线。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及音色等与对应的动物连线。
过程三:教师在赏析音乐片段中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教学过程
1、欣赏《动物狂欢节》第十三曲《天鹅》
这个过程主要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通过仔细欣赏音乐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主要是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网络资源,讨论式的自主学习,并采用“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段,由一个小组的学生向另一组的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回答相关问题,体现了现代自主、合作学习的教育新理念。
2、欣赏《动物狂欢节》第十四曲《终曲》
3、讨论教学设计练习
这个过程是通过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形式,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自选《动物狂欢节》其中的一曲作为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提交到课堂上进行讨论,由各组互相提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并在讨论中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了师范性。
课后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堂幼儿园的《动物狂欢节》教学设计,并要求在下节课请每组一名同学为大家上一堂你们组的《动物逛欢节》
结束部分
音乐是一叶神奇的小舟,她载着我们离开平凡的生活,飘向精神的彼岸。
最后,欣赏《动物狂欢节》终曲。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实现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2、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3、突出了重点,较好地解决了难点;
4、教法运用合理恰当,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突出了师范性;
5、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6、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教学效果好;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稍显紧张,问题探讨欠深入;
2、教学过程中设备出现一点小故障,致使提交问题这一环节显得不够通畅;《动物狂欢节》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动物狂欢节》这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材。
教材分析
第一:我认为本课在外国音乐作品欣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浪漫乐派时期的音乐欣赏在这本课本中不但在内容上是最多最丰富的,而且世界许多著名的作曲家的作品也大多在这个章节。而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又特别具有代表性,因为他的作品在技术与风格上既继承了古典的传统,又吸收了新的发展成果。
第二:《动物狂欢节》这个作品在幼儿园中、大班音乐欣赏中都有,可见作品的重要性。要让学前教育的学生学会去欣赏音乐,并能去设计幼儿园的音乐课程。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本堂课的施教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她们中的大部分人已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思维分析能力。她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音乐的情感美和艺术美还缺乏感受与体验,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
我们都知道,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以人的情感世界为指引。为了培养学生用心聆听音乐的能力,我通过教材分析,结合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片段欣赏,了解作曲家圣桑以及管弦乐队的编制,熟悉部分音乐主题,把握塑造的音乐形象。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动物狂欢节》,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不同的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尝试进行简单音乐创编,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进一步提高、挖掘自身的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3、情感目标:通过《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激发学生进一步喜爱管弦乐作品和参与音乐创作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把学生如何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音乐要素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性,并进行简单创编及联系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五、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我采用了情景创设、合作探讨、案例分析和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倡导新课标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
2、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看、听、唱”等方式让学生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感知音乐的情感意境,引导学生在体验思考中懂得“爱的真谛”,在尝试探索中实践音乐创作及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接下来,具体讲讲我的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1)快乐引入(2)聆听快乐(3)创造快乐(4)快乐升华。
第一个环节——乐的引入
在第一个环节的设计中,我设置了歌声引入,教师唱着《金风吹来的时候》走进了课堂,在欢快的歌声中告知学生今天是个欢乐的时刻,音乐是有魔力的 ,它无国界、无强弱、无贵贱之分,它带给人类的 是心灵的洗礼,情感的快乐。
设计理念:通过教师的表演,直观性强。同时教师歌声激情导入,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之花,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聆听快乐
这一环节是本堂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坚持以“情感”为主线,充分发挥师生合作交流、双向互动的积极性,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使教学氛围层层推向高潮。为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又安排了三个过程。
过程一:根据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师生交流、学习《动物狂欢节》的创作背景以及管弦乐相关知识和作曲家圣桑的简介。
课前预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激发了她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资料搜集、交流学习、师生互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过程二: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分组讨论连线。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及音色等与对应的动物连线。让学生初步聆听,体验快乐。快乐一:在欣赏时是快乐的 快乐二:原来我也很棒,体验成功的快乐。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学习的激情。
过程三:教师在赏析音乐片段中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课件播放分析音乐片段《狮王进行曲》《母鸡和公鸡》《大象》《天鹅》,每一段音乐分组讨论作品的片段的力度、速度及音色等的变化,从而得出运用力度、速度的变化、音乐记号、伴奏的改变,不同的乐器等音乐要素可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从分析音乐作品段落的角度去了解音乐要素构成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分析,初步掌握音乐鉴赏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也为本堂课重难点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环节——创造快乐
伟大的作曲家圣桑不论在题材上,创作方法上、形式上、体裁上的丰富性和严密性上都已达到相当完美的境地。作品充分发挥了音乐中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维妙维肖的动物形象,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也来创作我们自己的狂欢节。运用力度、速度的变化、音乐记号、伴奏的改变,不同的乐器等音乐要素来进行创编,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器乐,来创作,待会我们请小组代表一名解说,一名以上同学表演。
第四个环节:快乐升华
通过创作快乐,相信此时的学生音乐要素的运动已经基本成熟、创作的兴趣欲望强烈。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学生的能活学活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将所学知识得到延续和升华,我设计了以下课后拓展: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堂幼儿园的《动物狂欢节》教学设计,并要求在下节课请每组一名同学为大家上一堂你们组的《动物逛欢节》/
最后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我们进一步体验和认识了节奏、力度、速度、音色、节拍等要素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同学们的联想力和艺术想象力也非常丰富,创编中运用音乐要素塑造了形象鲜明、鲜活各异的形象,很有创造性,非常好。希望今后大家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不要忘了它身后那神气的音乐要素,在课后也可利用各种音乐要素,对自己所熟悉的音乐作品进行创编,作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的你们,音乐的创编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让音乐真正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音乐是一叶神奇的小舟,她载着我们离开平凡的生活,飘向精神的彼岸。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动物狂欢节》终曲,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平等与博爱,没有物种界线、没有强弱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没有时空间隔……、只有欢乐!让我们一起进入欢乐的海洋。共同在音乐的殿堂里感悟人生。
练习法是主要依据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引导创作法”而来,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结合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六、教学过程
1、欣赏《动物狂欢节》第十三曲《天鹅》
这个过程主要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通过仔细欣赏音乐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2、欣赏《动物狂欢节》第十四曲《终曲》
这里主要是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网络资源,讨论式的自主学习,并采用“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段,由一个小组的学生向另一组的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回答相关问题,体现了现代自主、合作学习的教育新理念。
3、讨论教学设计练习
这个过程是通过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形式,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自选《动物狂欢节》其中的一曲作为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提交到课堂上进行讨论,由各组互相提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并在讨论中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了师范性。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于:
1、实现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2、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3、突出了重点,较好地解决了难点;
4、教法运用合理恰当,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突出了师范性;
5、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6、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教学效果好;
不足之处在于:
1、时间安排稍显紧张,问题探讨欠深入;
2、教学过程中设备出现一点小故障,致使提交问题这一环节显得不够通畅;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