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乡土画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齐白石老人对家乡及所过的农民生活的浓厚感情,使学生懂得“齐白石老人正是以无比的真情去抚爱这世界,因此他的艺术才博得世界人士的共鸣”这个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白石老人应该属于乡土画家”的含义,学习他热爱家乡、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生活的艺术情操。
4.搜集有关齐白石的资料,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加深对“乡土画家”的理解。
5.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理解“齐白石老人应该属于乡土画家”的含义。
2.理解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加深对“乡土画家”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搜集齐白石老人的资料和作品(图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启发谈话。可以从有关齐白石的故事或作品入手,揭示课题。
②板书课题。结合预习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③设置悬念。齐白石为什么被称为乡土作家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2)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①检查读书情况。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名读课文,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②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学生可以汇报预习时查字典理解的词语,如:观察、揣摩、自诩、共鸣等;也可以提出预习时不理解的词语,如:乡土气息、形神俱备、气韵生动等,这些词语可以由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可以放在理解课文时解决。如:“莲花峰下写鱼虫,小技当年气亦雄。”“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天上之龙,从未得见,吾不能画也。”
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④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3)小组讨论,理解课文。
在学生熟读课文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重点讨论两个主要问题:
①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呢?
②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
A.组织讨论第一个问题: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呢?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前教师可以分好学习小组,确定各小组组长,小组组长带领全组同学深入讨论。在讨论时要注意实效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画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词句,并标注序号,写出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然后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互相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加强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老人始终把它的艺术生命立根于这块土地,因此他的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他所画的题材,无论是一枝荷花,一株芋叶,一窠小鸡,一只蜻蜓,都是一个炎黄子孙在自己乡土中的生活感受。”在讨论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始终、立根、浓厚、亲切”等重点词语,谈对白石老人是乡土画家的理解。
“这些细致的描绘,正是为了说明‘只有农家能谙味’。因为它们都不是从街市上买来的,而是农村日常劳动的产物。”在讨论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都不是、而是”等词语,谈对白石老人是乡土画家的理解。
还有其他句子,学生可在汇报时相互补充。
B.组织讨论第二个问题:白石老人为什么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因此,小鸡的天真姿态、虾的透明外壳和有生命力的须爪、牵牛花为了生存向太阳光挣扎的挺劲,都诱使他花费许多精力去观察、揣摩。他要抓住每一动物和植物的性格,他要看得出每一朵花、每一只小虫的内在生命,因此在他的作品里的物象都有活生生的灵魂。”在讨论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观察、揣摩、看得出、创造”及“活生生的灵魂”等词句,谈对白石老人绘画技艺的理解。
还有其他句子,学生在汇报时相互补充,深刻讨论。
在重点探讨以上两个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若还有其他疑问,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解决。
(4)朗读指导,感情升华。
在组织全班同学充分讨论后,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①自由读。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教师指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朗读。
③师生评价。结合学生读的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④在评读基础上,可以指名读,可以让学生齐读,也可以师生合作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白石老人热爱家乡、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生活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⑤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这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
2.积累内化。
(1)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汇报生字写法,教师重点指导“悉”字要注意上半部分写法,“践”字要注意右半部分写法,“炼”字要注意与形近字“练”的区别。
(2)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3)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白石老人的资料,丰富课外知识。
3.实践活动。
教师和学生可以多方面寻找丰富的文字资料、图片等,组织白石老人绘画作品展,欣赏白石老人绘画艺术,陶冶学生情操。
资料
〔齐白石 (1864~1957)〕
中国书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早年曾做木工,后结交当地文人,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书法,靠为人写照、卖画、刻印为生。57岁后定居北京。60岁以后,画风遽变,重视创造,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擅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并善于将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亦画山水人物。篆刻初学浙派,后多取法汉代凿印,单刀直下,劲辣有力。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能诗文,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诞生100周年纪念展览会”。1983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齐白石诞辰120年周年作品展览。出版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画册多种。
〔湘潭〕 地名,在湖南省。
〔形神俱备〕 外形和气韵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形神状貌〕 外形、状态和气韵。
〔玩味〕 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味。
〔栩栩如生〕 生动活泼的样子。
PAGE
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