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表格型)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表格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07 07: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2化学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会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
【重点和难点:】
1.会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自主学习、讲解
【教学设计】
情境引入: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它们有哪些性质呢?
二、预习检测:
1、化合物主要有 和 两大类。有机化合物都含有 元素,此外,还可能含有 等元素。有机化合物简称 。
2、塑料根据其受热时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__塑料和________塑料.
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 、 、 三大类。
三、新知新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自主探究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填写教材的“活动与探究”中的表格;并利用实物投影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 认真填写表格中有关化合物的化学式、组成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得出讨论(1)的结论:这些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讨论(2)的结论:甲烷、乙醇、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该“活动与探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首先让学生填写表格,然后比较、讨论,自主归纳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阅读讨论 归纳小结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依次出示下列问题:1.化合物分哪两大类?它们有什么区别?2.C、CO、CO2、CaCO3等是有机物吗?为什么?3.为什么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仔细阅读课本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区别是看组成上是否含碳元素。C是单质,其余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特点。由于有机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所以形成了数目庞大的有机物,并且有机物结构不同,性质也就不同。 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难度,可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自 然 过 渡 指 导 阅 读 〈过渡〉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二、有机合成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依次出示下列问题:举例说明什么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什么是合成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怎样形成的?链状和网状有什么区别? 认真聆听仔细阅读教材的文字材料,塑料制品应用范围比例图,分子模型图等,根据问题思考并踊跃发言。 通过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自然地从第一部分过渡到第二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图、理解图的能力,
讨 论 交 流 〈指导讨论〉1.指导讨论教材的“讨论”栏目。2.举出常见塑料的名称和用途?〈投影〉实物投影一张服装标签,让学生讨论各标记的含义,特别是纤维的种类,引导学生讨论和举例说明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各有什么性能?洗涤熨烫时的注意事项。 由教材上的插图或课前收集的各种塑料制品,分别说明它们的用途。观看投影,根据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进行讨论并回答 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念。塑料、纤维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让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刚学的书本知识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
讨论交流 合成橡胶。〈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文字和有关合成橡胶用途的插图,并介绍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比较,具有的优良性能。 认真听题思考并回答仔细阅读教材和插图,认真聆听老师讲解 由回忆旧知识引入课题,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又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投 影 展 示 评 判 讨 论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文字和有关塑料等的插图。〈投影〉学生课前调查的有关“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让学生评判是否合理?〈展示〉展示学生收集的标有“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塑料制品,请学生讨论回答各标记的含义。〈投影〉投影学生从网上下载的合成材料(如:新型塑料)发展的新成就。例如:淀粉塑料、导电塑料、塑料回收等图片。 仔细阅读教材和插图,划出重点。观看投影和展示并积极评判、讨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投影出来,很兴奋。 课前由学生收集资料,课上组织学生展示讨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投影出来,很兴奋,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展 开 辩 论 投 影 小 结 〈组织辩论〉将学生分成甲(正方)、乙(反方)二大组,正方的论点是“塑料的利”,反方的论点是“塑料的弊”。挑选二位支持人以及双方的组长,课前进行指导。辩论过程中组织好纪律,有时作一些指导。〈投影〉多媒体投影“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新型合成材料的图片。最后,呼吁大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 甲、乙双方面对面展开辩论,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争着表现自己。 通过辩论和观看投影,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爱护环境的重要。 将辩论引入课堂,是一种开放式教学的尝试,它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辨证地看问题。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四、随堂练习: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羊毛 B.棉线 C.尼龙绳 D.真丝巾
2.现有下列物质:①木炭 ②甲烷 ③乙醇 ④二氧化碳 ⑤硫 其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产品所用的塑料,具有热固性的是( )
A.塑料盆 B.雨衣 C.食品袋 D.浴帽
4.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指的不是同种物质的是( )
A.涤纶(的确良) B.锦纶(尼龙) C.腈纶(人造羊毛) D.合成纤维(棉纤维)
5.某有机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原子个数比为1∶4,则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 )
A.4∶3 B.3∶4 C.12∶1 D.1∶12
6.“白色污染”在某些城市屡禁不止,所谓“白色污染”是指( )
A.工厂烟囱冒出的白色烟尘
B.建筑工地中的白色废弃物
C.聚乙烯白色塑料垃圾
D.石灰窑产生的白色粉尘
【课堂小结】:本课题学习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板书设计】
1.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区别是看组成上是否含碳元素。
2.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具有的优良性能。
3.“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碳 氢、氧、氮、氯等 有机物
2、热固性 热塑性
3、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随堂练习:
1.C 2.B 3.A 4.D 5.C 6.C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