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音8下 4.1.1客家之歌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音8下 4.1.1客家之歌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6-07 08:3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客家之歌》    
教材分析:
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的一首《土楼回响》交响诗,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在本单元中,是对广东民歌中客家山歌的延伸,要求学生欣赏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又深》,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的音乐素材。B主题的旋律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由铜管乐器演奏。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尾声。本课要求学生不仅清晰全曲的结构,并让学生学会演唱A主题。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客家之歌》;能快速听辨出音乐的两个主题。
2.通过聆听 、赏析《客家之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
3.通过欣赏来学唱音乐主题A,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尊重和保护各地的民间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出音乐主题A 、B和演唱作品主题A。
2.清晰整首乐曲整体框架(曲式结构)。 
教学方法: 听唱、演奏、启发、引导、探究等。   
教具准备:
互联网、教材、课件及收集客家民俗风情的有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2分钟)   通过播放PPT,以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客家人的住宅和音乐,并插入儿童歌曲《海娃变油娃》,由此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跟客家山歌有关。    学生观看。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象客家风土人情。 
新课进入(3分钟)   根据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自己搜集关于客家人的材料及刚才观看图后分组讨论,去总结其客家的风土人情。然后回答老师后面提出的问题,知晓客家风土人情。 总结客家的历史、住宅、风土人情等知识。  让学生事先了解基本知识。   
初听作品《客家之歌》(5分钟)   初听作品的2个片段,区分哪一个更为熟悉?片段一是取材于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由其改编而成。 两个片段均选自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分别是其中的A、B主题。   欣赏《客家之歌》,区分其主题。   能够让学生清晰听出音乐的两个片段,分辨出合唱与管弦乐。
欣赏《客家之歌》分析作品(10分钟)  1、欣赏整首作品中分别出现的3次主题A片段,思考:演唱的力度有什么变化?(教师小结:主题A的力度由弱渐强并在最后达到高潮,音乐激昂奋进。)   2、分析主题A、B,其节奏变化,将A主题在全曲出现的3次变化,分别用p、m、f 的力度记号表示出来。3.教师分主题讲解提示。  欣赏主题A、B。分析主题A。      初步了解音乐的力度所要表现的作品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与·探索(5分钟)   1、带着前面的问题跟随老师钢琴演奏再次欣赏第一主题,总结客家文化。2、分组讨论两个主题的变化特点及音乐的情绪。  3.学生谈感受。 学生分组讨论,选出组长代表发言。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对最后划分作品的曲式结构打了基础。 
分析全曲曲式结构。(7分钟) 曲式结构引子+A+B+AB+B``+A``+尾声引子部分 :(由远到近,由弱到强),力度pp学唱A主题与小乐队演奏A主题。(5分钟) 1、教师教唱和学生跟琴演唱相结合。2、师生对唱。3、打击乐演奏。 学生学唱学生演奏 通过学唱不断感受客家音乐,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客家音乐特点。
总 结(2分钟) 我们今天不但很好的欣赏了客家之歌,还学习并演唱、演奏了《客家之歌》的主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客家山歌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有得甚至就要失传了,因此我们要像爱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环境一样,珍惜和爱护这些音乐资产。最后,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成为音乐家,把我们的客家山歌,甚至把我们的民族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过程中,除了导入歌曲《客家之歌》主题《海娃变油娃》外,我欣赏了民族管弦乐,了解交响诗体裁。通过实例交流及合唱,充分激起了学生的课堂热情,也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气氛,同时也能够正确认识客家民族文化艺术。欣赏及学唱《客家之歌》,而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演奏及师生对唱,感受到客家人热情好客、坚强不屈、团结奋进、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最后,欣赏《客家之歌》,懂得了交响诗的体裁和本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就学生的欣赏角度与教师评价上来说,本次授课效果可佳。但是,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难免存有不足之处,还得让老师们指正,今后在内容设计方面会更加谨慎,分析研究,达到其教学目标的效果,加强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