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7 14:1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9 那个星期天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了“我”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我”出去玩,在盼望中的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令“我”难以忘怀,同时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说一说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我”在母亲的一次次爽约下,希望逐渐破灭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7):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交代具体的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之深切。
  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这不会错”“都不会错”“到底是让我盼来了”等语句,充分体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读第2自然段,说说令“我”如此期待的一天,为什么“我”却记不清要去哪儿了。
②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却没有兑现,期望越大,
 失望也越大,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
 忘记了要去哪儿。
①我净想着早些出去,以至于忘记了要去哪儿;
因为:
  环境描写:烘托出“我”马上就能跟妈妈出去玩的愉快心情。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动作描写:这一句借助动作描写,表现“我”等待时的落寞与孤独。
  读一读第4自然段,这段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的?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从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动作描写
融情于事
(1)作者是通过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四个事例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的。作者将焦急的心情融在具体事例的叙述中,表达出心情的变化,焦急的心情在延续,程度在逐渐加深。
(2)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关注本段的动作描写会发现,这段等待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愉悦地、充满活力地“踏、跳、看”,慢慢地变成了“蹲、爬、坐、翻看”,最后则是“想象、想象、想象”,这是一个由动到静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体现了我焦急心情的不断延续,焦急程度的不断加深,作者抓住细致的动作描写,将人物的焦急、兴奋、孤独、煎熬……的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语言描写:“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我”急切而又无奈的心理。
  第5自然段写“我”整个上午跟在母亲腿底下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使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心理描写:写“我”懊悔自己午觉睡过头,导致母亲没带“我”出去玩,这次决不错过洗完衣服的时间,表现出“我”的焦急心情。
  “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我”盼着母亲快些洗完衣服。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出“我”焦急的期盼心情。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漫长”是说时间长,指“我”在等待过程的煎熬;“急遽”的意思是急速,是说“我”又觉得黑夜来得太快。这对看似矛盾的词语,体现了“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怎样理解“漫长而急遽”这对看似矛盾的词语?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母亲因为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和不安,所以“惊惶”。这种心态表现在“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拉” “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一系列的行动上,母亲试图安慰“我”,从中可以看出她对“我”的怜爱,但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
景物描写
表达情感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兴奋、期待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
焦急、盼望
失望、伤心
惆怅、失望
沮丧、失落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
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找一找文中把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课文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那个星期天》
  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的方法。《匆匆》用太阳象征时光,通过写太阳从早到晚的“挪移”“跨过”“飞走”“溜走”等,表达对时光匆匆的感慨。《那个星期天》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明媚” “渐渐暗下去”“消逝”等表现“我”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变化。
用一连串的问句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
没有直接表达,而是把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之中,间接表达出来。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那个星期天
等待
落空
“我”流泪、母亲惊惶——失望、委屈
难以忘怀的期盼令人感怀的母子
答应带“我”出去玩——期盼、激动
等洗完衣服去——伤心、无奈
等一会儿、买完菜去——焦急、兴奋
等忙完去、下午去——急切、懊悔
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