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会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判断人口增长情况。
2、 理解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和解决措施。
3、 运用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过程和方法:学会识图,并提高根据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口观,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 难点: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每年的7月11日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纪念日,有谁知道7月11日是世界的什么日?它是怎么来的?(学生答:世界人口日......)
教师展示图片和资料:1987年7月11日,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这一天为"世界50亿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那世界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世界人口是如何分布的?有哪些因素影响人口的分布?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探讨的《世界的人口》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1) 自主预习
1.教师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2.教师展示自学提纲(给予学生3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并与同桌讨论教师所展示的问题):
(1)学生自学教材76页到77页内容并完成76页活动题第一题,并从数字中思考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2) 阅读77页教材知识之窗,分析:
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 - ______
(3) 做77页活动题计算表中五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并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五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二)学生展示交流成果,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1.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提问:从图中看,2011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多少?
教师接着展示每增加10亿人口所花时间表并设问: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速度有何变化?
学生举手回答,展示刚才自主预习的成果
教师小结:世界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
承接:我们用什么来衡量人口增长速度?
学生:自然增长率
教师:怎么计算自然增长率?
学生: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教师展示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图,问:
1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
2 人口自然增率有什么地区差异?
学生答: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是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低于发展中国家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并加以鼓励
承接:人口增长的快慢会带来哪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世界人口问题
2. 世界人口问题
(1) 合作探究
1.教师PPT展示探究的问题:
1 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影响?
2 人口增长过慢会来哪些影响?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80页到81页文字内容和图片资料,之后以前后排四人为一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教师展示的问题(谈论时间3分钟)
2.教师请学生代表展示第一个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影响的交流结果,并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点拨评价
3.教师用ppt展示五幅图片,分别是:饥饿,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拥挤(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4.教师展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小结:交通拥堵,就业困难,饥饿贫穷,环境污染,住房拥挤............
过渡: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不好,过慢就好了嘛?
学生答:不是,学生举手发言,展示交流的第二个成果━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1.教师展示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图片并小结: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大
承接过渡: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不好,那怎样才好呢?
学生: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教师展示两个背景材料:
材料一:日本是东方国家中少数鼓励生育的国家之一,日本家庭之所以不愿意生育,是因为养育费用高昂,养育费包括对孩子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母亲为培育孩子必须牺牲工作的费用等
材料二:俄罗斯育龄夫妇不生育要缴税。俄罗斯人口增长缓慢,近年来为负增长。目前,俄政府以向产妇发放现金和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缴税补贴的方式鼓励生育,一些地区的行政机关还酝酿征收无子女税
教师问:从这两个材料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
学生:鼓励生育
教师讲述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国在以前人口增长速度快的时候实行计划生育,规定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小孩,后来人口增长速度放慢了,逐渐出现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所以后来又放宽政策,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小孩。从中国的人口政策可以看出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解决人口增长快慢的主要措施主要有哪些?
学生答:人口增长过快应实控制生育,增长过慢应鼓励生育
教师展示小结加深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概括
过渡: 教师展示两幅图片分别是:第一幅人烟稀少的乡村,第二幅是房屋密集的城市
问: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均不均匀?
学生: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教师问: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什么表示?
学生: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人/平方千米)
2.教师展示例题,
例:甲城市有500万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计算甲城市的人口密度。
甲城市人口密度=?
3.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要求学生从图中找出人口超过100人每平方千米的地区(给予学生1分钟时间读图思考)
学生举手发言展示读图成果
4.教师展示人口分布图,标出人口稠密的地区,并提问:
①这些地区有什么共同点?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给予学生4分钟时间阅读教材,之后前后排四人一小组讨论上面两个问题
5.学生代表举手发言(这些地区都在沿海,都在中低纬地区,平原地区)
6.教师展示人口分布图和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得出答案,并小结:人口稠密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气候温暖湿润,比较适合人类居住
7.教师展示农业发达的平原地区和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承接:哪些地区人口稀疏呢?
1.教师展示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认真读图,找出人口密度很小的地区。
2.教师展示标出了人口稀疏地区编号的人口分布图,请学生代表说出这些地名:
撒哈拉沙漠,南极地区,青藏高原,亚马孙热带雨林
3.思考: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4.请学生代表介绍这四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分布比较稀疏
5,教师展示沙漠,高原,雨林,极地等景观图,加深学生对这些地区人烟稀少的理解。
6.课堂活动:世界那么大,你想把家安在哪?
展示六幅图,分别是:南极地区,四川盆地,撒哈拉沙漠,长江中下游平原,热带雨林,喜马拉雅山
问:①你会把家选在哪里?理由是什么?
②哪些自然因素影响你对家的选择?
(给予学生2分钟时间在下面思考讨论)
7.学生代表展示交流结果:(例:选择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有成都平原,农业发达,有天府之国之称。选择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一般影响家的选择的自然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等
8,教师评价鼓励学生代表的发言并展示本节课的课后练习,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完成
四.课堂练习
1.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拉丁美洲
2.人口疏密的不同可以用以下哪种方式表示(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D.人口增长数量
3.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原因是( )
A.这里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B.地处河流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C.地处沿海平原,便于欣赏海上风光
D.中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稀少
4.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后果有( )
①交通堵塞 ② 居住条件差 ③ 就业困难
④饥饿贫困 ⑤自然环境恶化 ⑥劳动力短缺
⑦国防兵员不足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5.下图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从世界范围看,人口增长速度过慢
B.世界资源数量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
C.人口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消耗过度,资源短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D四地中,人口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地。
(2)图中①、②、③三地所在的国家中,人口最多但成功进行人口控制的国家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