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功率 教学设计
课题 功率 授课人
教学时间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知道比值定义法。2.知道功率单位的含义并能形成具体的观念。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率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体验概念类比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用具 教师提供:激光笔、课件学生准备:刻度尺 秒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意义及计算。
教学难点 功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 明
一 、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提问: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2、怎样计算功?注意竖直方向克服重力的功的计算公式。3、还有那些不做功的情况? 导入: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直臂深蹲起的练习。 学生回答 观察与思考:小明做了30个用了时间25s,第二次用了30s。他做的功一样多吗?哪次做功快一些?另一组练习中小明在30s内做了30个,第二次做了26个。做的功一样多吗?哪次做功快一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
二 、新课教学 1.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思考讨论:师: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方法有几种?板书: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2.比值定义法定义功率板书:一、物理意义: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P)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二、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三、公式: P=W / t四、单位及换算: 1W=1J/s1 MW =106 W 1 KW =103 W 3、瓦特简介常见机器功率展示以及课本插图(通过大屏幕展示,进行情感教育。) 生:比较做功的快慢方法有两种,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如果完成的功和所用时间都不同又如何比较呢?生:把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定义为功率。以已有知识速度进行类比,学会比值定义法观看屏幕观看课本插图数据单位转换、叙述物理意义。 培养学生总结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类比能力
三、巩固练习 练兵场1、以下说法哪个正确,哪个错误,简要说明理由。(1)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多(2)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快。2、起重机将104N的重物匀速提高了8m,用了40s,求:(1)起重机做的功。(2)起重机的功率。 课本例题处理3、两台机器,甲的功率是750W,乙的功率是2250W,甲、乙在相同时间里,做功之比是( );若完成相同的功,甲、乙所用时间之比是( )。 弄清意义,辨析说法。学生理解物理意义并练习应用公式解答实际问题。8×104 J2×103 W由学生分析解答1:33:1 以使学生巩固掌握功率的知识
四、学生活动 粗略估测本班一位同学在做直臂深蹲起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强调克服重力的功 测量的物理量:身高、体重、重心移动高度、个数、时间等方法:W=mgh P=W / t注意事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准确性假设:完成一次动作中有2/3用于站起,1/3时间用于下蹲,其余不计。 掌握知识,应用与实际,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方面方法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加以复述 生:知道了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生:我们还学到了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比值定义法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加以复述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10,作业1、2
六、板书设计: 功率1.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方法一:做功时间相同时,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就越快;方法二:做功相同时,比较所用时间,所用时间越少,做功就越快。2.功率(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2)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做的功。(3)公式:P=W / t 。(4)单位:瓦特(瓦) 符号:W 1 MW =106 W 1 KW =103 W
七、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说明:
引入的设计:以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引入知识,体现“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说:训练学生准确表述物理过程、概念、思维过程。
做: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达到会动手测量计算。
前后呼应,提高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