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2 物质溶解的量(第二课时)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2 物质溶解的量(第二课时)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06 12: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7.2 物质溶解的量(第二课时)
第七章 溶液
5
典型例题
4
课堂小结
3
新课讲授
2
课堂导入
1
知识回顾
1
知识回顾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_________下,____________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______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_______溶液。
不饱和
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
饱和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定条件下某一溶液是不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是看该条件下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加溶剂;②升温
①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2)特殊情况:
Ca(OH)2
饱和溶液
Ca(OH)2
不饱和溶液
①加水;②降温
①蒸发水;②升温;③加Ca(OH)2
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也就是说,饱和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最浓的溶液。
2
课堂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那么科学上是如何量度这种溶解限度的呢?
在化学上,我们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那么什么是溶解度?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3
新课讲授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一、什么是溶解度?
二、溶解度四要素
条件:
标准:
溶液状态:
单位: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饱和状态
质量(克)
0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例:在20 ℃时100g水中溶解23.8g氯化钾就能达到饱和状态,那么23.8g就是氯化钾在20 ℃时的溶解度。
根据以上的信息能不能求出氯化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其中溶质质量是多少?溶剂质量是多少?
氯化钾饱和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100g+23.8g
=123.8g
小试牛刀
判断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是否正确?
(1)100g水中最多溶解36.5g NaCl,则NaCl的溶解度为36.5g.
(2)20℃时,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23g,则该溶质的溶解度为23g.
(3)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为36.5g,则NaCl的溶解度为36.5
(4)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3g食盐,则食盐在20℃时溶解度为23g.
不正确 100g不是溶剂的质量;
不正确 没有指明温度.
不正确 没有指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不正确 没有指明溶解度的单位;
易错点:
1.溶解度一定要标明温度,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
2.溶解度是100g水中溶解的最大溶质质量(饱和状态),而不是100g溶液。
3.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以及溶质、溶剂的性质,而与溶质、溶剂的质量多少无关。
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大小,人们把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又称为溶解性)分为了以下几个等级: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20℃) >____ g 1~10 g 0.01~1 g <0.01 g
10
其中,难溶物又称为不溶物,不溶是相对的,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如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列表法:
(1)语言直叙法: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20.9
45.8
63.9
85.5
138
202
246
110
168
(3)溶解度曲线图法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什么是溶解度曲线?
思考:通过右图的溶解度曲线,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1)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2)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A
B
C
(3)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能不同;
(4)曲线的交点所表示某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的。
下图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①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且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③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液中还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
思考: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和上方、下方的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溶解度曲线 应 用
1.可知该物质在任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2.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大小;
3.交点M的意义:在t1℃时,A、B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等,均为 s1 g;
4.可比较不同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曲线越陡,表示该溶质受温度影响越大;
5.处于曲线上任一点,表示该溶液处于饱和状态;处于曲线下方任一点,表示该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处于曲线上方任一点,表示该溶液处于饱和状态且有剩余固体;
S (g)
t(℃)
S1
M
A
B
t1
A
B
C
P
1、20℃时,A的溶解度是______; 2、9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
3、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下降的物质是__________
4、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g
A﹥B﹥C
C
在4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是20g
小试牛刀
A
B
C
5、把温度从80℃降低到20℃,有溶液变为不饱和的是______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溶液质量减少的是____
6、把温度从80℃降低到20℃,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较多的是__
C
A
A
A
02
气体溶解度
思考:观察一瓶汽水(或啤酒),未能发现有气泡,打开瓶盖后,会发现有大量气泡,这是为什么?
开盖前的啤酒
开盖后的啤酒
这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有关系,打开汽水的瓶盖,瓶内压强减小,会导致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气体逸出。
那么什么是气体的溶解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气体溶解度: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溶解度的五要素:
(1)压强为101kPa (2)一定温度 (3)1体积水 (4)达到饱和 (5)气体的体积
想一想:
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
在0℃,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 049体积氧气
3.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压强。压强大,溶解气体多。
(2)温度。温度高,溶解少
想一想:为什么要向鱼缸中通入空气?
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氧气溶解的量。
固体溶解度(S) 气体溶解度
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温度,101KPa时
标准 100g 溶剂(水) 1体积溶剂(水)
状态 饱和 饱和
单位 g 比值的单位为 1
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和压强
变化规律 固体溶质一般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除熟石灰例外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思考:固体溶解度与气体溶解度有何异同?
4
课堂小结
固体溶解度
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条件:温度
标准:100g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以“克(g)”为单位
影响因素:温度
溶解度曲线
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强
5
典型例题
1.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为100克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C
2.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
3.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
液的方法提纯甲
D.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C
4.下列关于溶解度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属于可溶的物质
B.40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60 ℃时,将4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90 g
D.6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析出固体较多的是乙
B
5.打开汽水瓶盖,气体从水中逸出的原因是(  )
A.温度升高 B.压强减小
C.液体蒸发 D.受热膨胀
B
6.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只有①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