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06 11:5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下册
【教学单元】第八单元 阿福的新衣
【教学课题】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7~9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视频播放故事《阿福的新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名叫《阿福的新衣》,仔细听一听。
2、介绍“1拃”的长度。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①1拃是多长呢?比划一下。
教师示范1拃:张开手,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动手操作体会“1拃”。
同桌两人把1拃放在一起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②“这是怎么回事?”
师:为什么每个人1拃的长度不同呢?(因为有的人手大,有的人手小。)那徒弟跟师父比起来,手小多了,所以他把阿福的衣服给做小了。
3、统一长度单位。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帮帮徒弟,让他给阿福做一件合适的新衣呢?(用同一个人的拃量、用尺子等。)
古代的人们也发现,用不同的标准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于是为了统一标准,人们发明了尺子来更加准确的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师: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尺子。【板书:认识尺子】你有尺子吗?
观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尺子,先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竖线、数字、厘米/cm。)然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汇报: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尺子上面有什么?
①竖线:尺子上的这些竖线都一样长吗?(有长有短,还有中长的。)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刻度线。我们一般把较长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叫做“一大格”。
②数字:还有一些从小到大排列的数字,这些数字是刻度。每条较长的刻度线都对应着一个数字,第一条较长的刻度线对应数字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线,它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③厘米(cm):(引导:我的尺子上有“厘米”这两个字,你们的尺子上有吗?)尺子上还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就像“个”、“棵”等。我们一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为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①师:要想学会测量,就要先认识一个非常重要的刻度线——0刻度线。请你现在尺子上找一找0刻度线,你知道0刻度表示什么吗?(这个0刻度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起点。)
从0刻度跑到1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手语示范:从2到3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这一大格?……你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②提问:每把尺子上的1厘米是一样长的吗?同桌之间比比看。
小结:不管是那把尺子,虽然外形不同,但尺子上面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都是1厘米,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有了统一的标准,才不会产生分歧。
③感知1厘米。
动手操作:请你拿出最短的那根小棒,轻轻地把它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猜猜它的长度是?(没错,就是1厘米。)现在请你盯着它看一会儿,1厘米大概有这么长,记住1厘米了吗?把小棒放下,伸手比出1厘米长,用小棒检验一下;放手,再比一下。
表达:说说你对1厘米的感受?(1厘米很短,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为单位。)
④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提醒孩子将话说完整。
演示: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请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你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还有2厘米吗?你是怎么找的?(数大格)只要长度够2大格的都是2厘米。
动手操作:用手试着比划一下2厘米。到底是不是两大格的长度呢?用尺子比比看。
②你能在尺子上找到3厘米吗?怎么找的?
③如果让你在尺子上找5厘米,你最喜欢从几到几?从0到2,2厘米;从0到3,3厘米;从0到4,4厘米;从0到5,5厘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2、测量小棒的长度。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2)测量4厘米小棒的长度。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测量小棒的长度?请拿出中间长度的小棒。先别着急测,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这根小棒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介绍估计方法:手指估计法。)
到底是几厘米?自己动手测一测。测完后将测量结果摆在桌子上,举手。
选某生作品进行展示,并请他做介绍。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提醒同学们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你测的小棒是几厘米?你怎么知道是4厘米?
小结:把小棒的一端对准刻度0,小棒的另一端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即时练习。
下面测量方法正确的打“√”。并说明:为什么错?为什么对?
(4)用断尺测量长小棒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拿出最长的小棒,用最准确的方式测量一下长小棒的长度。展示某生作品,对吗?
师:我也想测测这根小棒的长度,但我的尺子坏了,断了一截,谁有办法用这把断尺帮我测量出这根小棒的长度?请生上台展示。4到11是11厘米吗?怎么知道的?还有其他方法吗?观察:4、11、7之间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可以用大数减小数来计算长度呢,验证一下:从2到5?从3到9?从0到5?也符合这个规律。
总结:在测量长度时,也可以用大数减小数的方法,快速计算出长度。
3、测量一拃的长度。
小组合作: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1拃有多长?同桌相互帮助测出各自1拃的长度。
汇报:请小组上展台示范相互测量1拃的全过程。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紧挨手指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小结:把大拇指指尖对准刻度0,中指指尖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你们1拃的长度大约是在12厘米到16厘米之间。
展示:这是三年级一位小哥哥1拃的长度,谁来说说是多少厘米?这是我1拃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呢?谁的1拃长?一定要记住你1拃的长度,它可是你身上自带的一把小尺子!
4、实践应用:大约几厘米。
①估计。
动手操作:请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请你用拃估计一下,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估计完后请举手回答。
②测量。
动手操作:到底是多长呢?用尺子测一测,测完后举手回答。
师:是整整的18厘米吗?18厘米过一些。那长度接近18厘米,还是接近19厘米?数学书短边长大约是18厘米。
总结: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不是整厘米数,为了表达准确,一般会在前面加上“大约”两个字。你手中的这把尺子大约有多长?(20厘米)比划一下它的长度,请你记住20厘米!
三、巩固练习:
1、大约几厘米。
2、谁跳得更远?
3、先估计书桌的宽度,在测量。 -
师:怎样估计书桌的宽度?(拃)
动手操作: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测一测。
四、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在测量桌子的宽度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尺子短)所以我们手中的尺子只适合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就显得麻烦了,而且测量时也不太准确。于是聪明的发明家们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的尺子来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
介绍各种尺子的名称及用途。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只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到这儿了,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由此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并学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还认识了1厘米、几厘米的长度,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2厘米、20厘米。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1、认识尺子:刻度线 数字 厘米(cm)
2、长度单位:厘米 短
3、量法: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长度就是几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