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五中等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五中等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09 12: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徐州六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参加学校:5中、35中、37中、矿业大学附中学等六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A.佝(yǔ)偻 纾(shū)祸 愧怍(zuò) 刎(wěng)颈之交
B.赊(shē)帐 脑髓(shuí) 趿(tā)拉 昙(tán)花一现
C.皋陶(yáo) 刀俎(zǔ) 纤(xiān)绳 残羹冷灸(zhì)
D.孱(càn)头 钳(qián)制 湮(yān)没 冠冕(miǎn)堂皇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正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近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消息路人皆知,这一奖项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B.乔布斯的生活片断被无限放大,他的话受到人们的热捧,甚至“不要为别人而活”这样的话也被一些年轻人断章取义,奉为“创业宝典”。
C.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D.前段时间,电信、联通涉嫌垄断一事传得纷纷扬扬,两家运营商日前承认企业经营确实存在不合理行为,同时承诺尽快整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B.如皋市五环乒乓球馆是经过如皋市体育局、如皋市民政局批准的专门从事乒乓球运动推广的团体。
C.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D.乱收费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品质》是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他是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和《现代喜剧》。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B.鲁迅,原名周树人,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左氏春秋》、《春秋
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D.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就是指以《诗经》中的“国风”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5.依据画线句,在下面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整齐。(3分)
美无处不在:聆听大海,浩瀚涛声会激荡你的胸怀;仰视苍穹,灿烂星空将提升你的境界;当你嗅到初春的第一缕泥土的气息,青春的花朵便绽放在你生命的枝头; ▲ , ▲ ;……只要你有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大自然就会成为绝美的图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一)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二)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③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④,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④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⑤寤:同“悟”。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 B.不如因而善遇之 好好地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 D.何兴之暴也  残暴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臣为韩王送沛公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D.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8.下列对以上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谋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野心,也力主进攻,但两人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刘邦的不同态度。
B.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
C.项伯的通风报信,使得刘邦、张良得知了项羽的军事行动。作为刘邦安排在项羽身边的间谍,项伯在鸿门宴会上也“常以身翼蔽沛公。”
D.文段(二)中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9.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分) 译文: ▲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 ▲
(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4分)译文: ▲
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①罟(gǔ )师:渔人,此指船夫。②临圻(q¨):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①分析第一句所写意象及各自的作用。这些意象与题目有什么关系?(4分) ▲
②第三、四句历来备受赞赏,试分析其手法和表达的情感。(6分) ▲
四.默写(10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 ▲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 ▲ , ▲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所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④ ▲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⑤长太息以掩涕兮, ▲ 。 (屈原《离骚》)
⑥ ▲ ,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⑦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 ; ▲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五.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15题(共20分)
魔 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殷勤献上的热茶驱散了。
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
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
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
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仍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
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答: ▲
13.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25字)(4分)
□□□□□□□□□□□□□□□□□□□□□□□□□
14.分析概括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特点。(6分)答: ▲
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6—18题。(16分)
①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
叫共同的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民族共同语言来
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生活对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望,由这种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为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种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形成为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做后盾。惟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这样,日积月累,暑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②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③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④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但是,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大体上说,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侵略、扩张等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需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成为传统中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
16.选文第二段中写道:“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此句中“如此”指代什么?(4分) ▲
17.文化传统的特点有哪些?(6分) ▲
18.“文化传统”受外界影响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6分) ▲
六.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最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
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D
2 B(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A、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C、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而把原来自己会得东西忘了。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D、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3. A.(B项“乒乓球馆是……团体”主谓搭配不当。C项有歧义,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表达不清;另外,“三千多余元”中“多”和“余”重复;D项句式杂糅。应把“造成的”删掉。)
4. D(《诗经》是现实主义,《离骚》是浪漫主义)
5.(3分)例句:当你感觉到冬天第一片雪花的融化,岁月的雨露便浸润你生命的旅途。
二.文言文阅读
(一)
6.D (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
7.C (C:连词,表转折关系。A:动词,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替;动词,演奏。D:介词,趁机;介词,通过)
8.C(项伯不是“间谍”。项伯通风报信是为了救出恩人张良,同时,他也似乎不同意项羽攻打刘邦)
9.翻译
(1)(3分)据守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2)(3分)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3) (4分)最终,五年的时间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是错误的。
三.古代诗歌鉴赏
10.(1)杨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烘托了送别的氛围;(1分)渡头,点明送客的地点;(1分)行客,用行人稀少营造了送别时的凄清情境。(1分)这些意象都扣住了题目中的“送”字。(1分)
(2)第三、四句用了比喻(或想象、或即景抒情)、拟人的手法。(2分)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2分)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2分)
四.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每空1分,答案略
五.现代文阅读
(一)
12、(4分)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13、(4分)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14、(6分)答题要点:热爱故土;珍视亲情;淳朴善良
15、(6分)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1.制造悬念吸引读者;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3.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1.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2.文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3.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二)
16. (4分) 它指代的是文化传统的惰性力量,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
17. (6分)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会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每点2分)
18. (6分)接触——交流——变化(每点2分)
六、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