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线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三课《会动的线条》,是这册书中线条系列的一个内容。首先,从题目上力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
(一)课程目标:
将课本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会学习,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体会、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条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四、媒介运用:
学具:画笔、画纸、丝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这条美丽的丝带是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
教师模仿丝带说话:别看我现在直直的站在桌子上,可我看见同学们这么聪明、可爱、这么欢迎我们,我要给大家跳一个舞。(a、请同学们认真看:我跳舞前和跳舞时的样子你喜欢哪个?b、用心想:如果我们要把这两种状态下的丝带画下来,画出来的线条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线条有那么神奇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会动的线条》。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三课,看看教材中这些画都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2.指导学生解决课本中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感觉敦煌石窟“飞天”壁画中她们在飞翔呢?
说一说: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线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发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景物中的线条给我们动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猜一猜:
请同学们用身体来表示动态的植物或动物。(教师示范)
比一比:
看哪一组同学能用会动的线条在黑板上画出又多又美丽的画!(打擂台)
(三)绘画作品欣赏
1.找一找画家使用了什么样的线?表现了哪些景物?哪些线条给你动的感觉?(学生互相讨论)
2.分析线条的疏密和波动大小带来的不同的画面效果。
3. 教师创作范画,观察分析教师范画中会动的线条是怎样动起来的?(学生自由回答)
(四)作业布置
笔下生花:你也试一试让画中的一切动起来吧!(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用线条表现动态的画面。
2.学生配乐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作业的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六)知识拓展
1.提出本课拓展要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现丰富的世界。
2.除了曲线会动,还有哪些线条会动?仔细观察生活中出现的会动的线条,并尝试把它画出来。
六、板书设计
会动的线条
直线
疏 密
曲线
动态 弱 强
斜线
波动 小 大
波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