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内容:
形式:
手法:
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到春秋
305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叠唱
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
·氓
卫
风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思考一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发展脉络。
问题二:
诗中的“氓”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诗句来加以分析。
问题一:
◆ 理清故事情节。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二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三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四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今昔对比,亦已焉哉
决绝
婚变
恋爱
甜蜜、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氓:
始乱终弃,看似忠厚老实,实则暴躁无情。
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诗中女子的形象:
是一个被遗弃的劳动妇女形象,勤劳、温柔、坚强。忠于爱情,由温顺走向刚强,柔中有刚。婚前,纯真热情;婚后,辛苦而蒙受耻辱。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可见其清醒刚烈的特点。
思考二
什么是“比兴”?本诗中哪些语句使用了“比兴”手法?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写作手法——比、兴
比:“以彼物喻此物”,即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
比兴的作用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
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民歌中的比兴手法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贺敬之《回延安》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陕北民歌《兰花花》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阳货》
译: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思考三
作为可以“观”的《诗》,我们从本诗中观察到哪些当时的自然与社会的状态呢?
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
流行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