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二轮复习文学作品阅读专题备考策略
英山县雷店高中 伍慧
二轮复习承上启下,它在一轮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的条理化。这一阶段是加强知识实际运用和落实的关键时期,是关系到学生的能力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阶段。而对文学作品阅读题得分率不高的教学状况,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引导学生走出得分偏低的“困境”? 我认为必须具有科学的应对策略,方能做到高效低耗。
查漏补缺,明确目标
二轮复习文学作品阅读则要突出一个“专”字,不宜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集中攻克。譬如,整理一轮复习时做过的卷子,可以发现学生在完成文学作品阅读题时得分点在哪里,易误点又在哪里。我们重点应该训练高考必考而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考点。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学生们难以在宏观上把握全文,在细微处研读文章,这也导致文学作品阅读题得分率不高。针对考纲中规定的三个能力层级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进行的能力训练,无论是小说类还是散文类,我们都应该学会从文本中寻找信息,才能读懂文章,才能正确完成习题。然而,学生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信息找不到,信息找不准,信息找不全的情况。第二个问题是找到信息后还应善于概括信息。大部分学生得分的原因之一是不善于概括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信息。此外,学生还存在不善于表述信息,存在遗漏信息,表述笼统,过简,冗赘,毫无套路可言的问题。因而,二轮复习时我们应该训练学生学会寻找信息,概括信息,表述信息。掌握好文学作品阅读题的答题方法。具体方法是:
1. 坚持“题从文中来,答案文中找”的原则,据文答题,不要凭空想象。
2. 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提示的答题范围、规定的答题思路、隐含的答题信息等,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3. 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4. 要做到规范答题。如果“文中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的题目,考生可以首先明确文中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回答这种手法在文章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运用这种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说明。
5. 回答问题时,要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同时字迹要清晰,做到文从字顺。
提纲挈领,深入钻研
二轮要多做提纲挈领式的复习,善于瞻前顾后,完善知识系统,增强“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的意识,针对湖北近五年来的高考中文学作品阅读题考查的除小说即是散文的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小说和散文类阅读题的训练。并且结合两种文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散文阅读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对于小说类阅读题,我们首先从小说的三要素来把握整篇小说,联系课本中的小说学习经验来分析题目。高考中的问题会有以下几种: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或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写,分析情节构思,分析小说的主题,探究性试题(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体以及高考实际决定了我们在阅读时的侧重点。
1、认识环境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环境。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的发展,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在微型小说中,场面以单一为主,场面的自然或社会内容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坐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一般说来,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外乎是以下几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某种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2、梳理情节
如果说环境是人物诞生、成长和活动的背景,那么情节则是人物斗争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情节,就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微型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虽然,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也有矛盾的前因后果,但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不一定像普通小说那样完整,也不一定像普通小说那样情节曲折。
3、感知形象
说到底,小说是“人的艺术”,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微型小说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为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揣摩: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4、分析主题
或许正是因为篇幅短小,微型小说主题必须十分鲜明,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它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大的或感人的主题。所以阅读微型小说时,必须分析、概括出作品的主题。具体而言,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有: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典型环境的精当描写;③有时还须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
5、鉴赏技巧
微型小说写得好,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尤其以出人意料的结尾而见长。所以阅读微型小说时,应该注意鉴赏其表现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捕捉微型小说的精妙技巧: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倒叙、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先抑后扬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精心选题,质量求上
二轮复习阶段是接收复习资料的高峰期,教师要有选择地利用其中有典型意义的题,少让学生做简单费时的机械重复,因为,题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备考的质量,题不在多而在精。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湖北历年的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用高考真题,可以体验高考、解读高考和熟悉高考,实现与高考零距离接触。教师认真研读命题角度,从而把握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考查思路,引导学生有效地复习。也可借鉴其他省市模拟题中的新题,,多见些新题型,努力使学生“见多识广”,考试时就不至于发慌。也可利用已练过的旧题中的典型试题,可以收到温故知新的特殊效果。总之,一切为了高效备战2011年高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