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新 课 导 入
春之西湖
夏之瑞士
秋之济南
冬之济南
冬之济南
冬之济南
济南的冬天
老 舍
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济南冬天的美。(重点)
品味精美语言,学习并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揣摩重点句子所蕴含的深厚感情。(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
学 习 目 标
作 者 简 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写 作 背 景
髻(jì) 响晴(qíng) 着落(zhuó)
镶(xiāng) 肌肤(jī) 宽敞(chang)
水藻(zǎo) 贮蓄(zhùxù) 澄清(chéng)
看护(kān) 暖和(huo)
读 准 字 音 记 准 字 形
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髻:原指在头顶或脑后盘成的各种形状的头发这里比喻树尖上的积雪如发髻一般。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贮蓄:储存,积聚。
澄清:(水、天空)清亮。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理 解 词 义
朗读方法指导:(课堂笔记)
1. 读准字音;
2. 确定全篇的朗读基调(温和、闲适、恬淡);
3. 确定重音(要强调的对象和主体感受应重读);
4. 停顿和连接要自然而然,不生硬。
活动一:美美地读
示范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边读边思考,济南冬天整体特点是什么?为了突出这个特点,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又在文中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突出这个特点?
初 步 感 知
异地之冬: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济南冬天:
↓↓
↓↓
对 比
北平 伦敦 热带
无风声
响晴
无毒日
宝地
温晴
特点
第1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2—5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1)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2)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3)城外远山。
第6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课堂笔记
品语言: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并品味、赏析。可以用这样的句式:
活动二:美美地品
句式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情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句式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情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句式3:……(哪个词或者字)用得好,写出了……的特点(情态或者意境),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课堂笔记
示例: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赏析:“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作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赏析: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赋予人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3.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最生动的就是把“薄雪”比作害羞的少女,有感情,会害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的娇美、可爱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景物的喜爱之情。
4.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赏析:两个“卧”字用得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小山村和雪以人的动作,写出了济南冬天的安闲、舒适,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品结构:
同学们,文章不仅语言美,而且结构也很美,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四段,薄雪覆盖下的山,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顶白花(像看护妇)
—全白(镶银)
—白雪黄草(穿花衣)
—薄雪露粉色(害羞)
结构美:课堂笔记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高
低
空间顺序
层次井然
什么是比拟?
比拟是借助想象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
拟人就是赋予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拟物,就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比拟的作用: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活动三:美美地写
示例:
拟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拟物:辣味的日头下,有一只鹰刮过。
运用比拟的修辞写你熟悉的一处景物,时间7分钟,不少于100字。
活动三:美美地写
示例:
春天的早晨真美啊!(总写)草儿上的露珠反射着朝阳的光芒,像晶莹剔透的宝石。遍地的野花,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拟人)河边的柳枝沐浴着曙光,在春风中翩翩起舞(拟人)。哗哗的流水飘向远方(拟物),和轻风应和着。几个小朋友从家里飞出来,拿着泡泡机,吹出许多泡泡,他们的脸,被风吹得像一个个苹果似的(拟物)。(分写)春天的早晨,充满生机,令人喜爱。(总写)
这节课,我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与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一次邂逅,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先生紧扣这一特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全篇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贴切,意味无穷,既表现出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愿我们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 堂 总 结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巩固重音与连读。
2. 写一个自己家乡一处景物的小片段,200字左右,并运用本文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 利用课外时间看看老舍的其他作品,如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课 后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