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名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学段 初二上学期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者 单位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长度的测量,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长度的测量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学会规范的测量长度,对以后学习温度计、天平、电流表等仪器的使用都会有很大帮助。 学习长度的测量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测量是必要的,其次要告之学生测量是需要统一单位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规范的使用测量工具。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起点,所以本节课不止是知识点的学习,更是渗透物理学科素养的开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初二,身体、心理和学习都处在较快的发展变化中。物理作为起始学科,比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学习过线段、长度、长度单位及换算的相关知识。在科学之旅中,学生对物理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学生对长度的测量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何要再次学习测量长度,与小学的学习的过程有何不同?本节课将会通过介绍讲授和学生实际操作回答同学们的疑问。另外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一个物理量,不适合全程自学,教师有必要讲授学习的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知测量的必要性; 2.知道学习物理量的一般过程; 3.分辨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4.规范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2.通过课件(操作)掌握使用刻度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系统过程,感受物理是严谨的、科学的; 2.通过练习、反馈体会学会物理的快乐; 3.通过课件操作感受物理学科的趣味,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 教学难点 1.刻度尺的读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料、工具
导入 明确学习标题 提出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测量?(2)用什么、如何测量? 看图,思考,进行猜测 展示两张图片
讲授概念课模型 讲授学习一个物理量的一般过程 做笔记 流程图
讲授概念 长度是点到点之间的距离 长度符号:L 辨析的过程 图示
讲授 测量前先规定单位 米是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符号m 记忆、发现体会 图片
练习 填入合适的单位 引出生活中的常识量 练习 练习
讲授 1.人身体上的奇妙数据 听介绍,比划体会 图片
讲授 测量长度的工具统称刻度尺 分步讲解刻度尺的使用过程 一认:认零刻度线、单位、量程、分度值 二放:摆正 三看:视线对齐 四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五记:数值和单位 边听 边练习 刻度尺实物
练习 1.练习刻度尺的读数 练习 练习
巩固 1.播放课件 观看课件、练习 课件
小结 1.总结 回顾、归纳 流程图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
知识点来源 □学科:物理 □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设计内容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停表测量并记录时间 难点:正确辨别误差和错误的概念
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 问题引领 活动安排 媒体安排
一、探究导学:停表的使用方法
8min 【问题引领】: 不同人定义出来的时间之间应该如何进行比较呢? 【情景创设】: 引导需要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时间 教师带领设计场景
【问题引领】: 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时间单位呢? 【复习回顾】: 根据生活经验回顾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资料卡片讲解
【思维引领】: 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学生讨论】: 可挑选代表回答 设置场景进行概念区别
【达成目标】:引导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分析,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树立方法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实践: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10min 【问题引领】: 生活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呢? 【回顾生活】: 互相讨论生活中使用到的测量时间的工具? 展示生活中测量时间的工具
【问题引领】: 如何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比如测量一次脉搏跳动所用的时间 【观察讨论】: 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指针的变化 巧用累积法测较短的时间
【达成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对机械停表的使用有清晰的认识。并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物理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知行合一,真正理解时间并能使用停表进行测量。
三、概念明晰: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5min 【问题引领】: 在一次长度的测量中多组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 【观察分析】: 观察几组数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前3组数据,再分析最后一组数据
【问题引领】: ①误差可以避免吗?错误又可不可以避免呢? ②计算待测物长度时,所有的数据都要相加后求平均值吗? 【观察分析】: 观察几组数据,思考误差与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多次测量求出的平均值,如果除不尽,要保留和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②若几次测量值中有错误数据,应将其剔除,再计算其他几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达成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测量方法并讨论测量数据,对误差和错误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采用合理正确的物理方法,减小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但一定要避免错误。
总结 时间的测量是初中的一个重要的测量实验,为之后速度的测量奠定基础。本节课从生活情景引入,帮助同学们认识计量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在此过程,学会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形成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