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内容及艺术特点。
2.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一、红楼梦
初名:《石头记》
作者:曹雪芹(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
地位: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时间:清朝
一、红楼梦
内容:①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贾家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史家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王家
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薛家
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一、红楼梦
通过观看视频中刘姥姥与贾府众人生活场景的展示,从此段《红楼梦》视频中,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什么矛盾?
贾府众人
刘姥姥
统治阶级生活奢靡
被统治阶级生活贫苦
一、红楼梦
木石前盟
金玉良缘
贾宝玉和林黛玉被活生生拆散,黛玉病逝,宝玉被迫娶亲。
贾宝玉和薛宝钗,新婚之夜宝玉出家,宝钗孤独一生。
姑表兄妹
姨表兄妹
反对封建礼教
一、红楼梦
特点:①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②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而生动。③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影响: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金陵十二钗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追求自由的愿望不断增强;
②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
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阶级日益腐朽,人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④印刷术的空前发达为小说传播提供条件。
思考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背景: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了清代,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最具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昆曲
由来: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中后期)
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有百戏之祖、中国戏曲之母的美名,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②发展:明朝万历末期,昆曲有了较大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代表作: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特点: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顶峰: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代表作: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传世之作。
衰落:清朝中期以后昆曲因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京剧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并在吸收地方戏优点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了京剧。
徽调
昆曲
秦腔
京调
汉调
徽调
皮黄戏
京剧
发展起来的原因:①受广大群众的喜爱;②皇室的扶持;③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京剧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生
旦
丑
净
地位: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脸谱艺术: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
红色寓赤胆忠心;
紫色寓智勇刚毅;
黄色寓凶狠残暴;
黑色寓忠正耿直;
白色寓奸诈狠毒;
蓝色寓刚强勇猛;
绿色寓侠骨义肠;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同光十三绝” 画中是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13位演员,都是京剧艺术重要的奠基者。
从左到右: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四大名旦
尚
梅
荀
程
课堂总结
昆曲与
京剧艺术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
昆曲
《红楼梦》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京剧
清朝前期达到顶峰: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明朝形成全国剧种:汤显祖《牡丹亭》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
清朝中期以后因循守旧,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