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登勃朗峰》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登勃朗峰》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6 19: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马克·吐温
登勃朗峰
有位美国作家,看不惯国会议员在国会通过某个法案,因此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国会议员有一半是混蛋。”报纸一出,许多抗议电话随之而来,这些国会议员可不认为自己是混蛋,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更正。马克·吐温于是又刊登了一个更正:“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混蛋。”
这位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作家就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登勃朗峰》,看看以这位幽默见长的作家是如何写游记的。
导入新课
1、概括文章内容,简述作者行踪。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分析文中优美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
4、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学习作者的探险精神。
学习目标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2011年版)。林文华译。作者于1866年去夏威夷受访。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社提供了一次前往地中海区轮船旅游的机会。在前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大量的旅行信件,1869年收集成《傻子旅行》一书。本文是他欧洲旅行游记中的一篇。
背景链接
勃朗峰,意为白色之山,是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主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米,它是西欧的最高峰。在勃朗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
资料链接
翌日(yì) 焦炙(zhì) 辚辚(lín)
怜悯(mǐn) 俯瞰(kàn) 急湍(tuān)
纤指(xiān) 皑皑(ái) 拾级而上(shè)
峰巅(diān) 斑斓(lán) 瞬息万变(shùn)
灼灼(zhuó) 霓裳(ní) 纷至沓来(tà)
蔓延(màn) 沟壑(hè) 醺醺(xūn)
字音字形
翌日:次日。
俯瞰: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皑皑:形容霜、雪洁白。
拾级: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逗留:打断旅程,中途停留。
沟壑:山沟。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词语释义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作者和友人一起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整体把握
请标出作者游览的详细路线。
坐火车去马蒂尼→上坡→取道黑首,抵达高地→经隧道→过V字形山口→拾级而上→勃朗峰→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沿河谷前往沙蒙尼→到达沙蒙尼旅馆。
整体把握
这篇游记从内容上写了几方面的游览经历?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两个方面。
登勃朗峰所见的壮美之景,下山去沙蒙尼所遇的奇人奇事。
整体把握
作者在前往勃朗峰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奇事?
作者在前往勃朗峰的过程中,沿途不乏秀色美景,如“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在抵达阿冉村前目睹了“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看到勃朗峰周围一些奇形怪状的山峰;向山下阿冉村进发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妩媚动人。在阿冉村遇上了奇人“车王”,感受了车王疯狂的车技,虽有颠簸之苦,也有意外之喜,住上了上等房间。
整体把握
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是以作者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
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1-6段)登勃朗峰沿途、峰顶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7-结尾)下山后遇到的奇人奇事。
作者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中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
通过乘车的、骑骡的都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可怜的样子,与“我们”避暑纳凉,稍作歇息的惬意悠闲的样子进行对比,说明去勃朗峰徒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也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合作探究
作者写了上山途中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1)黑首沿途景色:清流急湍,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瀑布倾泻,美不胜收。
(2)勃朗峰:白雪穹顶,光艳耀目,高耸入云,独踞苍穹,高大威严。
(3)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
(4)高地仰望的峰巅:满目华彩,变幻无穷。
合作探究
(1)作者运用视觉和听觉描写,用简笔勾勒黑首道上的风景,以溪流瀑布为主,兼写岩壁丘岗,笔法井然。
(2)描写远观勃朗峰的情景时,不做过细的描写,而是突出其高大耀目的“王者之风”。
合作探究
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3)描写周边的群峰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其陡峭之状,既烘托了勃朗峰的雄伟,又展现了群峰插天的景象。
(4)描写勃朗峰附近的峰巅时,不是孤立地写山峰,而是写峰巅的云霞。通过云彩的形、色、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峰巅云彩变幻无穷的特点。
合作探究
本文标题为“登勃朗峰”,但为什么作者要写之前所经之地的景色?
在登上勃朗峰之前,作者写了从马蒂尼到黑首及从黑首到峰下所见到的景色。写这些景色的目的是为写勃朗峰的美景蓄势,意在告诉读者,不仅勃朗峰的景色美,途中的景色也非常优美。
合作探究
眼前变幻无穷的绚丽色彩真的是从肥皂泡中见到的吗?
不是。这是作者由眼前景色的色彩绚丽、变幻无穷联想到在肥皂泡中看到的美景,表现所见景色的美丽虚幻。
合作探究
作者由美景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作者由峰巅变幻的色彩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叹之情,以及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
合作探究
“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如此颠簸,我生平从未有过。”这是一种怎样的旅行感受?
这是一种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的旅行感受。
合作探究
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1)语言描写:“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
合作探究
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
(2)神态描写: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心理。
合作探究
(3)行车情景:“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之王”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合作探究
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车夫之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朋友作为“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合作探究
“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他在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由于车夫的技术高超,他们才能够赶上并超过长长的游客车队,得以住进上等房间。作者对此欢欣庆幸并对车夫驾车的技术表示赞叹。语言诙谐幽默。
合作探究
文章还有哪些幽默有趣的地方?找出来加以体会。
(1)将在烈日下暴晒的骑骡、坐马车的人说成是“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2)将马车疾驰描写为“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合作探究
(3)将车夫打嗝说成是标点符号系统,将说话时不停地打嗝说成是在加标点符号等。
这些句子,语言诙谐幽默,读来饶有兴味。
合作探究
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哪些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1)作者上山时,是以写景散文的笔法,描述了沿途的秀色美景,高山的险峻陡峭,水流的清澈急湍,美不胜收。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激动与喜悦。
(2)作者下山时,是以叙述小说的笔法,用极为幽默诙谐的写法描述了车夫之王,以及他们惊险而又激动的旅行,富有感染力和传奇色彩。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以游踪为线索,记述了与友人游勃朗峰的经历,重点描绘了勃朗峰的美景及富有传奇色彩的趣闻逸事,表达了作者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有的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运用比喻,将山峰比喻为美女的纤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峰尖峭的外形特征。
语言赏析
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峰巅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态,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梦似幻。
语言赏析
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这句话运用比喻,把车夫说话时不时打嗝比作“加标点符号”,生动形象,新颖奇特。
语言赏析
(1)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这篇游记散文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写上山,用散文笔法重点描绘了山中奇景;后一部分写下山,用小说笔法重点叙写偶遇“车王”亲历的奇人奇事。
写作特色
(2)有详有略,笔法多变,妙趣横生。
作者描写游览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如第3-5自然段就详细勾勒了登勃朗峰的经历和观察到的景物;而写下山时,就没有再详细勾勒景物,而是具体叙述了遇到“车王”的情境,使得整篇文章错落有致,妙趣横生。
写作特色
(3)语言风格轻松幽默。
马克·吐温是著名的幽默大师,在本文中也不乏幽默的语言,如将在烈日下暴晒的骑骡、坐马车的人说成是“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又如将车夫打嗝说成是标点符号系统,将说话时不停地打嗝说成是在加标点符号,等等。读起来幽默风趣,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写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由此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阔,感受到了阿尔卑斯山的神奇,表达了作者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语言幽默风趣,细细品味,趣味横生。
课堂小结
上山
下山
板书设计
冒酷暑登山
赏沿途美景
勃朗峰气势雄伟
周围山峰奇特
美景变幻多姿
历时八小时
乘坐敞篷马车
路险,车夫技高
登勃朗峰
山景美
人愉快
热爱大自然
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外出,火车开得很慢。当人来查票时,马克·吐温把一张儿童票递了过去。查票员说:“真看不出来您还是个小孩子。”
假设你是幽默的马克·吐温,你会怎
样巧妙回答呢?
现在当然已经不是了,但买票上这辆火车的时候我还是。
拓展延伸
马克·吐温的名言。
(1)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一下子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2)世界上主要有两类人。第一类人有所成就,第二类人号称自己有所成就。第一类人不如第二类人那么多。
(3)有皱纹的地方只表示微笑曾在那儿待过。
(4)让自己高兴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设法让别人高兴起来。
拓展延伸
1、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良久,我们终于_____到,眼前的_____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_____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
A.感悟 绚烂 变幻  B.领悟 绚丽 变换
C.感悟 绚丽 变幻  D.领悟 绚烂 变换
C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B.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
C.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D.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
A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