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夯实】1.6.2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②同步提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夯实】1.6.2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②同步提高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06 21:23: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2】2021-2022学年初二数学下册同步系列(青岛版)
----初二数学下册第6章:平行四边形
重难点知识
★☆★ 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3)判定定理: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菱形
(1)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定理: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面积:S=ab(a、b为对角线)
加减消元法
★☆★ 正方形
(1)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2)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3)正方形判定定理:
①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一组邻边相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④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⑤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⑥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 矩形、菱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性质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来的。
矩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个角为90°”的条件得到的,它在角和对角线方面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
菱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得到的,它在边和对角线方面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
正方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组邻边相等”和“一个角为90°”两个条件得到的,它在边、角和对角线方面都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
矩形、菱形的判定可以根据出发点不同而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四边形为出发点进行判定,另一类是以平行四边形为出发点进行判定。而正方形除了上述两个出发点外,还可以从矩形和菱形出发进行判定。
★☆★ 三角形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 常见考法
(1)利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边、角以及面积等计算;
(2)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矩形、正方形;
(3)一些折叠问题;
(4)矩形与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有着密切联系、正方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也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以此为背景可以设置许多考题。
★☆★误区提醒
(1)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但矩形、菱形、正方形具有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这点易出现混淆;
(2)矩形、菱形具有的性质正方形都具有,而正方形具有的性质,矩形不一定具有,菱形也不一定具有,这点也易出现混淆;
(3)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如在证明菱形时,把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误解成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再利用对角线长度求菱形的面积时,忘记乘;
(5)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条件不充分。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基础练习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F是AB的中点,连接DF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BD是菱形,这个条件是( )
A.
B.
C.
D.DE平分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A.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顺次联结菱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
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D.顺次连结矩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如图,点为矩形的边上的点,于点,且,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平分
B.为等腰三角形
C.
D.
4.如图,点P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则MP+PN的最小值是(  )
A.
B.1
D.2
5.如图,△ABC的周长为19,点D,E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N,∠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M,若BC=7,则MN的长度为(  )
A.
B.2
C.
D.3
6.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点D在BC上,以AC为对角线的所有 ADCE中,DE最小的值是( )
A.2
B.3
C.4
D.5
7.如图,△ABC中,CD⊥AB于D,E是AC的中点.若AD=6,DE=5,则CD的长等于_______.
8.如图,四边形ACDF是正方形,和都是直角,且点三点共线,,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
9.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___厘米.
10.如图,矩形的顶点分别在菱形的边上,顶点在菱形的对角线上.
(1)求证:;
(2)若为中点,,求菱形的周长;
11.如图一,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C,AB=1,BC=,对角线AC,BD相交于O,将直线AC绕点O顺时针旋转,分别交BC,AD于点E,F.(所需图形须在备用图中画出)
(1)试说明在旋转过程中,线段AF与EC总保持相等;
(2)求证:当旋转角为90°时,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
(3)在旋转过程中,当EF⊥BD,旋转的角度小于180°时,求出此时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度数.
12.如图,在四边形中,,,对角线,交于点,平分,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
(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若,,求的长.
13.如图,在 ABCD中,AE⊥BC,AF⊥CD,垂足分别为E,F,且BE=DF
(1)求证: ABCD是菱形;
(2)若AB=5,AC=6,求 ABCD的面积.
14.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点G为AD的中点,连接CG,CG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FD.
(1)求证:AB=AF;
(2)若AG=AB,∠BCD=120°,判断四边形ACD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15.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EF≌△DEB;
(2)证明四边形ADCF是菱形;
(3)若AC=4,AB=5,求菱形ADCF 的面积.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C=AD,M,N分别为AC,CD的中点,连接BM,MN,BN.
(1)求证:BM=MN;
(2)∠BAD=60°,AC平分∠BAD,AC=2,求BN的长.
17.如图,在△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边BC,AB上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至点F,使EF=2DE,连接CE、AF
(1)证明:AF=CE;
(2)当∠B=30°时,试判断四边形A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2】2021-2022学年初二数学下册同步系列(青岛版)
----初二数学下册第6章:平行四边形
参考答案
1.D
【分析】
先证明△ADF≌△BEF,得到AD=BE,推出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再逐项依次分析即可.
【详解】
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
∴∠DAB=∠EBA,
∵点F是AB的中点,
∴AF=BF,
∵∠AFD=∠BFE,
∴△ADF≌△BEF,
∴AD=BE,
∵AD∥BE,
∴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
A、当时,得到AB=BD,无法判定四边形AEBD是菱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AB=BE时,无法判定四边形AEBD是菱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DF=EF时,无法判定四边形AEBD是菱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当DE平分时,四边形AEBD是菱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菱形的判定,熟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B
【分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中点四边形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但不相等,该命题错误;
B. 顺次联结菱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该命题正确;
C.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但是不垂直,该命题错误;
D. 顺次连结矩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该命题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中点四边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及HL定理证明Rt△DEF≌Rt△DEC,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判断
【详解】
解:在矩形ABCD中,∠C=90°,AB=CD
∵于点,且
∴∠DFE=∠C=90°,DF=CD
在Rt△DEF和Rt△DEC中
∴Rt△DEF≌Rt△DEC
∴∠FDE=∠CDE,即平分,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Rt△DEF≌Rt△DEC
∴∠FED=∠CED
又∵矩形ABCD中,AD∥BC
∴∠ADE=∠CED
∴∠FED=∠ADE
∴AD=AE,即为等腰三角形,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Rt△DEF≌Rt△DEC
∴EF=EC
在矩形ABCD中,AD=BC,又∵AD=AE
∴AE=AD=BC=BE+EC=BE+EF,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于AB=CD=DF,但在Rt△ADF中,无法证得AF=DF,故无法证得AB=AF,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正确推理论证是解题关键.
4.B
【分析】
先作点M关于AC的对称点M′,连接M′N交AC于P,此时MP+NP有最小值.然后证明四边形ABNM′为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出MP+NP=M′N=AB=1.
【详解】
解:如图

作点M关于AC的对称点M′,连接M′N交AC于P,此时MP+NP有最小值,最小值为M′N的长.
∵菱形ABCD关于AC对称,M是AB边上的中点,
∴M′是AD的中点,
又∵N是BC边上的中点,
∴AM′∥BN,AM′=BN,
∴四边形ABNM′是平行四边形,
∴M′N=AB=1,
∴MP+NP=M′N=1,即MP+NP的最小值为1,
故选B.
5.C
【分析】
证明△BNA≌△BNE,得到BA=BE,即△BAE是等腰三角形,同理△CAD是等腰三角形,根据题意求出D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
解:∵BN平分∠ABC,BN⊥AE,
∴∠NBA=∠NBE,∠BNA=∠BNE,
在△BNA和△BNE中,

∴△BNA≌△BNE,
∴BA=BE,
∴△BAE是等腰三角形,
同理△CAD是等腰三角形,
∴点N是AE中点,点M是AD中点(三线合一),
∴MN是△ADE的中位线,
∵BE+CD=AB+AC=19-BC=19-7=12,
∴DE=BE+CD-BC=5,
∴MN=DE=.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6.B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线段最短知,当OD⊥BC时,DE线段取最小值.
【详解】
解:∵在Rt△ABC中,∠B=90°,
∴BC⊥AB.
∵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OD=OE,OA=OC.
∴当OD取最小值时,DE线段最短,此时OD⊥BC.
∴OD∥AB.
又点O是AC的中点,
∴OD是△ABC的中位线,
∴OD=AB=1.5,
∴ED=2OD=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垂线段最短.解答该题时,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7.8.
【分析】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AC=2DE=10;然后在直角△ACD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求线段CD的长度即可.
【详解】
∵△ABC中,CD⊥AB于D,E是AC的中点,DE=5,
∴DE=AC=5,
∴AC=10.
在直角△ACD中,∠ADC=90°,AD=6,AC=10,则根据勾股定理,得

故答案是:8.
8.8
【解析】
【分析】证明△AEC≌△FBA,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C=AB=4,然后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四边形ACDF是正方形,
∴AC=FA,∠CAF=90°,
∴∠CAE+∠FAB=90°,
∵∠CEA=90°,∴∠CAE+∠ACE=90°,
∴∠ACE=∠FAB,
又∵∠AEC=∠FBA=90°,
∴△AEC≌△FBA,
∴CE=AB=4,
∴S阴影==8,
故答案为8.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等,求出CE=AB是解题的关键.
9.3
【解析】
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
又∵AC+BD=24厘米,∴OA+OB=12厘米.
∵△OAB的周长是18厘米,∴AB=6厘米.
∵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EF是△OAB的中位线.
∴EF=AB=3厘米.
10.(1)见解析;(2)菱形的周长
【分析】
(1)根据菱形和矩形的性质可证得,即可得证;
(2)连接,根据菱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H的长,即可求解.
【详解】
(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形是菱形,

(2)解:连接,
四边形是菱形,

为中点,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周长.
【点睛】
本题考查特殊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菱形、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1.(1)答案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45°.
【分析】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可得AD∥BC,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OA=OC,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FAO=∠ECO,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AOF和△CO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AF=CE;
(2)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BAO=90°,然后求出∠BAO=∠AOF,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EF,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求出AF∥BE,再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3)根据(1)的结论可得AF=CE,再求出DF∥BE,DF=BE,然后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出四边形BEDF平行四边形,再求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得EF⊥BD时,四边形BEDF是菱形;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C=2,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求出AO=1,然后求出∠AOB=45°,再根据旋转的定义求出旋转角即可.
【详解】
解:(1)如图一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AD∥BC,
∴∠FAO=∠ECO,
又∵∠AOF=∠COE,
∴△AOF≌△COE(ASA),
∴AF=EC,
∴在旋转过程中,线段AF与EC总保持相等.
(2)如备用图一:
证明:∵AB⊥AC,
∴∠BAC=90°.
∵∠AOF=90°,
∴∠BAC=∠AOF,
∴AB∥EF.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
(3)如备用图二:
在Rt△ABC中,
AC==2.
∵AO=OC,
∴AO=1=AB.
∵∠BAO=90°,
∴∠AOB=45°
∵EF⊥BD,
∴∠BOF=90°,
∴∠AOF=45°,
即AC绕点O顺时针旋转4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12.(1)证明见解析;(2)2.
【解析】
分析:(1)根据一组对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进行判定即可.
(2)根据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
详解:(1)证明:∵∥,

∵平分
∴,


又∵

又∵∥,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
∴是菱形
(2)解:∵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交于点.
∴.,,
∴.
在中,.
∴.
∵,
∴.
在中,.为中点.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13.(1)证明见解析;(2)S平行四边形ABCD =24
【分析】
(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B=AD即可解决问题;
(2)连接BD交AC于O,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对角线的长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D,
∵AE⊥BC,AF⊥CD,
∴∠AEB=∠AFD=90°,
∵BE=DF,
∴△AEB≌△AFD,
∴AB=A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2)连接BD交AC于O,
∵四边形ABCD是菱形,AC=6,
∴AC⊥BD,
AO=OC=AC=×6=3,
∵AB=5,AO=3,
∴BO===4,
∴BD=2BO=8,
∴S平行四边形ABCD=×AC×BD=24.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与定理、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4.(1)证明见解析;(2)结论:四边形ACDF是矩形.理由见解析.
【分析】
(1)只要证明AB=CD,AF=CD即可解决问题;
(2)结论:四边形ACDF是矩形.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判断即可;
【详解】
(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AFC=∠DCG,
∵GA=GD,∠AGF=∠CGD,
∴△AGF≌△DGC,
∴AF=CD,
∴AB=AF.
(2)解:结论:四边形ACDF是矩形.
理由:∵AF=CD,AF∥CD,
∴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AD=∠BCD=120°,
∴∠FAG=60°,
∵AB=AG=AF,
∴△AFG是等边三角形,
∴AG=GF,
∵△AGF≌△DGC,
∴FG=CG,∵AG=GD,
∴AD=CF,
∴四边形ACDF是矩形.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15.(1)证明详见解析;(2)证明详见解析;(3)10.
【分析】
(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中点的定义,可利用AAS证得结论;
(2)由(1)可得AF=BD,结合条件可求得AF=DC,则可证明四边形ADCF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D=CD,可证得四边形ADCF为菱形;
(3)连接DF,可证得四边形ABDF为平行四边形,则可求得DF的长,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答案.
【详解】
(1)证明:∵AF∥BC,
∴∠AFE=∠DBE,
∵E是AD的中点,
∴AE=DE,
在△AFE和△DBE中,
∴△AFE≌△DBE(AAS);
(2)证明:由(1)知,△AFE≌△DBE,则AF=DB.
∵AD为BC边上的中线
∴DB=DC,
∴AF=CD.
∵AF∥BC,
∴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
∴AD=DC=BC,
∴四边形ADCF是菱形;
(3)连接DF,
∵AF∥BD,AF=BD,
∴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
∴DF=AB=5,
∵四边形ADCF是菱形,
∴S菱形ADCF=AC DF=×4×5=1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及判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得AF=CD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菱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16.(1)证明见解析;(2)
【分析】
(1)在△CAD中,由中位线定理得到MN∥AD,且MN=AD,在Rt△ABC中,因为M是AC的中点,故BM=AC,即可得到结论;
(2)由∠BAD=60°且AC平分∠BAD,得到∠BAC=∠DAC=30°,由(1)知,BM=AC=AM=MC,得到∠BMC =60°.由平行线性质得到∠NMC=∠DAC=30°,故∠BMN=90°,得到,再由MN=BM=1,得到BN的长.
【详解】
(1)在△CAD中,∵M、N分别是AC、CD的中点,∴MN∥AD,且MN=AD,在Rt△ABC中,∵M是AC的中点,∴BM=AC,又∵AC=AD,∴MN=BM;
(2)∵∠BAD=60°且AC平分∠BAD,∴∠BAC=∠DAC=30°,由(1)知,BM=AC=AM=MC,∴∠BMC=∠BAM+∠ABM=2∠BAM=60°.∵MN∥AD,∴∠NMC=∠DAC=30°,∴∠BMN=∠BMC+∠NMC=90°,∴,而由(1)知,MN=BM=AC=×2=1,∴BN=.
考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
17.(1)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ACEF是菱形,理由见解析.
【分析】
(1)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DE∥AC,AC=2DE,求出EF∥AC,EF=AC,得出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AF=CE;
(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60°,AC=AB=AE,证出△AE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CE,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试题解析:(1)∵点D,E分别是边BC,AB上的中点,∴DE∥AC,AC=2DE,
∵EF=2DE,∴EF∥AC,EF=AC,∴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AF=CE;
(2)当∠B=30°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理由如下:
∵∠ACB=90°,∠B=30°,∴∠BAC=60°,AC=AB=AE,∴△AEC是等边三角形,∴AC=CE,
又∵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CEF是菱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结合图形,根据图形选择恰当的知识点是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