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子和原子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分子和原子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07 09:3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说课内容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
教材地位
和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分子和原子》分两节学习,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是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材地位 与作用
重点难点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①认识分子的存在
②掌握微粒的基本性质
③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
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 。
②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合作意识以及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一、教材分析
微粒的基本性质和分子的概念
分子的概念和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
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与作用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二、教法学法
(1)知识水平: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通过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学习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加之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了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持。
(2)智力水平: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时期,认知能力和水平都比较高。这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智力支持。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二、教法学法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1)情景创设:创设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且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新课。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
(3)活动探究:组织学生完成几个活动,归纳、总结微粒的三个基本性质。
(4)评价反馈:设置课堂练习,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学生为中心
自主学习
分组实验
合作探究
1
3
2
学情分析
学法
教法
二、教法学法
1
4
2
情景预设
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巩固基础
任务呈现
明确目标
三、教学过程
5
当堂检测
检测目标
3
知识梳理
情感升华
1.情景预设,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思考.
学习目标一: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学习目标二: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微粒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三: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
要求
学生齐读,把
握本节课的学
习目标以及需
要突破的重难
点知识。
2.任务呈现,明确目标
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
3.探究新知、落实基础
一、物质有微观粒子构成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
结论: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设计意图:利用丰富多采的图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
结论: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
1+1是否一定等于2 ?
活动与探究
猜一猜:
将5mL酒精和5mL水混合,所得液体体积
(大于、等于、小于)10mL呢?
结论;微粒之间有间隔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在反应里,
水分子分成氢原子
和氧原子,每2个氢
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 个氧分子。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分子的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课件,学生通过画面上生动的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使 概念形象化,帮助深刻认识分子.从而顺利的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4.当堂检测,检验目标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的现象进行解释
A、热胀冷缩 B、花香四溢
C、食物腐败 D、酒精挥发
3、水结冰是由于( ) A、水分子运动停止了
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D、水分子变小了
4、如右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A处推到B处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A处推至B处说明了溴分子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以砸金蛋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游戏中检测学习成果。
5.知识梳理,情感升华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体现的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展示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印象。
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
1、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3、微粒之间有间隔
三、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P51习题1(1);2(2)、(6)
2、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生活中与物质粒子性有关的例子。看哪些你能用所学知识解决。
设计意图:题目1属于基础性题目,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完成。可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题目2属于活动性内容。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将知识带出课堂,引入生活。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视频:
攻占巴士底狱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革命准备
经济
政治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近代化的起步
辛亥革命
背景篇
过程篇
结果篇
成立篇
评价篇
进步性
局限性
(一)学生实验现象明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四、教学反思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