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电子邮件总复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电子邮件总复习》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3-05-08 20:5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子邮箱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选用的是山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著的《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就是了解什么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有什么特点、理解电子邮件地址和学会申请电子邮箱。
学生分析
学生在第一册(下)已经初步学习了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网上浏览的技能,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有少数学生可能已经掌握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有些学生可能从没接触电子邮箱,因为电子邮箱是网上最常用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对学习这些知识技能应该不存在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网速和浏览器等原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申请电子邮箱时会碰上挫折。 
设计思想
本课采用WEBQUEST形式,以“自主探究”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法,使用激励引导的手段,通过情境创设,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子邮件及特点,理解电子邮件地址,掌握在互联网上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做一个有文明、懂礼貌、懂得关心他人的好网民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更习惯用网络来传递信息,电子邮件越来越被人们普遍使用,本节课我们的学习内容主要了解什么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有什么特点、理解电子邮件地址和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因为这是一节很实用的课,理解电子邮件地址是教学的难点,但它是理论知识学生能了解和理解就可以了,本节课最重要的是学会申请电子邮箱,掌握在互联网上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2分钟 欣赏FLASH动画,并提出问题:动画中的描述了什么事,片中的女同学碰上什么难题了? 带着老师给出的问题欣赏FLASH动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本节教学主题。
布置任务 1分钟 引导学生浏览WEBQUEST网页中的“任务”部分。将大任务细化成小问题:1、什么是电子邮件? 2、电子邮件有什么特点? 3、怎样理解电子邮件地址? 4、怎样申请自己的电子邮箱 5、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浏览“任务”页面,扮演角色,明确这节课的任务。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是一种任务驱动形式。
明确学习过程 1分钟 引导学生浏览WEBQUEST网页中的“过程”部分,安排学生学习过程。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浏览“过程”页面,明确如何进行这节课的学习:1、六个人为一小组。 2、每个组员协作学习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 3、学习申请电子邮箱的示范操作。 4、到网上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 5、完成“成果一”的练习。 6、完成“成果二”的表格 教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为学生提供了建构知识的脚手架,让学生学习有条理化,减少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迷航”机会。
1什么是电子邮件2电子邮件的特点3理解电子邮件地址4学会申请电子邮箱 浏览学习资源 20分钟 1、调控课堂气氛。2、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3、将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向全体同学推广。4、收集和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5、参与到小组的学习和讨论。6、检查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 1、小组借助网页资源进行,并结合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2、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电子邮件? 2)、电子邮件有什么特点? 3)、怎样理解电子邮件地址? 4)、怎样申请自己的电子邮箱 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源中自主协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完成成果 7分钟 1、指导学生完成“成果一”中的练习题2、指导学生“成果二”:记下自己小组成员的电子邮件地址,完成通讯录 1、学生独立完成“成果一”的测验,小组长记下得分。2、小组成员记下各个成员的刚申请的电子地址。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交流信息能力 为下节课的收发电子邮件作准备。
学习评价 4分钟 1、组织成员和小组长按照“测评表”开展自评和他评。2、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进行评价。 1、根据“测评表”开展自评和他评。 判定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小结 1分钟 小结申请电子邮箱技巧。小结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充分肯定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也对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纠正。 1、自查自己在各个知识点方面掌握得如何,哪些方面还要加强和改进? 知识小结,帮助学生将学到的零散知识系统化。
教学延伸 2分钟 电子邮箱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比如方便我们发个邮件问候同学朋友,但是它也给人们带来很多烦恼,如很多不法分子经常发送大量垃圾广告邮件,很多病毒也是通过电子邮件迅速传播的。 课后可以通过查资料找出防止垃圾邮件骚扰杜绝病毒传播方案,曾试给同学发一封电子邮件去问候同学。 知识延伸,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和进行能力迁移。培养学生正确、合法利用电子邮件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反思:
课改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讨论的焦点,在这节信息技术课中我尝试引入WebQuest这种方式来完成《申请电子邮箱》,希望能更好的解决好课堂上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经过试验,觉得很成功,经过课后的反思,得出以下观点:
课改的精神要求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个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就是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就要注意:不能完全放松警惕,把课堂交给学生。合作学习时,也不能让学生自由自在、无组织、无纪律的随意讨论,这样就会使课堂犹如散沙。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也不能完全控制学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综合体现。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们要掌握对权利该收时收,该放时放。对教学目标或任务的达成不可囫囵吞枣,需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有助于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操作技能、操作步骤及操作技巧。
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在课堂上得到和谐的体现,我觉得WebQuest是一个不错的选择。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学习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这与我们时下的探究式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学习,以及两年前引入国内的“Intel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存在很大相似的地方,在这节课中我们就尝试这种学习模式。试验后觉得这种WEBQUEST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学会方法、得到知识。而教师只是从中加以组织、指导。WEBQUEST 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分配始终贯穿于WebQuest 的六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达到较好的互动效果,但是也有它自身的缺点,就是上课所需时间要长,时间很难把握,如果不精心设计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一个教学任务。
经过尝试,我认为将WEBQUEST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是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附件一:
《申请电子邮箱》评价表
姓名 小组长 班级
权重 评价指标 评分
优 良 中 差
基础知识 5% 理解了什么是E-mail。 自评 5分 4分 3分 2分
他评 5分 4分 3分 2分
5% 明白E-mail的特点。 自评 5分 4分 3分 2分
他评 5分 4分 3分 2分
10% 理解了E-mail地址格式。 自评 5分 4分 3分 2分
他评 5分 4分 3分 2分
10% 完成了“成果一”的练习题 自评 5分 4分 3分 2分
他评 5分 4分 3分 2分
合作交流 10% 课堂积极发言。 自评 5分 4分 3分 2分
他评 5分 4分 3分 2分
10% 在探究和学习过程中积极合作,乐于帮助他人 自评 5分 4分 3分 2分
他评 5分 4分 3分 2分
技术性 40% 熟练申请到免费的电子邮箱 自评 5分 4分 3分 2分
他评 5分 4分 3分 2分
10% 完成了“成果二”的通讯录表格 自评 5分 4分 3分 2分
他评 5分 4分 3分 2分
总得分: 分
说明:“自评”由自己打分;“他评”由小组长打分
附件二:
(  )组成员电子邮件通讯录
姓名 电子邮箱(E-mail)
注:请记录下你和同学的姓名和电子邮箱地址,以便以后联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