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网络的连接设备及拓扑结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网络的连接设备及拓扑结构》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3-05-08 20:5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网络的连接设备及拓扑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介绍了我们常见网络设备的原理与作用,引出网络常用的几种拓扑结构并加以分析其特点,比较其性能的异同。让学生在理解常见网络设备作用下能分析生活中的网络情况从而能够在网络变动中能有选择,应对的思维及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网络使用经验,只是在应用过程中对网络设备的作用及原理不甚了解。因此要结合课程知识点逐步认识到网络设备的动用原理,
三、学习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作用和原理并能选择合适网络设备构建网络。
(2) 能对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作出优劣对比并能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构建网络。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需求,归纳提炼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网络使用中良好的行为规范,初步树立科学合理的网络构建规划意识,保障网络设备的有效使用。
(2)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探讨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设计理念:
基于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对各种信息的应用实践基础上,本节的设计共分为:
常见设备,创设情景,引导其思考各种设备用途与性能原理的不同。
案例认识,生活中的案例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其对知识结构的逻辑思考,并进一步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
演示讲解,教师运用类比等方法,对某些知道点进行讲解,进一步疏导学生原有的零碎的认识。
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结构具有一定的分析应变能力。
五、教学重点:
1、 了解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及性能的异同;
2、 理解网络拓扑概念及常见的拓扑图;
3、 按照自己的需求绘制拓扑图。
六、教学难点:
1、交换机工作原理,绘制拓扑图
七、教学策略的选择媒体设计:
1、教法运用:(1)诱思导学法 (2)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 (3)网络探究教学法
2、学法指导:经验探究法,体验探究法,协作式学习法
3、资源的设计与选择:运用图片,网站等资源、电子教室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利用同学们家中所使用的网络和学校的网络来引出本节内容----网络的连接设备 回顾生活中所见的网络设备 让学生从眼前的实物抽象到理性的思考
新课 利用学案引导学生阅读,填写学案上再应的表格。 阅读,思考
1、网络设备:中继器(回顾前课)2、网络设备: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区别?区别优点/不足口头化表述集线器交换机3、网络设备:路由器 阅读,思考填写表格 学生对资料,教材的阅读,整理归纳能让学生能从现实设备中抽象出理论知识。
新课 结合教材P15填写表2差异拓扑结构描述优点缺点总线形结构星形结构环形结构网状形结构 阅读,思考填写表格。 让学自主阅读教材和整理资料然后填写表格,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
讨论:同学家庭网络案例讨论1、 这样的拓扑结构正确与否?2、 在使用网络设备中可有更科学更简易的方案 参考资料:http:///f/network/074/7/403308.htmhttp://network./col/554/http://network./ 学生思考讨论 讨论引发学生对已学知识运用及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本课小结:跟据合理的需求分析,我们要合理地选择设备及拓扑结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