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大生产》
教学目标:
1、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时能够表现劳动号子的特点。
2、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通过歌曲表现劳动号子中的衬词作用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通过打击乐器的表演,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教学重难点:
通过歌曲演唱表现劳动号子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打击乐器、红绸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音乐律动
(播放歌曲伴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律动!
二、教授新课
(一)、复习歌曲(跟琴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军民大生产这首歌曲。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完整演唱歌曲。
(二)、歌曲的处理
1、歌曲情感的处理:
(1).观看视频
师:在那样的年代,男女老少都在那片未开垦过,颗粒无收的荒地上,挥汗如流的劳动着,那一幕热火朝天的景象深深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艺术家们用艺术的形式在舞台上展现了当时的那一幕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思考:艺术家用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场面?
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师生交流
(4)再次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2、体验“ 一领众和”的演唱特点
师:这是一首劳动号子,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我们一起来体验下这种演唱形式,老师来领你们来应和,学生演唱三个“嗬咳”。
(师指挥)不够再来一次,老师一组一组走过去指挥,老师反复来唱这句来让学生体会劳动号子的那干劲。
3、衬词部分
(1)思考:
歌曲中除了描写他们有干劲的场面,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哪里体现了他们在劳动时内心的喜悦之情?
生::西里里。。。
(2)思考:
你们觉得在唱这句时声音和速度应该要怎么样才能表达人们在劳动时高兴地心情?(轻快,有弹性)
(3)教师范唱
(4)跟琴演唱衬词部分
4、跟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教师用手势提示。
(三)、体验劳动场面
师:此时此刻,我们虽不能亲自去开梢林、开荒地,但我们同样可以用手中的打击乐器和红绸带,去感受当时那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1、分发乐器(锣、鼓、串铃、手鼓)
2、学生自己尝试怎样使用
3、教师分组指导在歌曲中的使用方法
4、配歌曲音乐感受劳动场面
三、小结语
一曲《军民大生产》把我们带到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齐动员,加紧生产的劳动场面如在眼前。这些红色经典歌曲之所以能传唱至今,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她能让人们想起一个故事,忆起一段历史,缅怀一种情怀。同学们更加有集体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学生们更加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热爱祖国。
四、下课
播放歌曲音乐,带领学生律动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