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米芾学书(语文S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米芾学书(语文S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22 22: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米芾学书
教材说明
米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书”是写字的意思。本文讲的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宋代画家和书法家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说明了学习技艺要用心的道理。全文共25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米芾。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米芾小时候跟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学了3年,让老师打发回家了。
  第二层(第3~24自然段),写外地来的秀才苦心孤诣教米芾写字,使米芾悟到了书法的真谛。
  第三层(第25自然段),写米芾后来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语意理解〕
  “米芾是宋代著名画家。他不但绘画有名,而且书法也很有造诣。”
  这是对米芾的简要介绍。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宋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曾官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官。因举止“颠狂”,又称“米颠”。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豪放;画山水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画史上有“米家山”、“米氏云山”、“米派”之称。也作梅松兰菊等花卉画,晚年并画人物。著有《书史》《画史》等。“造诣”,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
  “但是,米芾不甘心,总想学写字。”
  “……写了厚厚一沓子纸。一清早,就当见面礼送给秀才看。”
  “‘只要能写好字,怎么都行。’”
  “一听秀才说算了,米芾急了。忙说:‘我找钱去!’”
  “但母亲经不住米芾的百般央求,只好……”
  从这几处可以看出,米芾小时候对写字充满浓厚的兴趣,学习写字的愿望十分迫切,在主观上他也十分努力地想把字练好。“秀才”,指读书人。“一沓子”,沓,量词,用于重叠起来的纸张和其他薄的东西(一般不很厚)。“纹银”,旧时称成色最好的银子,因表面有皱纹,所以叫纹银。“百般央求”,采用多种办法恳求。
  “这可奇了。米芾写了一个‘永’字,既和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又好像不一样,可漂亮了。”
  “和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说明米芾对字的“形”把握得很准,间架和笔锋模仿得很准确到位;“又好像不一样”,说明米芾用心琢磨之后,对字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写出的字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气韵。这说明米芾的字已经达到形神皆备的境界。
  “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告诉人们写好字的秘诀是“动笔动心,观其形悟其神”,学习其他技艺的道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门技艺的练成都离不开“用心”这个诀窍。“观其形”,观察它的形状。“悟其神”,感悟它的气韵。“心领神会”,深刻地领会。
  “米芾后来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着这位苦心孤诣教他写字的秀才。”
  “苦心孤诣”,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米芾的秀才老师虽然只教了米芾很短的时间,但他对米芾的引导实可谓苦心孤诣,是一位有着独特方法和见解的老师。正是因为这样一位老师,让米芾懂得了“凡事用心”的道理,成就了一位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用心”的道理使米芾终生受益匪浅,也是他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
  〔写作特点〕
   1.通过名人故事,揭示深刻道理,发人深思。
   2.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品质。
   3.语言平实、娓娓道来,读来真实亲切。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阅读本文,使学生懂得“学字不止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这一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米芾学书”这个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学习这个故事后的体会。
   3.搜集我国古今书法家学习书法的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道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4.认识本课5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米芾学书”这个故事,懂得“学字不止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这一道理,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读这个故事后的体会。
   2.搜集我国古今书法家学习书法的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道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米芾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书画作品,同时搜集我国其他书法家学习书法的故事及作品,准备课上交流。
  〔教学时间〕
   1~2课时。
  〔阅读建议〕
  指导学生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中学习本课,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理解文章所讲的内容,感悟其中的道理。
  1.自读课文,读懂故事。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米芾学书的经过,懂得“学字不止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这一道理。
  (1)板书课题。
  (2)简介米芾。
  学生汇报课前查找的资料,加深了解米芾。米芾不但绘画有名,而且书法也很有造诣。通过汇报查找的资料或图片,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米芾的生平简介,又可以了解他的主要成就,还可以欣赏他的主要作品。
  (3)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读后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米芾是宋代著名画家,不但绘画有名,而且书法也很有造诣:接着重点写米芾学书的经过;最后写米芾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着这位苦心孤诣教他写字的秀才。
  (5)细读课文,感悟文章中心。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汇报阅读体会,把握文章中心,使学生感悟到“学字不止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2.讨论交流。
  讨论题:
  (1)米芾后来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为什么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
  (2)怎么理解“苦心孤诣”这个词语 米芾为什么时刻铭记着这位苦心孤诣教他写字的秀才
  (3)“米芾学书”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讨论前,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基础上画出重点语句,也可以在书上标注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讨论时,学生要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并及时表扬鼓励读书认真、见解深刻的学生。
  讨论后,教师要指导朗读。读时注意读出秀才与米芾对话时的不同语气,注意秀才与米芾的神态变化,感悟秀才苦心孤诣地教米芾学书的经过,体会米芾学书时的动作神态,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拓展延伸。
  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我国古今书法家学习书法的故事,并展示其作品,从故事中感悟道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4.认读课后生字。
  5.推荐作业。
  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在课外阅读中,再找些这样的文章读一读,并谈出阅读体会。
PAGE
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