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教学目标
1. 认识交响曲,简单了解其概念,结构;认识海顿,听赏其主要代表作品惊愕第二乐章。
2. 学会哼唱《"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能听辨出主题进行了哪些变奏,变奏了几次,了解作品的变奏方法。
3. 学会简单的几种主题变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聆听交响作品,培养听赏交响乐的兴趣
2. 难点是对作品变奏手法的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片段
学生思考回答:听过这首乐曲吗?知道它的体裁吗?
在我们的印象中,交响乐是很神圣很遥远的,总给人一副“古典”“高雅”“严肃”“难理解”的感觉。(结合课本上的概念)不过今天我们将要听到的这首交响曲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受。
(二)《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作品分析听賞)
1.聆听作品主题,回答问题:
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师引导学生从情绪、节奏、旋律及力度方面感受
主题音乐特征:
旋律--简洁流畅
节奏—简明轻快活泼
力度—轻柔,柔美的弦乐器主奏
再次聆听主体部分(学生跟随主题哼唱)
2.聆听变奏Ⅰ(结合课本谱例)
思考问题:与音乐主题部分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回答)
师引导:主题旋律依然存在,但又多出了一条副旋律,整体旋律依然轻快流畅。
3.聆听变奏Ⅱ(结合谱例)
思考问题:又与音乐主题部分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回答)
师引导:旋律的音程关系(音程下三度,转变了调性由C大调转为c小调)
节奏依然是主体节奏,简洁明快。
4.聆听变奏Ⅲ(结合谱例)
听赏回答:与音乐主题部分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谱例回答)
师引导:主题依然存在只是节奏和旋律更加丰富,情绪更加欢快了。
5.聆听变奏Ⅳ (结合谱例)
听赏回答:相比音乐主题部又有哪些相同和变化?
师引导:主题旋律的音区发生了变化(提高了两个八度)节奏没变;
又增加了丰富的副旋律,加强了配器和力度,出现了附点节奏,情绪开始热情沸腾了。
6.聆听尾声
再次强调主题音乐,感受惊愕后的平静。
聆听了惊愕主题及其四次变奏,那么我们就可以整理出第二乐章的结构了,如果主题用字母A来表示主题的话那么其四次变奏就应该是A1、A2、A3、A4,其结构就是A+A1+A2+A3+A4+尾声。
完整聆听惊愕第二乐章(感受交响乐魅力,体会惊愕的感觉效果及体会主题变奏的发展变化)
音乐知识—变奏曲:
变奏曲是指音乐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变奏曲中最初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每次变奏,按顺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等等。整体是在主题的基本骨架下加以自由发挥。
(三)海顿及创作“惊愕”的动机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他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乐四个乐章的规范结构,一生创作了约108部交响作品,被称作“交响乐之父”。海顿作品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歌剧、神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及其他室内乐作品。代表作品有《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等,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弦乐四重奏《皇帝四重奏》等。
“惊愕”的动机:
惊愕作于1971年,当时海顿首次来到英国,受到了英国人的热烈欢迎。但是那些衣冠楚楚、浑身珠光宝气的贵妇们根本不懂海顿的音乐,他们只是附庸风雅到音乐会上凑热闹,音乐会进行时,她们往往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海顿看到很不高兴,于是他说:“我要写一部‘惊醒音乐’,吓他们一下。”惊愕就在这种动机下诞生了。首演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第二乐章缓慢的主题出现了,小提琴很轻柔,音乐犹如宁静安详的催眠曲,那些贵妇们又昏昏欲睡了,突然,乐队在定音鼓的猛击中,奏出了一个强烈的和弦,仿佛晴天霹雳,把贵妇小姐们都惊醒了,他们惊慌失措,丑态百出,因此这部交响曲被冠以“惊愕”的别名。
(四)学唱音乐主题
(五)创作实践---主题变奏
尝试对歌曲小星星进行主题变奏,采用改变节拍、变化节奏和旋律加花等方法变奏,尝试将变奏用乐谱记下来,然后唱一唱。
课堂评价交流,请同学演唱自己的作品,并说明是从那方面进行变奏的,学生进行点评,老师总结。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